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大家认为如何?

如是我聞姑妄聽之


这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以大气磅礴著称,并且毛泽东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当然了他的诗词之所以如此的大气磅礴,可能和他的人生阅历有关,毕竟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在新中国的建立的过程中,他当然有很多感触了。

所以,他的这些感触就都从诗词里表达出来了。

这也就是我们喜欢毛泽东诗词的原因,他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感觉,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别人没有的事。

下面我们看一下毛泽东写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这个词,写的当然达到了中国最高水平了。无论是格局,还是意境,都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当时的毛泽东,刚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重游橘子洲头的时候,因为有感想所以才写下了这首词的。

当然了那时候也是毛泽东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就像他所说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当然是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预估。以及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期盼了。

还有通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的抱负。

毛泽东参加革命就是想给人们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度,还人民一个太平的世界的。

正是因为他有这种想法,所以,最终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享受了民主,自由,独立自强的权利的。

当然了毛泽东还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诗词,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汉史趣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创作背景

1924年,我党与国民党结成了统一战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光大的人民解放斗争”,随着统一战线内两个阶级、路线的斗争日趋激烈,斗争的焦点是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925年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风暴,上海公认反英反日罢工、香港广州的“省港大罢工”等。

1925年,毛主席路过长沙橘子洲头,创作了这首《沁园春 · 长沙》

,这首词以艺术形式提出并回答了“谁主浮沉”的问题。



诗词解读

上阙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t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最后一句提出“谁主浮沉”的问题。

自古以来描写秋色抒发情怀的诗词不胜枚举: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千桂子,十里荷花”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而毛主席描写的秋色,是无数壮丽的景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开阔的胸襟,壮志凌云的豪气,都流淌在字里行间。

有人说,毛主席的“天子气”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二句里,而且是在转折中突然出现的。其实从前面描写秋景的词句中,我们是读的出了他的豪情壮志的。不知道各位读到这里,是否想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虽然那是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时候的创作背景,但是这份自信气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下阙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名人评价

莫银火: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却是心忧天下,豪气干云,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


思想性与艺术性

这首词既具备思想性,又具备了艺术性。

思想性: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象征劳苦大众挣脱枷锁,成为天下的主人。这些既是写景色,也是将思想融合其中。

艺术性:

在这首词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对“鱼翔浅底”;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对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对 “激扬文字”,真是在对仗上体现出的工整的艺术性。


综上,个人认为这首词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


简秋弥生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侶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双调,共一百一十四字,平韵,一韵到底。

此词写于一九二五年秋天,这时是大革命前夕。毛主席在党中央工作,一九二四年底从上海返湖南。一九二五年上半年毛主席在湖南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秋回到长沙,写下了这首词。

上阙开头三句,点出了来游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寒秋",地点是"橘子洲","独立"又点明是作者一个人在游,而所游的地方,正是过去"携来百侶曾游"的地方。现在,个人旧地重游,自然会想起当年的同学少年。"独立"和"百侶曾游"前后映衬。这样上下阙的开头!就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

接着就写独立时的所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主席在"寒秋"的湘江上为我们展开了一副色彩瑰丽的图画。但作者的眼光并不停止在壮丽的山河上,接着给我们描绘了一片更有深意的景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击"写天上所见,"鱼翔"写水中所视。"长空""浅底"也与"寒秋"切合,足见主席观察事物的精细和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简直不可移易。"万类霜天竞自由",总写所见的一切。这是"独立寒秋"时所得到的总印象,也是高度的概括。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用"鹰击"和"鱼翔"来讲做人的道理。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竞争着自由,然而中国人民呢?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多么不合理啊!这里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以及争取自由解放的决心。

正是这种崇高的情感,面对祖国美丽的河山,想到当时人民的苦难,毛主席便对广阔的宇宙发问。写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言外之意是,中华大地该由革命的人民来主宰,由人民作它的主人。这一强有力的发问,表现了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二句,是下阙的总写,点明以下所写的是追忆往昔来游的事情,那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追忆来游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才华焕发,意气奔放,在一起评论国事,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看作和粪土一样。最后三句进一步抒发了主席的豪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写得生动活泼。

本词上阙用色彩绚烂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和姿态生动的深秋江上图,下阙追忆同学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毛主席与自己青年时代的战友变革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以及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夕阳红155908541


这是一首无论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非常高水平的诗作。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壮丽的景色,映衬的是豪迈的胸怀。

一首词,他所描绘的景象,往往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气度。《沁园春长沙》中的景物,壮阔而美丽: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些壮阔美丽的景色,不是有伟大胸怀的人,是没有这样的视野的;不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情的。写这首诗的那年,毛泽东主席只有32岁,但年轻的毛泽东主席在诗中,已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胸襟和气度。表现出来了领袖的气质。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表达出青年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祖国河山如此壮丽,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们,才是能真正主宰她沉浮的人。

对祖国爱之深,才会以改变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立下了一个宏伟的志愿。


主席的一生也一直践行着他年轻时候就立下的志愿,


烟花三月09


读出历史的使命和担当

毛泽东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至今仍然绝后的伟大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方面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

有一个当代诗人站在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面前这样感慨:

“不说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气概;不说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不说他遍览群书博古通今的学问;不说他那五卷雄文深邃广博警语连篇;单说他雄浑豪放而又优美典雅的诗词,无愧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今日又有几人能够企及?单说他遒劲潇洒自成一家的书法,笔走龙蛇,气薄江海,今日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历史有眼,人民有眼!不该冷落的地方是决计不会冷落的。

“看眼前这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不就是为重读那一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吗?不就是为寻找那连接过去又通向未来的道路吗?不就是为倾诉对他的憧憬对他的仰慕对他的怀念吗?不就是为发现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从而发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基石吗?”

今年暑假有幸到北京一游,站在天安门广场,一眼望去,排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人群汇集成一片海洋,当时心中只涌起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感召力!

据说,《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该词置于卷首,为毛泽东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1925年秋,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把自然的时空和历史的时空尽收自己的眼底,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想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面对苍茫天地,不禁发问:谁主沉浮?

一边看一边想,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回味“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湖湘文化蕴濡,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浪潮,一股历史的使命感和担当感油然而生,一个历史的巨人发问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问,惊天动地,“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既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的主宰天下的野心,更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怒吼和呐喊!从此,这个民族将在这个人的带领下,解放自己,摆脱大山一样的帝国主义,摆脱大山一样的封建主义,摆脱大山一样的官僚资本主义,然后以自己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这样的学识底蕴,有这样的豪迈气概,有这样搏击风浪的能力,自信一定能够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历史做出了证明:毛泽东担当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无论是高中新教材还是老教材,《沁园春·长沙》都被安排在第一册第一课,也可以看出编者们的良苦用心,人生需要理想,国家需要栋梁,民族需要伟人!


金风359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诗词和书法并驾齐驱,相得益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艺术最完美结合与神搭,堪称传统文化国粹中的经典力作,艺术神品!冠(贯)绝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盖世无双,伟人以历史巨人的广阔胸怀,用伟人的豪迈气度和大手笔,演绎了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千古绝唱!永远无人相提并论!

顺发几幅在下早前临摹的《沁园春长沙》毛笔字分享,诚谢热度关注、支持鼓励、美评抬爱我的所有挚友!











祖显忠


孤樹葉殘,亂世飛馬,烏雲遮天,群龍無首、動蕩不安的惡劣環境,身體欠佳的毛澤東為了尋求真理打開民族幸福之門,早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在雙重的壓力之下毛主席于一九二五年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請問周邊,還有几人執着于真理?還有几人探求于本源?勇者願做中流砥柱!扛鼎之作。歷史總被人類去推動,有了毛澤東奇才之人、必然成為歷史發展的主宰者。革命的樂觀主義和現實主義成就了當今現實。他用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邁的雄心大略向旧的觀念挑戰,為了立于民族解放事業,為中華崛起而不朽!實踐證明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用户8428902442212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惜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毛主席年轻时候写的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期间,年轻的毛泽东在湖南搞农民运动,深秋的长沙,湘江北去,万山红遍,诗人想起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者,那些投入革命激流中的时代青年,他相信 ,革命在这些有文化,有激情的人的参与下,一定会像这滔滔的湘江水一样,向前奔涌,走向成功的,于是写下了这是词。这首词激情澎湃,文笔豪放,是不亚于主席后来的巨作《沁园春,雪》的,可以作为当代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鄞粤强


秋天的晚秋时节,我独立站在桔子洲上,眼看着向北滚滚流去湘江水,和经霜打后滿山遍野的火红枫叶层层枫叶尽收眼帘,江水清澈透明一眼见㡳,许多小船在江中争相行驶,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在这晚秋季节自然界的一切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看到这一切感慨万千写下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滿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㡳,万类霜天竞自由,携耒百侣曾游,忆往惜峥嵘岁月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激水浪遏飞舟。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年轻力壮之时我们用手中的笔向黑暗势力发起攻击,一切封建官僚就象粪土一般,还记得吗?我们到这里游泳激打着浪花是多么激情豪放,说明毛主席从小就有治国理政的雄心壮志。


小白龙569


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抒发了一代伟人为拯救旧中国所展示的博大情怀,惊天地,泣鬼神。是向劳苦大众发出的动员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给当时黑暗势力敲响了丧钟。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诗句里表现出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在古诗里无一伦比。神州苍茫大地,人民要主沉浮。伟人的诗词高大博深,气势磅磚令后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