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重庆应急救援体系“加速度”

通过建立统一响应支援的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社会力量等各方作用,有效提高救援效率、形成合力,听重庆市有关人员这样说——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度”

■把分散各处的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避免应急资源条块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管理部采取的视频连线会商方式、建立的部际联合工作组机制,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了高级别的指挥协调,可以全面协调、统筹、调动各救援力量全力配合救捞工作。

■把分散体系变成集中体系,把低效资源变成高效资源,正是因为调度有方,各方救援力量得以高效整合。

■在全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度”的关键时期,我觉得建立健全全区应急联动救援机制至关重要。

■我们把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放在今年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着力防范风险、化解风险。

记者再次见到重庆市万州区蓝天救援队队员时,是今年的3月21日,他们正在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重庆)基地摩拳擦掌,准备与来自重庆、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5个省(直辖市)的26支社会救援队伍一较高下,争夺进入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培训考核的名额。

距离记者在重庆万州区“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现场首次见到这支队伍,已过去5个月了。

加速度开展建设

5个月来,这支队伍每天都在积极备战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万州区蓝天救援队参赛队员熊伟鹏认为,这是应急管理部组建后举办的首届竞赛,标志着社会救援力量被正式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对促进救援力量统一协调意义重大。

在重庆万州区“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应急救援中,第一支到达救援现场的国家应急救援队——国家水上应急救援重庆长航队,在这5个月里也没闲着。“我们正在加紧水上救援设备设施筹备工作,并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在大型起吊装备、施救抢险装备、水下搜寻和深潜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升长江上游应急装备水平,适应水上应急救援需要。”重庆长航队总经理罗小云说。

当时,正是罗小云全程指挥“长江救捞二号”吊索提升,将万众牵挂的坠江公交车成功打捞出水,完成了应急救援任务。

把分散各处的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避免应急资源条块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在应急管理部组建一年后,无论是应急救援“国家队”,还是社会救援力量,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度”。

机构改革这一年| 体验重庆应急救援体系“加速度”

高层级指挥协调

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在这次应急救援中,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冉进红体会到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指挥协调的层级和效率上。

“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方面反应速度快、响应层级高,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牵头组织视频会商,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率领部际工作组当天抵达万州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冉进红说,高层级指挥协调确保了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高效运行。

“派出工作组、调集救援力量,以最快速度赶赴事件地点开展救援;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会同市应急管理局、上海打捞局等单位在救捞船上设立前线指挥部,负责救捞期间现场指挥和各项救捞保障工作……”重庆市万州区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科科长樊恩华告诉记者,应急管理部采取的视频连线会商方式、建立的部际联合工作组机制,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了高级别的指挥协调,可以全面协调、统筹、调动各救援力量全力配合救捞工作。

据他回忆,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2018年10月29日)早上6点钟,便有70多艘救援船只到达出事水域开展救援,“包括重庆长航队、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公羊队、蓝天救援队等在内的各方救援力量在出事水域待命,一下就满足了救援需要”。

救援力量的充足,使得整个救捞工作得以在5天内完成。“这就是高层级指挥协调为应急救援带来的‘加速度’。”冉进红说。

高效率调度各方

“把分散体系变成集中体系,把低效资源变成高效资源,正是因为调度有方,各方救援力量得以高效整合。”樊恩华感慨不已。

“本次救援难度非常大:一是水面指挥和管控难度大;二是探测定位公交车难度大;三是救捞吊起难度大;四是水下情况复杂,探摸固定车辆难度大、风险高。”樊恩华说。

在应急管理部牵头的部际联合工作组

调度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搜集汇总救援数据资料、提出救援时间节点、牵头拟定救援初步方案,按要求现场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等;交通部门负责调集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参与事件处置;公安部门负责开展现场维稳、交通管制、事件原因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海事部门负责组织船舶,参与现场搜救和水上交通管制,确保通航安全;卫生、民政、长江航运、武警、消防、港航、电力通信等单位和队伍也各司其职,协助救援。

冉进红告诉记者,在应急管理部合理调度各方救援力量的情况下,救援工作忙而不乱,有序有力推进。

“部际联合工作组会同各方救援力量研究分析,根据现场环境、水文资料、救援力量不断修改完善搜救方案,以最快速度制定了车辆探测方案、救捞搜救方案,确保了救援工作安全顺利开展。”樊恩华说。

同时,在部际联合工作组调度下,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整合,形成合力。“按照现场救援指挥部指令,所有救援力量由重庆长航队统一调度指挥。”罗小云告诉记者,

救援力量整合后,上海打捞局负责完成主体救捞任务;长航中山舰救援队、重庆展宏图救援队负责提供电力和起吊设备、点位船及其他装备;蓝天救援队、公羊队等社会救援力量负责开展辅助性工作。

补短板推进改革

“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惨痛的,但也给我们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应急救援创新工作提供了启示。”樊恩华说。

樊恩华认为,事件暴露出了万州区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包括救援队伍建设、装备建设、专家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目前,万州区计划根据产业布局、危险源分布和交通、地理条件,建成若干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高危行业救援装备建设,根据各行业实际培养选拔建立一支关键时刻起作用的专家队伍等。

“在全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度’的关键时期,我觉得建立健全全区应急联动救援机制至关重要。”樊恩华说,万州区立足于建立一套政府统一指挥、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运转的应急救援体系,通过强化军地之间、政企之间的协同配合,发挥应急救援“国家队”和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

冉进红告诉记者,这次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给重庆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深刻启示,为高效推进地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市应急管理工作正立足以防为主,边防范、边应急、边建设。我们把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放在今年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着力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冉进红说。

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左希斌 董 林 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晓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