《封神榜》中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纣王为何要去女娲宫进香?

尛萘


商朝之前天庭还没有统一,当时天庭有截教、阐教(道教)、释教(佛教),女娲娘娘为了统一天庭,治理人间,需要发动一场统一战争,而战争需要借口,故纣王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纣王是人间的最后一位人皇,地位极高,天生神武,截教弟子辅助纣王治国;女娲中意阐教统治天庭,释教辅助天庭,故女娲娘娘让纣王来给自己上香,并亵渎她;因此发动了灭纣扶周的封神大战。此战的结果是天庭得到统一,人间的商朝被周朝取代,阐教与周朝分别成了天庭与人间的统治者。

史载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可手格猛兽;智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也就是说人皇纣王是一位能文能武,能说会道的全能型国王,治国治军能力十分突出。一次早朝有大臣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娘娘的生日,国王当去祭祀女娲娘娘;商纣本来不愿意去,他认为自己贵为天子人皇,不能去祭祀其它神仙。大臣们一翻劝谏后,商纣王还是去了,商纣王看到女娲的雕像乳丰臀大,容颜绝世,富有性感,于是心旌摇曳,不禁心生爱慕。商纣王文采斐然,题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商纣王的唐突狂妄之举惹得女娲大怒,于是派苏妲己去迷惑商纣王,发动封神之战,再建天庭与人间的秩序。

帝辛继位后为了维护商朝的统治,曾派兵东征西逃,对于反他的的势力,不轮是商朝王族,还是诸侯,帝辛都残酷处死。帝辛嗜好喝酒,特别宠爱妖姬妲己,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横征暴敛,让商朝国库里的钱堆得满满的,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又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帝辛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还亵渎女娲娘娘,最终众叛亲离,周武王率八百诸侯击灭了商纣王。在这场战争中,截教协助商朝,阐教辅助周朝;牧野之战即是人间大战,又是神族互战,这跟西方的特洛伊之战类似。

女娲娘娘是上古正神,她创造了人类,还在共工撞到不周山后用七彩石补天,对于天界与人界都是元始大神。商朝十分流行祭祀,而且是人祭,他们将人惨酷处死,然后向天神祭祀,以求得天神们的保佑。截教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因此他们需要人类的祭祀;阐教则是人类修炼成仙的,或者妖修炼成仙的,他们只需要人类的信仰力,而不需要人类的身体。女娲娘娘痛恨商朝的人祭制度,因为她的子民被当成牲畜用于祭祀;而截教支持商朝,故女娲娘娘需要消灭截教、消灭商朝。纣王去女娲宫进香,是命中注定的,也是被设计好的。最终商汤六百年的江山被周朝取代,天庭也归于一统,玉皇大帝成为天庭之主。


大秦铁鹰剑士


呵呵,这个问题,我估计许仲琳他老人家自己都回答不了…

在《封神演义》的开篇,作者就皆尽辞藻形容了一下商朝的威武,恰逢女娲寿辰,老臣商容就建议纣王去女娲宫降香,纣王对于商容的提议还是表示疑惑的,他问女娲何德何能居然得让我这真龙天子亲自去祭拜,商容就说女娲当年补天救万民于水火,恰逢她的生日你不给买蛋糕也就算了,怎么也得过去表达一下感激,这样也可以为万民祈福啊。纣王心想此言有理,就下旨让人们准备一下,咱们去女娲宫降香去。

到了女娲宫时纣王看见了女娲的圣像,他顿时对一尊雕像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于是春天荡漾,灵感迸发,随即题诗一首,诗的大意是女娲你好美我要娶你回去让你来侍奉我。商容看见这首情诗劝纣王赶紧擦了吧,让百姓看见影响多不好,纣王表示我就不擦,女娲这种姿色得让世人感觉到才行,这也是万民之福啊。百官也不敢多言,众人返程。

当女娲降临时看见这首情诗觉得她的神格受到了侮辱,于是决定对纣王进行制裁。从这里开始,许仲琳的逻辑就出现了问题,当女娲要对纣王发功时,却被殷郊和殷洪的红光所阻碍,女娲揉了揉眼睛,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气数未尽自己也无法对其下手,于是十分不爽的放弃了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以女娲的水平,想制裁一个凡人还得考虑到他自身的气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只要一个人的气数未尽,就算头被砍了也死不了呢?

所以这样一来女娲当初要制裁纣王的“豪言壮语”未免太不缜密,身为大神的她居然会气到连这么重要的点都忘记?

或者说,女娲本身水平就很差…

接着往下看,女娲回宫时招来了轩辕坟三妖,让她们下界去祸害纣王。那么这里就有出现了问题,小说中的纣王本就好色嗜杀,就算三妖不来,纣王就不杀不嫖了?更有意思的是,三妖下界美其名曰祸乱君心,但她们究竟怎样祸乱的呢,呵呵,我想更多时候是和纣王欢愉在床榻之间吧。

妲己等人在宫中时长吃人,要报复纣王为什么不直接把他吃了或者吸干他的精气,非要耗尽纣王这二十八年气运。而女娲已经知道商朝仅有二十八年的存活时间,那么就算不放三妖下去,二十八后纣王也一定会完。

所以,读到这里不知道是作者的逻辑出了问题还是女娲出了问题。

后来我们知道,商纣大战其实就是在给截阐大战提供阵营,在三妖的手段下,不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得以归位,或许以加速封神的角度去理解三妖作用的话比让她们祸乱君心更能站得住脚。

但无论如何,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开篇的一些列铺垫实在是牵强的很,所以封神的故事看似始于纣王YY女娲,实则这个原因丝毫没有说服力。

同样是古典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方面的处理就比《封神演义》高明的多。我们知道《水浒传》在开篇先是说了梁山108将都曾是伏魔之殿的妖星,由于洪信的倔强不小心把他们都放了出来,那么妖星在人间转世后定然要再次重逢。因此通过妖星互有感应的理论能解释不少事情,在这个大前提下,秦明全家被杀可以妥协、扈三娘全家被杀可以妥协,甚至因为天满星要和其他星宿聚合,让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白白断送了性命,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了。


《封神演义》固然精彩,但他确实和四大名著相比整体水平会有所差距。


逻辑文史游


纣王的命运其实在他走进女娲宫以前已经被注定了,他已经被众神抛弃了,他走进或者不走近女娲宫都没有分别,这事儿,让纣王绝望。


殷商年间,因为天庭缺少服务人员,急需扩招天兵天将。


神和仙是不同的,神需要死后才能封神,天庭需要365位正神,怎么办,只有从人间想办法。


365位正神的职位需要有365个有能力的仙或者人来担任,但是谁活得好好的愿意死了上天呢。尤其那些各个洞府的仙人们,他们寿命本就很长,生活过的逍遥自在,谁愿意身死后去天庭干服务业。

但是封神这事是硬任务,必须完成,所以才有了三教签押封神榜这事儿。


签押封神榜是在仙界开了次扩大会议,不但是三教圣人参加了,连赵公明三宵娘娘这些中层仙人都参加了大会。


《封神演义》上赵公明去帮助闻太师大战西岐前,曾去三仙岛上找三宵娘娘借宝,云霄娘娘劝他说:


兄长,此事不可行。昔日三教共议,佥押‘封神榜’,吾等俱在碧游宫。我们截教门人,‘封神榜’上颇多,因此禁止不出洞府,只为此也。


吾等俱在碧游宫,说明这次签押活动算是仙界的一次扩大会议,作为上古大仙的女娲肯定也在被邀请的行列,而且她知道的封神秘辛,应该比三宵娘娘还要多些。


作为上古大神,大约女娲娘娘参加这次封神签押活动,心理肯定也挺不好受,自己好歹是上古大神,但是这次封神活动好像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只是作为吉祥物,参加了一次会议而已,封神的操办者和即将成为365正神的人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些人多半都是阐教或者截教的门下。


作为上古大神,人,这个物种的创造者,女娲娘娘未免心里有点失落。

不但天上神仙中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在人间,自己亲手创造的人,也快把女娲娘娘遗忘的差不多了,商朝新上任的皇帝纣王,当了七年皇帝甚至都不知道有女娲的存在。


当宰相商容奏请纣王去女娲宫降香时,纣王竟然问:


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就这样眼看着自己的影响力一点一点的被后辈们抢光吗?女娲娘娘显然是不愿意的,所以乘着纣王拜谒女娲宫的时候,她施展一点小手段就能让好色的纣王意乱神迷,为今后伐纣埋下伏笔。


因为纣王得罪女娲,女娲娘娘派妲己等人进宫祸乱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女娲娘娘派遣轩辕三妖进入纣王宫中,这样可谓一举两得。

其一,女娲娘娘可以借助妲己等人提前结交一些进入天宫的人,积攒下一份香火情缘。


第二,最重要的是,女王娘娘借助妲己等人的运作,把很多截教中人拉下了封神的战场,间接搭救了阐教门人,卖了一个好大的人情给元始天尊。


封神榜原来的主要封神对象是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让他们进入天庭服务的: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门生犯了尘凡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让。又因昊天天主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叁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性叁等,共编成叁百六十五位成神。


十二金仙本就有杀伐临身,昊天天主,也就是老天爷策划让十二金仙去天宫称臣效命,但是后来这十二金仙却无一进入封神榜,反而是很多截教门成了封神榜上有名人。


所以纣王进入或者不进入女娲宫,他的命运其实早就被注定了,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了,而他进入女娲宫,只不过为女娲娘娘添了一桩机缘而已。

不过让他进入女娲宫是一种仪式的需要还是有人暗中策划,就不得而知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上神仙眼里,纣王就是刍狗。


========================




薛白袍


如果看了《封神演义》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封神演义》的开篇就说得很清楚,纣王为什么要去女娲宫进香。《封神演义》开头,描写了纣王在早朝时,文武百官来朝贺。影视剧里面的情节大家应该很熟悉:“有事请奏,无事退朝!”话音未落,主管礼乐的大臣商容就请奏,说明天三月十五日,是女娲的生日,让纣王去女娲宫进香。当时纣王也好奇,就问商容:“女娲有什么功德,让我一个天子,率领百官去进香?”商容就说明了原因!

“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商容给出了理由是,女娲是上古女神,有圣德,老百姓设立祠堂报答她。女娲补天有功于百姓,是福国庇民的正神,现在祠堂就在朝歌,应该迁往去进香火,祈求女娲保佑。是纣王听后,说了一句:“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次日就去女娲宫进香了。商容是商朝的礼仪大臣,有什么节日活动,他都会向纣王禀报。女娲是上古女神,像社稷之神一样,都是福国庇民的神仙,三月十五日是女娲的生日,乘此机会可以去进香,让女娲保佑国富民安,风调雨顺。

到了进香火的那一天,纣王到了女娲宫,却看见女娲的雕像起了淫心。于是赋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前面几句都是夸女娲的,唯独最后一句,让女娲愤怒:“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纣王看见女娲的圣像,就想把她娶回长乐宫,让其伺候他,可见纣王的确荒淫无道。这样的君主,怎么配统治人民呢?

商纣王本来就是个昏君,假如是个明君,去了女娲宫,看见女娲的雕像,应该毕恭毕敬,更不会亵渎神灵。作者这么写,也突出了纣王的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从而引起女娲的愤怒,最后降罪给纣王。我觉得作者这么开篇符合故事逻辑,并非细思极恐。作者让纣王去女娲宫进香,纣王亵渎女娲,真好衬托纣王荒淫无道的特点。


谋士说


只要纣王不去女娲宫进香,成汤江山就不会亡,这个说法太天真。

纣王七年的三月十五日,女娲圣诞。在纣王根本没听说过这个神祗的情况下,朝中宰相、三朝老臣商容商老大人坚请纣王去女娲宫进香,并说道如果祭祀女娲福神,可保国泰民安、国祚绵长。

纣王轻万乘而往祀,却得到了一个正好相反的、极具讽刺性的结果:

因为题诗亵渎女娲而被报复,竟至于断送了商朝六百余年国祚。



追根溯源,似乎一切都怪商容这个老头子。

若非他怂恿,纣王就不会去进香;不去进香,就不会题诗;不题诗,女娲就不会生气;不生气,就不会派出轩辕坟三妖;妲己等若不倒行逆施,成汤大厦就不会这么快倾毁……

事实真的如此吗?

非也。

正如那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纣王也是一样,女娲宫他去,或者不去,江山都保不住,该来的总会要来。

女娲曾经望气,结果是“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可见就算一直相安无事,江湖庙堂也没有那么多幺娥子,纣王也最多再蹦哒28年而已。

然后,其实女娲早已经在帝国的北海开始了运作。

其时天下一共800镇诸侯,而北海便反了七十二路,占比9/100。

不反则已,一反便是接近1/10的势力,对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言,这已经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了。

扫平北海没两天,又反了东海平灵王。

把一个好好的国之柱石,愣给用成了救火队员。

最后,纣王本身的性格有很大弱点。

《史记·殷本纪》载其: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

他身体素质棒,人又顶呱呱的聪明,精力充沛,荷尔蒙旺盛。

他对于是非善恶、过错休咎,都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心里明白,却并不愿意改正,而是往往藉由高谈阔论、强词夺理来敷衍和掩饰。

同时他又自负才智,觉得全天下都难以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这就不好办了,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事必躬亲、凡事过问,上位者这样,容易给下属强大的压力,说句不好听的,除了添乱没有别的作用。

在做抉择时,容易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从而走进人生的死胡同。

这其实已经符合一个庸君的条件。

然而庸君到昏君仍有不小的距离,昏的危害比庸更大。他喜欢声色犬马,追逐美色,这就彻底没治了,这个爱好彻底将他推进了昏君的行列。

《封神》中的纣王,与史书所载之人差不多。

朝中唯一能制约、敢制约他的闻太师北征后,他开始宠信费仲、尤浑。这两人虽非巨奸,亦是小恶不断,对于庞大的商朝战车而言,还伤不了根基。

直到千年狐狸精苏妲己进宫,纣王才以狂飙般的速度变坏。



朝朝宴乐,夜夜欢娱,朝政隳堕,章奏混淆。

将重臣下狱,绝忠良之路;造炮烙之刑,堵谏诤之口。

以纣王的好色任性,没有苏妲己,也会有王妲己、李妲己。谁也保证不了这些女人禀性如何,但凡摊上一个妲己这样的,炮烙啊、酒池肉林啊就早晚会出现。

这就是帝国的现状——

内:有直臣而无能臣,天子自负聪明、强势非常,爱好太多,兴趣又杂,能治国而不思治,能用人而不愿用,不但百官不能制约,便连两位兄长微子启和微子衍也不能制衡。

外:边疆连年祸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偌大的帝国内,除了闻太师之外,竟无一人堪膺平叛重任。

是成汤无人吗?

当然不是,成汤遍地人才,只不过朝中无能,不能提拔能臣,逮住一个闻太师就往死里用,武成王空有“镇国”之名,竟只能在朝中做个闲散阁老。



其实邓九公、苏护、崇黑虎等人,哪一位不是人中之杰?

即令张桂芳、张奎等,也是大将之才!

成汤将亡之时,仍有邬文化这待奇人异士出世,仍有丁策、郭宸、董忠这等忠贞隐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谁敢说成汤无人?

然而如果没有武王伐纣,可以预见,这些殷商的精英们会埋没一辈子。

朝歌的君臣,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嗨,不接受任何新鲜血液的加入,小圈子今天没事发生,便推而广之以为天下太平。

却殊不知,肌体正在渐渐溃烂,帝国行将病入膏肓。

如此形势之下,把一切都怪罪在女娲宫进香这件事上,是很荒谬又很无知的认识。


王事情


按照书中所说一切尽是气数,一切皆是劫数,气数已尽做再多功也无用,在劫的一切都难逃。不管纣王是否去女娲宫进香并题诗,都会江山破灭,进香惹怒女娲娘娘,成汤江山败亡的更快了。

先说纣王的为人和性格。纣王即帝辛,是帝乙的少子,纣王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纣王和父亲帝乙和夷方多次征战,后来纣王继承父亲的战功平定夷方,并俘获大量的俘虏,此后纣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在位期间内政不修,荒淫征敛,心狠手辣,制定酷刑,离心离德不关心百姓死活。这样的一个暴君,眼中轻视女娲娘娘,并提淫诗也是说的过去。


在古老的王朝,对神都是格外敬畏,一国之主进香保佑江山社稷,风调雨顺,这些很很正常。而女娲娘娘是古神话中的创始女神,被称娲皇,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神,为保江山社稷,供奉女娲本没有错,进香也没有错,错就在于纣王的人品。

《封神榜》里面提到,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的诞辰,在先一天宰相商蓉就给纣王上表建议纣王去上香,当时纣王听后不悦,说了句话: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于是商蓉说,女娲娘娘是上古神女,生有圣德,共工撞倒不周山之后,女娲采集五色石补天,对人类有大功德,于是人建庙祭祀,而且女娲是福神,能保佑商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纣王听此话才去进香。

可是纣王进香,却看见女娲像风度翩翩,栩栩如生,美的不可方物,纣王色心大起,作诗一首题在墙壁,原文中诗是这样的。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可见纣王确实很昏庸,江山易主是早晚的事情。


细雨红茶


仔细研读中国历史发现,纣王当时作为一个负责祭祀的国家元首,不需对女娲进行进香。

情况很复杂,纣王当时势微惧首臣闻太师,而商代时闻太师领兵东征回朝,称女娲氏族人在战斗中比较勇敢。老臣商容又分析了成汤基业无不是靠女娲族人的支持,这样纣王没理由不去对女娲氏族的神像进行进香,而发生了纣王想不到的事,就是女娲神像不是以前老师说的人首蛇蛇,而是用一个和女娲族人很像的女子雕了个塑像,那么问题来了,纣王自然得表扬塑像做的可以之类的话,这些话被石井之人特别姬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外说成纣王侮辱了女娲族人的神像。同时闻太师也不习惯纣王的生活作风,都找个理由领兵离开朝歌,纣王更是被西祁调包的一个女间谍谜的不会上朝,最后这个女间谍也是被姜太公以维护正义形象灭之。


辉歌49


商纣王为何要去女娲宫进香呢?

大家知道,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诞辰。丞相商容提前就给纣王上本,让纣王在三月十五日这天去女娲宫进香!



纣王不高兴说到:朕乃万乘之尊,贵为天子,凭什么去给女娲娘娘进香?

商容说到:女娲娘乃上古圣女,生有圣德,共工怒触不周山,正是女娲娘娘救下了天下百姓。纣王听后便答应去。


纣王去后,见女娲娘娘圣像惊为天人,便题诗亵渎! 诗中其中写道:“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就因为这句诗,纣王失去了讧山!



女娲娘娘见诗大怒,便狐狸精附身妲己进宫乱了朝纲,“自从妲己入宫后,从此君王不早朝″。

商容为何要劝纣王去女娲娘娘宫进香?这之前,讨王是一个勤朝政,听信忠言,治国安邦的明君,进香之后便成了混君,人们不得不怀疑,商容让纣王去女娲宫进香,为了让女娲娘娘发怒,让纣王失去江山!商容背后有人指使?

更大的可能便是,女娲娘娘补天救天下黎民百姓有功,故而进香!


春风化雨168609502


也许是阐教的阴谋。

对于纣王去女娲宫进香的描述是纣王登基七年后,北海诸侯反叛,太师闻仲前去平叛。一天上朝,商容向纣王进言,说三月十五是上古神女女娲诞辰,希望纣王前往女娲宫进香。而纣王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由此可知:一纣王不知道女娲是何人,不然不会登基七年才去进香。

二纣王的父亲帝乙从未去女娲宫进香,不然纣王不会连女娲是谁都不知道。

三阐教的阴谋。闻太师是截教弟子,并且身份尊贵,他一定知道女娲的身份,如果他在,必然不会让纣王把诗留下,让女娲看到。

所以,也许商容劝诫纣王去女娲宫进香,就是为了拉开“封神大劫”。

当然,纣王昏庸无道,商朝的灭亡还是源自纣王自身。


五味社


我是认真回答问题的靠谱小郎君。

首先说,纣王去女娲宫进香,是整个封神榜故事的开端,也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后面战死的无数神仙妖怪才有封神的结果。可以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件,才是整个封神榜的开端。

原文里,是这样交代的: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丞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

你看,写到这里,要没有什么幺蛾子,这个封神榜的故事怎么进行下去,天下臣服,武力强大,自身也很强,根本就没有故事推进的理由,要是这样拍封神榜一集就演完了,哪里还有后面那么多的故事,所以必须要有事件来推进,俗称的挑事情。

于是,我们往下看: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丞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

这就是推进故事的节奏,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去祭祀进香的女娲娘娘,突然丞相说,该去拜拜,理由很充分,才引出了后来纣王垂涎女娲美色,写诗调戏,女娲大怒派出妲己等三妖去祸乱的故事开端。

所以呢,这个进香的细节,并不是什么细思极恐的事情,而是必然要有的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一环,为了整个故事的展开,纣王也必然会到女娲宫去进香,不然,只有一集的《封神榜》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