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今年的4月10日恰逢农历三月三,古传上巳节,各地雅集活动缤纷。

雅集,并不是一个新词。表意上看是文人雅士之间的集会活动,事实上,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与古老的上巳节有关。在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的今天,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个逐渐失传的传统节日。

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上巳节其实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在干支纪日历法中是夏历三月的第1个巳日,据考,最早可能追溯到周朝的祓禊祭日,后来几经朝代的更迭也不断转变,再经过历代文人的重视渲染,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成为一个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特殊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称女儿节。这一天,人们要来到清澈的河边,洗涤身上的污浊。青年男女也会在这美好的春日约会,并祝福这美好的季节。

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说到上巳节的祭祀,究竟是祭祀谁呢?

其实上巳节的祭祀是有对应的神的,这个神的名字叫做高禖,有时也叫郊禖。高禖是掌管生育和婚姻的神,常常被供奉在郊外,而郊禖这个叫法正是来自于此。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多子多福,对生育一事极其重视。

但是总会有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往往由于古人对未知的不解,就认为是邪魅作祟,所以祈求高禖赐予健康的身体。而高禖一神再向上追溯,其实它的是来自句芒,可以发现二者读音非常相近(此处“句”音作“沟”)。

句芒又是东方之神、木神、治春之神,所以与春天的上巳节也是一种对应,可以理解为从祭祀春神中发展而来。

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到汉代以后,上巳节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士族文人流行宴饮游玩,于是出现了曲水流觞的活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魏晋之后,曲水流觞成为上巳节的主要活动。

当时的达官贵人或文人墨客,在桃红柳绿的仲春时节,结伴到江水之滨宴饮聚会,谈诗作画,不亦快哉。他们引水环曲成渠,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漂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借助水流传杯送盏,杯子经过谁的面前,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

古人的玩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既高雅又富有情趣,无怪乎流传千年,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用今天的眼光看,也可算是一项脑洞清奇的文创活动。

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可追溯到晋代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雅集。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这一天,王羲之和东晋名士孙绰、谢安等40余人聚会浙江绍兴兰亭,寄情山水,歌咏情怀,得诗37首,结为《兰亭集》,更产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传诵至今。抚今追昔,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唐朝时,雅集受到当朝政府的重视,庆祝新科进士举办的宴会叫曲江大会,皇帝亲自参与,与进士们一起游玩,也算是雅集的最高规格了。

遗憾的是,宋朝之后,礼教日趋森严,三月三上巳节风俗渐渐衰微,水边饮宴、踏青郊游等风俗逐渐并到清明节。

曲水流觞上巳节,孩子应该知道的浪漫雅集

时代发展到今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励精图治,如今我们国家衣食丰足,人们愈加重视传统文化。雅集重新走入文人生活,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推广到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各个领域,如书画创作,吟诗唱赋,抚琴喝茶,谈禅说理等休闲方式。

此后,雅集越来越多。年末岁初,经年在外的游子回乡祭祖,与乡贤文友的聚会;清明上巳,邀三五好友观赏花海游览林间的雅事;端午七夕,喜欢传统文化的人们对坐消闲……

无处不在的雅集,仿佛是雅集不雅了,其实恰恰代表着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雅的追求,对艺术有了更高追求的审美。亲爱的朋友,你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