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消費主義來勢洶洶,中國人在物質至上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幾年前,這項調查由法國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查出的結果,雖然這份調查背後的真實目的還有待考證,但也曾從側面反映出些許問題。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這幾年的社會問題所映射出的,正和此結論相符。

根據那份調查結果顯示,在用財產來衡量成功方面,中國受訪者名列榜首,人數比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有71%接受調查的中國人認同"我以自己擁有的東西來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這個說法,遠高於東亞鄰國:認同這一說法的韓國人佔45%,日本人佔22%。發達經濟體的受訪者一般不認同這一說法。略超過20%的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以及僅僅7%的瑞典人認同這一觀點。

在這種消費主義浪潮洶湧而至的背景下,甚至有諸多媒體喊出"2023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的口號。

但當我們喊出這樣豪言壯語的同時,內心卻不顯得那麼坦然。

雖然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前景的看法要比其他很多國家的人更樂觀,但在對個人未來的樂觀態度方面,中國人的排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人也最有可能認同"我感到取得成功和賺錢的壓力很大"這個說法。68%的中國受訪者認同這一說法,排在其後的是南非和俄羅斯(均為66%),之後是印度(60%)。認同這一觀點的美國人佔46%,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符。

這個時代,是"焦慮販賣"最有市場的時代。

90後的焦慮、消費降級的焦慮、毒雞湯的反焦慮,在這個時代,多數人放映著自己的人生卻淪為看客。但終有一些人,開始逃脫這個漩渦。

一.流浪大師沈巍:一個矛盾的投影

最近,一位流浪漢在2019年的中國爆紅,讓我們始料未及。

他被讚譽為"流浪大師",在上海路燈下誦讀《戰國策》《尚書》《論語》的小視頻在網上被瘋傳。他的語錄被口口相誦,被轉發,被奉為是金句真理。

這位叫做沈巍的流浪漢,今年52歲,曾是上海某審計局的公務員。

在他的自述中,父親的逼迫讓他學習審計,成為公務員,而他自己更喜歡讀書、撿垃圾,也享受在街頭流浪時,過隱士一般的生活。

他身上承擔的流量,投射出了中國人太多的焦慮和對現實的逃避。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在熙熙攘攘的中國都市空間中,在流量為王、注意力稀缺的網絡上,沈巍攜帶的某種癲狂而神秘卻又富有智慧的色彩,給予了許多隻依賴智能手機和短視頻平臺消遣娛樂的國人,一些攜帶在中國文化圖譜中的"出世感"。

大眾對他生存邏輯的認同,也反映了他們對現實邏輯的困惑。在"任人唯才"和消費主義當道的都市中,沈巍的存在給許多關注他的人看到了另外一種生活狀態的可能性。

某篇講沈巍的爆款文章中,一位作者寫出瞭如下的雞湯:

"流浪漢沈巍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人要想幸福,應該儘量降低對物質的慾望,去追求你的靈魂所愛。"

以及

"看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沈巍和身價數十億的CEO張朝陽你就知道,住別墅的人,未必比住橋洞的人幸福。"

這樣的句子在各種文章中屢見不鮮。其實到頭來還是點明瞭在現代社會中被消費主義捆綁的生存邏輯中,存在著"幸福"和"消費"的必然矛盾,也在這樣消解著種種奮鬥神話對人的吸引力。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追隨沈巍"的中產階級和中產以下的些許無力和無奈,畫外音是在為物質虛無主義背書——拆解掉物質和幸福的等式以後,即使許多人被階級天花板擋在了下面,彷彿場面也不再那麼難看了,因為物質也可能會導致不快樂——那索性不如像沈巍一樣,摔破世俗期待,做一位抗拒正常生活的明白人。

二.拼多多的平行世界

8個多月前,一支代號為"PDD"的股票在美國納斯達克亮相。我們不會想到,這家公司的出現會讓中國消費者重新開始審視"消費"這個詞彙。

拼多多的師傅淘寶也曾面對類似的問題。在淘寶野蠻生長的那些日子裡,批評的聲音總是蓋過了淘到便宜又是好貨的聲音。

拼多多也是如此,甚至在很多商家看來。淘寶和拼多多是一樣的平臺,賣著一樣的商品。緊緊因為兩個平臺營銷價格的不同而產生價格差異。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8個月前,拼多多出現在大眾面前,它意味著五環外的潮汐聲越來越大。而八個月後的今天,它帶給一些人的思考遠不止這些"是我病了,還是這個世界變了。"

"我身邊都沒有人用拼多多"、"消費降級"…當我們還在談論拼多多的時候,拼多多卻以更快的速度來到了五環內。

在年齡方面,80後是絕對主力,94年後出生的佔39%。在地域方面,一二三線城市居民佔62%,2018年新增用戶中,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北京。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十萬名奔馳C系車主在拼多多上買了同款鑰匙殼。奔馳與拼多多放在一起,在當下中國既魔幻又毫不違和。

這是個魔幻的中國,因為我們生活的一切都需要"配套"。價值兩萬的大牌包包拎上公交車,配上五百塊的大衣,誰會認為是真貨?

已經買了四位數的面霜,配上五千塊一套的化妝品,臉蛋兒嬌豔欲滴,還能覺著拿著工薪的男朋友配得上自己嗎?

吃過三千塊一位的料理,再吃十五塊的盒飯,住合租房,受得了這股寒酸氣嗎?

消費主義下的中國:學習沈巍與用拼多多的人

自然而然,消費慾望像野火一樣熊熊燃燒起來了,商人們和時尚達人們也賺得缽滿盆溢了。這就是中國的現在。

從本質上來說,沈大師和拼多多的出現對我們是一種思考。

有人從他們身上看到商家和流量網紅們的病態;有人在身上看到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也有一些焦慮的人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全新的心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