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分析背后原因

小胖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小胖的爸爸。小胖虽然没留在银行,尽管他也很想进来清闲的工作,但小胖爸爸的教育给了小胖一个不用忧心的物质环境,所以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为什么开朗,有的孩子为什么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个家长整天抱怨钱不够花,整天说大学的生活费太贵了,整天挣钱不容 易,这样苦口婆心压力下的孩子,内心很阳光,内心很灿烂,不可能吧。(拥有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不开心)

因为物质条件的丰盈,或者说从没有因为正常的生活消费而受到父母关于钱财的压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相反如果家长以为的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抱怨什么也贵的时候,我很荣幸的告诉这位家长,您在把您的无能贯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国表现很好,为什么做了六个月后部门领导都不肯为其说一句推荐的话,因为送的礼物是扔货吗?我想不是,是治国看重小利,要命在那两盒烟上。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

所谓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烟本身小事情,因为部门领导把治国归类为了:爱占小便宜。我深层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治国为什么会拿烟,为什么小东、小胖不会去拿?因为在治国的脑海里“中华烟”是好的东西,是家里不会买的,放在那里有很多,而父亲没吸过几次,动手拿了,归根结底还是家庭贫困的原因。(个人觉得或许有关系,但是没有必然关系。至少贫穷不应该成为你做这件事的借口和理由。)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从品德上讲不见得小胖,或者小东,就比治国高尚,为何他们不会随手拿烟?也许中华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很想要的东西,小东的爸爸是副厅级干部,估计吸烟都比中 华好,而小胖家里开着家具城,经常请客送礼。他们潜意识思维,这烟家里可以随便买,所以小东和小胖不会去拿。

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是什么品质,是内心看待烟凸显的心理价值,治国被看见了拿烟,其实深层次还是家庭能够提供给孩子看待物品心理价值的问题;(其实不仅女孩子要富养,男孩子也要富养。)治国这孩子不傻,懂礼节,知道送礼,为什么送的礼物被 扔了?原因还是心理价值,治国的心理价值觉得物品不错,觉得礼物很好,但这样的心理价值,用他们部门老总来衡量就属于可以扔掉的那类。(所以在中国送礼是一门学问)

同样是请客,周周可以请到行长吃饭,因为周周背后的价值是做省级单位的处长。这些治国你是那么没法去比较的,也许你现在也不明白。你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的接人待物处世技巧,这些因为你的年龄,阅历没有办法。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指导,其结果就是一头一头的包。孩子真的没有错,但社会没那么简单,现实的很。(很丧却很真实)在 同龄孩子中单纯的比较孩子,治国很好,但是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现实。

小东和原子的家庭规划区别在哪里


我曾经问小东,为什么最后还是让老爹打败,听从了安排?小东的原话:老头子是个副厅级干部,不是傻瓜吧。原子的悲哀在那里,也许单纯的比较,小东和原子两个孩子,原子更优秀一些,或者说原子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小东的能力强。

加入父辈,甚至爷爷辈的家庭比较,原子就彻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学校就追到了媳妇,并且没毕业双方老人就见面,这的问题在那里,错的不是原子的恋爱,而是原子以及原子岳父母的目光短浅:孩子恋爱了,老人赶紧见面吧,这样咱们也算完成任务了。(这个或许是现实,或许是作者他自己的臆测)

原子贷款买房子这点没错,甚至结婚都没有多大错,问题就是听从了父母的结婚后直接要孩子,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惫的导火索。(对于未婚先育的我,这锅只能自己背了,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崽崽是在太可爱了。)

原子只是在这个城市读了四年书,毕 业找了份跑销售的工作,对这个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少的可怜,他这个年龄自己是没有能力规划的,那么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妇的父母呢,很抱歉这两对父母还处于县城和农村的认知上,恋爱,结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因为原子和媳妇自身的年龄摆在那里,不可能对现在直观的现实世界有个良好的认知,那么深爱下,寻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选择很盲目,是属于头脑发热。房子是贷款的,一切开销都是需要金钱,一切都是需要物质,而这些,包括原子和媳妇、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没有看清。双方老仍自认为孩子读了大学,就能过上他们父母相信中的那种城市生活。(80%的农村父母都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是,那么恭喜你)

原子的一头包也就注定了。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没有给过规划,只是这种规划是给予县城农村同年龄接待的规划,形成了一个金钱物质预计过低的规划,必然出现问题,必然让原子,原子媳妇都很累。甚至父母跟着累,就是这么一个把农村或者县城的规划观念,让原子在一个城市走那种父母能够接触到农村县城的规划道路。这两个环境的花费根本不 是一个层次,也就是金钱物质的匮乏导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

原子的父母曾经提出结婚晚点,但是原子不听。他对我说的是:当初太自以为是了,觉得父母就是一乡镇工厂职工,自己上了大学,觉得父母活得真失败,心理甚至瞧不上,他们说的觉得根本就不想听,也不会听。对家庭的自卑感导致了原子之后的道路。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有朋友说,寒门也能出贵子,什么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也快工作将近十年了,从起先的观察这群孩子,总结出的一点细枝末叶到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好似都在沿着一条的无形的线走,这条无形的线的开头就是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也许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身边发生奇迹的人很少。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穷人家的就有一个马加爵。都是个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阶层。

人生很有意思,你怎么对它,它怎么对待你。你拿人生开玩笑,不认真,人生立马偿还你一个人生笑话,如果选择不认真,那么立马人生就对你不认真。其实人生在某种可控范围内是可以规划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怎么规划就是看你身边和你条件差不多的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一点,有一个对比。

我觉得人在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精心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条件来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一个人也许一辈子两件事最重要。

我的建议是——

第一:是去找一份工作,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可能有人觉得什么叫好工作,好的,什么政府,银行,电力,我根本进不去。我作为一个工作了十年的人得经验是这样的。所谓好工作,不是说进去养着的工作,是你在里面却是可以学到东西,将来即使不在这家单位做,你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同类型的工作。(工作知识内容技能具有可延续性)

在初期的时候最好不要自己创业,因为这条路很难走,没有经历,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很难。即便你是IT天才,也希望你服务大机构几年后,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再自己创业。(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根据自身条件来定)

第二,是选择一个他或者她结婚。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我朋友离婚的好几对,几年来前还恨不能长在一块,最近闹离婚的,相爱的人几乎成了仇人。

我的看法,感情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世界,哪里没有性价比,没有安全,只有各种生活物品的价格。但是婚姻的本质是交换,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东西,不要去幻想你是例外,结婚的时候,没有想离婚的,那些离婚的也不傻。

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选择结婚的对象的时候一定牢记一个原则,选择爱你的那个人结婚,而不是你爱的那个人结婚。(有点绕,你自己慢慢悟)如果你有条件追到条件优越于你的家庭的对象结婚是你福气,但是最好别比你的家庭差……(不敢苟同,门当户对很重要,家庭条件悬殊太大的矛盾也更大)

在这两项中工作的地位高于婚姻感情

工作不会抛弃你,工作能养活你,让你活着不用靠人施舍,当你的工作处理好了,婚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的,但是如果你要是想着先成家,再立业,我会告诉你,我身边有朋友因为颠倒了顺序现在离婚了。(我暂时不会被离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就是这么的强大!!!)

人是靠本能和欲望活着的,婚姻是一个相互交换,相互承诺的本质,构成是两个人,这里面是有利益衡量的,如果婚姻的天平不是那么平衡了,要么一个人永远受气,要不不受气就是分手。(所有的关系都是需要平衡的,失重的关系持久不了)

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是30年前,结婚了就是一辈子,了解这些,做好自己,婚姻也差不到那里。

现 在谈个问题就是不平衡感:中国现今的社会,最受穷的是我们的父辈,五六十年代那一辈人,但是告诉你成功相对容易也是那一辈人。如果家庭很优越,不愁工作, 不愁房子,家里甚至能帮着你选择对象,那么你是很幸运的,(农村里面的就别胡思乱想了,除非能够跳出来,要不然就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我在这里祝福你。因为你前30岁的家里有能力给你安排,有能力给你庇护。你真的很幸运,你就是社会上,被羡慕、嫉妒、恨的那个阶层。只要不吃喝嫖赌,不乱搞男女关系,你这辈子是不会很差的……

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去找份好工作,这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从小听到最大的话,也是家长反复唠叨的一句话。但是我在毕业工作后也没弄清楚这里面的必然联系。(小编我一直以为不吃不喝不嫖不赌,好好听话,考上大学就会升官发财了,后面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中国从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古人只要刻苦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从此就成了古代朝廷的工作人员,朝廷给你官职,给你待遇,虽然也从底层做起,能力的不同,基本上两千年来这个待遇是很优厚的,古人劝人读书的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古代的教育何其开明,为什么读书, 科举制度在你那里,很公平你只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无论是物质,还是婚姻,都有国家的承诺!好好读书可以改变你的地位,你的阶层。古人的教育强调黄金 屋,强调颜如玉可是很浅显的。

我们这个社会,太远的没有必要追溯了,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6年取消统一分配,其实仍然是科举制度的变量人才制度。那个时候,好好念书,考好大学,毕业国家统一分配。教育是没有大问题,因为国家的公信力还在保障。

但是1996年后,就坏了,学校开始扩招,国家取消统一分配,这时候从1996年开始其实大学教育就已经不是那种保障制度,而变为一种淘汰制度。从这开始你能读到大学,所以读书的过程还不算是一个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在于父母如何向你解释读书的意义,这个意义的主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学习的真正作用——储备知识,锻炼思维,进而增强能力,获取更多你身边人不具备,不会,不懂的知识。因 为是这样,你可以从做父母,身边人,周围人做不了的事情,你积累的越多的知识,掌握越多的思维技巧,你就越会脱颖而出。遗憾的是多数家长理解不了学习的目 的是淘汰不学习的,学习好的目的是淘汰学习不好的。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一级一级实际上是个完美的淘汰制度。(一针见血)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很 好理解,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你连孩子初中的数学你都办不了,谈何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如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父母的教育是:“儿子你想这个 题是这么做,遇到那个题会怎么样呢?下一步又会产生什么呢?条件呢?……”孩子再笨在这种气氛中也能学会思考,何况这样教育方式人家两口子的基因怎么会生 出笨儿子呢。

十几年的学习的真正作用——储备知识,锻炼思维,进而增强能力。真正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钱上,而在思维上。

寒门再难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吗?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关注长沙地产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