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教育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报告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我省是高等教育的大省,近年以来,我省各高等院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以及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又清楚的看到,我省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其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里核心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就是说,我们的高等教育首先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格养成。然而,从我们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养成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而更多的是把知识的传输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近年以来,社会所普遍反映的高校部分毕业生责任心不够强、诚信缺失、缺乏吃苦精神等现象,都和高校教育根本目标的偏失有直接的关系。

(二)高校工作中心的定位不够准确

高等院校一般都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任务,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首要的任务应该是人才培养。但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普遍强调科学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反而被弱化掉了。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机构对高等院校的评价主要侧重科研指标,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也主要强调科研成果,在这样的评价指标导向下,高校工作的中心必然的偏向了科学研究的方面。在这里我们并不否定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高校一定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一般来讲,除了在高校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以外,其他教师的科研工作应该是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科研工作应为人才培养服务,科研工作的过程应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外,我们还要对目前高校办学中的一种理念做出评析,这种理念就是许多高校长期坚持的“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我们知道,以专业教育为特点的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依托的,学科的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但人才培养又不仅仅依赖学科发展这一个因素,还有赖于其他更多方面要素的支持。因此,学科的发展应该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与其他教育要素协调发展的一个环节,而包括学科发展在内的诸多教育要素的发展又都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

(三)校园文化中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长期以来,大学被誉为“象牙塔”,主要是强调大学文化的纯净、自然等特性。但在当下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大学校园也浸染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纵观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校园文化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不健康的倾向:

第一,商业化倾向。在大学里,师生关系应该是最纯洁的关系,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通过接受老师的教育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但在当下,许多师生关系融入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异化成了简单的利益关系。比如,高校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本来应该是一件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学生通过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得到有效的科研训练,同时也协助了老师的工作。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教师在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时,把学生当作了简单的劳动力,学生的参与已不仅仅是学习和锻炼,而变成了纯粹的劳动付出。教师异化成了“老板”,学生成了“打工者”。这种现象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另外,许多高校的管理者,也用商业的思维和手段来管理高校,像经营企业那样来“经营”高校,使高校的办学活动充满了商业气息。这一点在一些办学层次较低的高校表现尤为明显。

第二,江湖化倾向。长期以来,在高校存在着不同学科以及相同学科的不同学者之间的疏离与隔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更多是以“学术门派”的面目出现,但在当下多是以“利益共同体”的情况存在。不同利益共同体之间瓜分学术资源,争夺经济利益,一旦某个利益集团掌握权力,其他利益集团就很难获得更多的资源。这种派别之间的关系也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不同派别的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也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了所谓的“王派弟子”、“张派弟子”的区分,各派弟子之间又形成了疏离和隔阂。这种疏离和隔阂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很长时间。

另外,大学校园中江湖化倾向的又一表现是师生身份关系认知与表达的倒错与低俗化。如前所述,由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日益商业化,老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业师”,而成了自己的“老板”,许多老师不再被学生作为“老师”而尊敬。同时,许多老师甚至是学校的领导对所谓的“社会潮流”不分析、不判断,对学生的某些偏好一味的简单迎合以博得部分学生的拥戴,以被学生称作所谓的“×叔”、“×哥”而自豪。

第三,技术化倾向。学校的教育工作日益背离教育规律。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被量化为众多的指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目标就是完成学校和院系规定的各项指标。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指向已经与人才培养没有了直接的关系。教育工作日益技术化的倾向被不断强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二、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

高等院校要改变以往片面注重专业教育和单纯强调职业训练的倾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重点强调学生的人格养成,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在教育过程当中,第一,把“育人”工作全面贯彻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育人工作的主要平台,使教师成为育人工作的主体力量。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改变目前一些高校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过渡职业的倾向,提升辅导员工作地位,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和待遇,使辅导员成为终生职业。第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社团发展,使学生社团和课外文化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试行多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第四,调整培养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的课程,同时注意相关课程的施教方法,提高这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深化改革,调整思路,切实做到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

高等院校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调整办学思路,认真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校发展中,注意处理好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关系。第一,要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的一切活动围绕人才培养展开。学校的教学活动以人才培养为目的;除个别专项科研项目以外,其他科研活动都要围绕教学和人才培养进行;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充分体现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第二,确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指标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完善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高校用于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第三,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上来。

(三)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文明的圣地,是知识分子的家园。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塑造优秀人才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既要追求“培养一等的人才,做一等的学问”的大学理想,又要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以充分体现大学本质同时具有时代内涵的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改革大学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科研秩序,通过建立各种理性的制度,影响教职员工的行为方式,逐步构建起自然、秩序、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陕西省人民政府交办意见

<table> <tbody>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 交办日期:2013-02-01 复函时限:2013-04-30/<tbody>/<table>

承办单位复函

<table> <tbody> 类别:B
陕西省教育厅签发人:郭立宏 陕教函〔2013〕189号 对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51号
提案的复函/<tbody>/<table>

吴平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第15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一五”期间,我省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了具有陕西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并改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学生社团。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不足。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重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简称“高教三十条”),省教育厅将指导高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一是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高校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授课,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二是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严格执行高校生均财政定额拨款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法保证生均财政定额拨款逐步增长。

二、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荣辱观教育融入各类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和道德实践、创新实践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实践教学,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陕办发〔2010〕26号),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辅导员的配备选聘,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辅导员的管理考核等制度。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在保证其享受学校规定的奖金、津贴的同时,按照每生每月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确保其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等条件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平均收入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师德教育,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体系,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

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体系。一是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考核激励机制,制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导体系,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确保课堂教学成为育人工作的主要平台。二是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基础课教师重点考核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等情况。实验教学教师重点考核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研发、实验项目开发等情况。进一步改革薪酬分配办法,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高校探索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鼓励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