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藏在洞中拒不投降,美軍:化學迫擊炮呢?拉上來!


日軍藏在洞中拒不投降,美軍:化學迫擊炮呢?拉上來!

1945年3月下旬,美國陸軍第45師第157步兵團士兵卡爾·蓋澤爾趴在德國阿沙芬堡市外的一座山上,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攻佔這座城市。由於城內工事堅固、德國守軍防守頑強,進擊十分艱難。此時,部隊長官作出了一個決定:用化學武器轟炸這座城市!

他們將化學砂漿置入M2迫擊炮炮彈的彈頭中,準備發射。這款107毫米M2迫擊炮,雖然名義上是美軍前線步兵的輕便支援火炮,其實最初是為投放化學武器和毒氣彈而設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化學戰研究所便開始研發M2,專門用於發射化學武器。美國人希望這種化學迫擊炮射程更遠,機動性更強,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射。

但由於預算縮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M2依然處於秘密試驗階段。再者,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畢竟違反戰爭法,M2的研發受到各種阻攔,美國人好不容易才造出了這款生化武器。

日軍藏在洞中拒不投降,美軍:化學迫擊炮呢?拉上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後,美國在6個炮兵營部署了M2迫擊炮。該型迫擊炮使用膛線炮管,裝有光學瞄準器,可以提高發射精度。其炮彈分三種,分別是高爆彈,白磷煙霧彈和毒氣彈。發射不同彈種的射程各不相同,其中發射毒氣彈時能達到4460米。

日軍藏在洞中拒不投降,美軍:化學迫擊炮呢?拉上來!

從左至右:M69教練彈,M49A2高爆彈,M302白磷彈,M83照明彈

按照戰鬥編制,操作1門迫擊炮需6名炮手,而且都要受過火炮專業訓練。在戰鬥中因為士兵減員,往往導致M2無法發揮戰鬥效能。此外,M2的可靠性也有問題,其升降螺絲和彈簧等零件經常斷裂,部隊使用迫擊炮時又總是追求大射程、大射速,這又加劇了迫擊炮的消耗,因而在戰場上經常由於缺少零配件而無法使用。

日軍藏在洞中拒不投降,美軍:化學迫擊炮呢?拉上來!

M2迫擊炮在太平洋戰場發揮了重要作用。1943年9月,美軍第82化學迫擊炮營轉戰於布干維爾和菲律賓,用化學迫擊炮對付藏在洞中拒絕投降的日本士兵。在太平洋潮溼的環境中,火炮損壞、彈藥短缺成了他們最大的問題。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還將M2用作兩棲登陸的火力支援武器,曾在60艘登陸艇上安裝化學迫擊炮,其中許多登陸艇參加了菲律賓、硫磺島和沖繩戰役。雖然美國人最初是用M2發射化學和毒氣彈,但在實戰中也常常作為近戰火力支援武器使用,大兵們認為M2很多時候比大口徑遠程火炮還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