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2018年度何樑何利基金頒獎,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獲獎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於11月6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慶功廳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曹建明出席大會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致辭,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桑國衛、中央軍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等部門領導出席大會為獲獎人員頒獎。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做工作報告。

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授予1位科技工作者 “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7位科技工作者“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科技工作者“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上海市有3位科技工作者獲獎,同濟大學陳杰院士、上海大學張統一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員獲青年創新獎,上海獲獎比例佔全國5.3%。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國偉先生之偉倫基金有限公司出於崇尚科學、振興中華的熱忱,各捐資1億港元於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註冊成立的社會公益性慈善基金,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1994年設獎以來,已獎勵了1306名優秀科技人員,成為我國社會力量創建科技獎項的成功範例,為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活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到目前為止,上海已有147人次獲何梁何利基金獎,其中錢偉長、蘇步青、谷超豪、林元培4位科學家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殊榮。上海累計佔全國總獲獎人數的11.3%,從一個側面凸顯出上海科技人才薈萃和良好的創新環境,以及上海科技工作者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

上海3位獲獎人科技貢獻簡介

「现场」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陳杰,同濟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直從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複雜系統的多指標優化與控制,多智能體協同控制等;提出並建立了分佈式協同控制的混合智能優化與穩定性的理論與方法,突破了數字化陣地信息快速自主獲取與控制、解決了與平臺非固聯的快速精確尋北,平臺大間隔分散佈陣的基準精確傳遞;運用所提出的分佈式自主協同控制理論,構建了感知、指揮、控制一體化的系統構架。實現了多運動平臺的協同控制,突破了分佈式協同控制等技術難題,成功研製出裝備,並得到大量列裝,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现场」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張統一,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香港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力學性質的研究,在壓電斷裂、微觀/納觀力學和材料的氫致開裂等領域內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給出了電絕緣裂紋的壓電線性斷裂力學的精確解,澄清了國際學術界多年來對裂紋面上電邊界條件的爭執,奠定了壓電線性斷裂力學基礎;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表徵薄膜及納米材料力學性質的微/納橋測試理論和方法;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氫原子在鐵中應變場的非球對稱性,預測並實驗證實了鋼鐵在純扭轉和剪切載荷下也會發生氫脆。上述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次。

「现场」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吳蓓麗,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從2007年至2011年,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進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主要針對GPCR對細胞信號的識別和調控機制開展結構與功能關係研究,並側重選擇與傳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相關的重要GPCR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線索和依據。建立了國內首個GPCR結構研究技術平臺,並於短期內成功解析了8種重要GPCR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實現了我國研究組獨立測定GPCR結構零的突破。近五年,在Science、Nature和Cell發表9篇研究論文,其中通訊作者6篇。

「现场」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现场」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Tech立方】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新浪看點 | 大魚號

搜狐號 | 網易號 | 一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