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孫策如願見到了袁術,袁術見孫策談吐有度,舉止不凡,知道他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自己又心有不甘。於是他對孫策說:“我已經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精兵聚集的地方,你可以去投奔他們,召集勇兵。”於是孫策回家接上母親,和自己結交的才士,到了丹陽曲阿,投靠舅父去了。不久,孫策就召集到勇兵數百人。但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這下沒轍只好再去找袁術,這回袁術無法推辭,孫策得到了孫堅的舊部一千多人。自此孫策漸露英雄風采,逐漸引起各地將領的注意。不久,漢朝廷太傅馬日碑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很是欣賞孫策,常嘆:“如果我也能有一個孫策這樣的兒子,即便是死也沒有遺憾了!”當時江蘇一帶有一股以嚴白虎為主的勢力,大概有萬餘人,處處屯聚。

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袁術於是召來孫策,提出讓他幫助吳景消滅嚴白虎,並許諾成功後可以給孫策部隊和領地。當時孫策的實力還不足以給父親報仇,為壯大自己實力為父親報仇,便帶兵攻破了嚴白虎等人。但袁術卻出爾反爾,不肯兌現諾言。孫策漸漸感到不滿,有心自立門戶。當時朝廷派劉繇做揚州刺史,所管理的地方就是壽春。但是因為壽春被袁術佔據,劉繇一直無法到任,便到吳景處投靠。吳景接納了劉繇,但不久劉繇卻發兵把吳景逼走。吳景鬥不過劉繇,就去找孫策尋求幫助,讓他出主意。

孫策自己這點兵馬太少,於是找袁術借兵去幫舅父打劉繇,袁術就撥了3000人馬給他。孫策向南進兵,因聲名顯赫,一路上不斷有人前來投奔,隊伍越來越強大。孫策渡江後,打敗了劉繇,進駐揚州。一開始,揚州百姓聽到孫策率領兵馬到來,都膽戰心驚,紛紛躲避,官員們也都丟棄城池,混在百姓之中躲逃。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守將令,從不擄掠百姓,財物婦女秋毫無犯。百姓也逐漸接納了孫策的軍隊,並表示十分歡迎,爭著用酒肉犒勞部隊。

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孫策賞賜將士,併發佈告示,表示劉繇的鄉人和部下,如果願意來投降,不追究以前為敵的事情;願意從軍的,免除全家賦稅徭役;不願從軍的也絕對不勉強。告示發出後,很多人前來歸附。沒多久就招了兩萬多士兵,徵集了一千多馬匹。袁術得知孫策大勝以後,上表東漢朝廷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孫策威震江東,世人稱之為“小霸王”。公元197年,孫策經過幾年忍辱負重的發展,終於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和勢力範圍,得到了其他軍閥和朝廷的認可。公元198年,漢獻帝封孫策為吳侯,拜討逆將軍。

公元199年,孫策率軍大敗宿敵黃祖,為父親報了仇。然而就在孫策報了殺父之仇,準備大展一番宏圖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許貢是東漢朝廷任命的吳郡太守。因為吳郡當時被嚴白虎等眾多叛軍佔據,許貢無法到任,曾一度依附劉繇,後雖返回吳郡,但始終沒有力量統一郡內。孫策是奉了袁術的命令,進佔江東後,先滅了劉繇,後平了吳郡,將朝廷所置太守逐一降服,許貢看在眼裡,十分不滿。他向獻帝送了一封密信,說孫策擁兵自重,並說放任孫策勢必將危害大漢政權,並建議皇帝召孫策進京,以防止孫策有狼子野心。

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許貢與朝廷之間多次書信來往,終於有一次被孫策無意中截獲。孫策看完信後十分生氣,便去找許貢對質,許貢卻依然固執己見,說孫策是叛國的逆賊,孫策在憤怒之餘便下令殺了許貢。許貢生前招攬了許多食客,平時善加款待。許貢死後,有三位門客不忘故主,想殺孫策為許貢報仇。但他們都聽說小霸王的威名,知道孫策勇猛過人,加上身邊有重兵護衛,三個人一時不知怎樣去行刺。

後來三人經過打探後得知,孫策十分喜歡出門打獵,並且每次都不帶重兵,只有幾個侍衛陪同,防備心不強。三人合計後,決定埋伏在孫策打獵的途中,出其不意,將其殺死。公元200年,孫策輕騎出門打獵,他騎了一匹精良寶馬,很快就把隨從的士兵落在了後面。孫策走到半路中,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個人來,孫策問道:“你們是什麼人?”一人答道:“我們是剛剛入伍的士兵,奉命出來巡查。”

晨雲說三國:孫堅父子若不早逝,三國誰最強(下)?

孫策說道:“士兵我全都認識,但從來沒有見過你們三個,你們一定有什麼陰謀。”說完便抽出箭來,朝一人射去,不偏不倚,正射中那人胸口,一箭就將他射死了。另外兩個人趁孫策無暇顧及,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來不及躲閃,被射中面頰,大叫一聲倒在了地上。這時後面的侍從趕到,殺死兩名刺客,將孫策抬了回去。孫策傷勢嚴重,他自知不能久活於世,便請來謀士張昭等人,把弟弟託付給他們。接著,又叫來弟弟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道:“率領江東數萬之眾出兵打仗,也許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讓各位賢才盡其所能,保衛江東,我又是不如你的。希望你能好好保重啊。”

孫策交代完後事,當天夜裡就去世了,死時僅有26歲。孫權失去兄長,悲痛難當,他含淚將哥哥厚葬入土。他謹記孫策的教誨,選賢任能,勢力範圍迅速擴大,不久便建立了東吳政權。孫權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此後關於孫策的死,史上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記載。一種是:傷只是擦破皮肉,傷在臉上,經過調養已經沒有大礙。但是孫策之前是一個出了名的美男子,他在鏡子中看見自己的樣子,覺得毀了容,氣憤而死。另一種說法是:孫策中的是毒箭,經過治療已經沒有大礙,但是體內有餘毒,不能動怒。一次孫策走到街上,看見道士于吉在大肆散佈學說,聽的人們非常崇拜。孫策歷來不迷信,見此情景非常氣憤,將於吉殺死了,但因憤怒過度,自己也毒發身亡。可惜天妒英才,早早的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