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墨子科创园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前正迈向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 墨子科创园着眼于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倾力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国内领先的精密机床全链条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 园区实行入园项目审批代办专员制度,实行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无缝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加快推进项目招引、入驻、投产

★ 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研发的“三轴三十二阵列立式磨削机床”,可同时磨削抛光飞机发动机的32个叶片,加工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质量效率更优,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从制造向智造跃进 | 滕州墨子科创园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综述

一台设备,相当于一个小型生产车间,听起来很神奇。在位于滕州墨子科创园的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我们见到了这台神奇的机床设备。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叶片是发动机最关键的核心部件,叶片生产传统上靠人工打磨抛光,时间长、精度难控制、效率还低。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研发出这台神奇的设备,名为“三轴三十二阵列立式磨削机床”,可同时磨削抛光飞机发动机的32个叶片,不仅与32台普通机床的生产能力相当,而且加工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质量效率更优,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何志强工程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台机床好比“一个车间在一台机器里”。他说,一次能同时加工32个叶片的机床,目前在国际上也是没有的。

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枣庄市共同创建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公司,是滕州市打造精密机床研发孵化制造基地的“旗舰”,也是滕州墨子科创园的一张靓丽名片。

滕州市有“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之称,但是高端机床偏少、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弱。为此,滕州市着眼于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规划建设滕州墨子科创园,倾力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国内领先的精密机床全链条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说起滕州墨子科创园项目,枣庄市政府副市长、滕州市委书记邵士官这样解读:“墨子是滕州的骄傲,科技创新思想发源于滕州,起自于墨子。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我们打出了墨子的招牌,弘扬墨子思想,运用墨子的科技创新思想,创建了墨子科创园,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让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墨子科创园是真正的墨子精神传承发扬实践,整个园区发展的模式、推进的方式和要实现的效果,整体都是墨子的科技创新思想。”

滕州墨子科创园项目总规划面积5.58平方公里,其中作为核心区的精密机床研发孵化制造基地,总占地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315亩,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生产制造、研发办公、生活配套、商务服务等功能分区。目前,已建设特制定制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蓝图规划好了,园区建起来了,如何往里“填空”?滕州市形成共识,园区的门槛必须高起点,要把眼光聚焦在哪些具有成长型和创新型、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上。

滕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经雷认为,对滕州机床行业来说,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既定目标,就要在“补链”“强链”上做文章。“补链”,补齐机床产业发展的链条;“强链”,做强机床产业的链条,进而推动中小机床之都向高档数控机床基地转型,打造全国先进的数控系统和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在滕州的落地,把科研实验室搬到这里,就是一个重要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志同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北航三代人60年致力于解决航空发动机叶片手工打磨的机械化问题,陈志同教授历时18年,专注于研究叶片数控磨抛的机床和工艺,终于突破了叶片变形不稳定和抛光工具容易磨损等难题,所开发的磨抛工艺已成为各发动机厂的首选工艺方法,三项技术水平被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陈志同教授与滕州的结缘,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在陈志同教授面临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滕州市主要领导带队进京,主动与陈教授沟通,介绍滕州的发展优势和创业环境,陈教授被滕州干部的真诚和敬业精神所打动,选择滕州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基地。

他的学生、也是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工程师的何志强这样说,滕州有良好的机床产业基础、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更触动我们的是,滕州的营商环境好,特别是在领导干部身上展现了干事创业的执着精神。

2017年初,从陈志同教授团队入驻滕州市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滕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两年多的时间,又经历了两次搬家,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入驻滕州双创中心一段时间后,现有的设施已不能满足研发的需求。于是,滕州市又在鲁南机床厂,专门为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提供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配套的办公楼,用于研发和制造。在滕州墨子科创园,按照陈志同教授团队的要求,为其量身定制了1.2万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厂房和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2019年3月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进驻到墨子科创园。

用滕州市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玉新的话说,我们公司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包括生产车间、物业、保洁、食堂等,只要项目进驻园区,企业就可拎包生产、轻装上阵。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从鲁机往园区搬家的时候,我们提供了完善的生产车间、基本的办公设施,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研发、生产,我们连夜组织人员、协调机械,帮助他们快速、安全地把设备搬迁到园区,甚至连擦机床的擦布都准备好了。

在滕州墨子科创园发展进程中,滕州市创新管理经营体制,注资组建了滕州市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建设经营。自2018年5月园区开工以来,这个公司办了很多事,半年就收储土地接近400亩地,建成了近10万平方米的标准定制特色厂房,最高端的厂房是恒温恒湿,进军资本市场也获得成功。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园区尤其是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运作经验,以“标准厂房+量身定做+保姆服务+参股经营”的模式,最大程度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土地指标、技术孵化、资金缺口等难题。

比如,园区实行入园项目审批代办专员制度,对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公司注册、项目立项、手续办理等环节,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为入驻孵化中心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等创业服务。建立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无缝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加快推进项目招引、入驻、投产。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速集聚,正是滕州墨子科创园创新发展的目标。

何志强工程师指着生产出来的飞机发动机一个整体叶片盘对记者说,这上面大约有20片,传统工艺是人工打磨抛光,现在我们研制出打磨抛光的专用机床,不仅生产时间缩短了一半,还提升了加工精度、生产效率高、质量还有保障,光加工费就要30万元。像我们的“三轴三十二阵列立式磨削机床”,每台能卖到千万元以上,国内的发动机生产厂家都对我们的磨削抛光机床给予高度评价。

接着,他随手拿起一个直径大约10厘米的小轮子,这叫弹性超硬磨料抛光轮,用于机床打磨抛光飞机发动机的叶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瑞士斯达拉格公司是世界顶尖的机床公司,一次,国内的经贸考察团考察这家公司时,推荐了我们的这种产品。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瑞士斯达拉格公司决定采购我们的弹性超硬磨料抛光轮,得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认可,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陈志同教授带领团队和科研成果入驻滕州以来,研制出4到32主轴高精度阵列磨削抛光机床和系列化抛光工具,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已有香港凯顺能源设备、北京恒久仪器、上海岳合机电设备、台湾蜂虎车床等10余家“金凤凰”入驻园区,还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的好项目计划入驻,滕州墨子科创园奏响了创新发展的最强音。不远的将来,一个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在鲁南大地上闪光,成为推动枣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滕州墨子科创园之所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快速发展:

其一,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都打上了创新的印记,根据企业需求完善各种配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其二,立足高起点,突出高精尖,在引进创新型、成长型项目上下功夫,聚焦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与国内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倾力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国内领先的精密机床全链条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吸引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的好项目入驻。

滕州墨子科创园的成功实践,证明人才、科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为枣庄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对枣庄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只有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运用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加速蝶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