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1962年,陈永华出生在云南省安宁市,上世纪90年代末靠开工厂积攒了上千万的财富。2002年,陈永华开矿失败,不仅赔光了所有身家,还负债200多万。因为欠银行贷款,家里的房子被银行收走了,老陈和老婆带着年幼的孩子搬到猪圈里住。然而一场更大的再难降临了。(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老陈13岁的女儿得了一场重病,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救治,孩子活不过2年。那天之后老陈离开了家,他要去挣钱挽救女儿的命。老陈来到云南临沧市,抓住当时城市建设的商机,从贩卖草皮开始,到做园林绿化工程,只用两年时间,不仅治好女儿的病,还还清了债务。(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到2010年,老陈每年能盈利1000多万元,一家人终于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到2015年,老陈决定放弃绿化生意,去山里养鸡。任凭家里人怎么劝,老陈铁了心要去干。他以每年120万元的价格在临沧市叫雨山承包了5.4万亩山林,从山东引进斗鸡苗开始养殖。(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斗鸡在我国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因其好打斗而得名。为了争夺配偶和底盘,斗鸡甚至可以打斗致死,斗鸡作为比较受欢迎的娱乐观赏项目,近年来随着市场多样性发展,肉食斗鸡逐渐走向老百姓餐桌。老陈饲养斗鸡正是看准了斗鸡的市场前景。(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老陈看好斗鸡的肉质,为了避免养殖中出现的风险,老陈每件都是亲力亲为,吃住在山上。然而没多久,老陈发现总有一些鸡离奇死亡。经过观察,罪魁祸首竟是老鹰。用尽了各种办法,驱鹰的效果并不好。老陈最后决定,不去驱鹰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原来老陈想通了,斗鸡在有天敌的环境中生存能增加运动量,提升肉的品质,而没想到的是,鸡在长期和老鹰的对峙中,竟然学会了防鹰的本事。然而,2015年12月,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一场疾病席卷了老陈的养鸡场,漫山遍野都是鸡的尸体。一个星期之内,2万多只斗鸡全部死光。(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这场疾病让老陈损失了200多万,当初顶着全家人的压力做起养殖,如今却一败涂地,他开始整夜整夜失眠,还天天往山上跑。老陈总结出原因,首先是鸡的疫苗没有做到位,其次放养的时候鸡还很体弱,适应能力还不够。如果继续养殖,必须有专业技术团队支撑。(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2016年,老陈找到华中技术大学寻求合作。有了专业技术团队支撑,老陈决定继续养殖斗鸡,2016年底,老陈引进新一批2万多只鸡苗,到2017年,老陈的斗鸡开始进入市场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把斗鸡卖到上海、昆明等市场,月销售额二三十万元。(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到2018年,老陈的斗鸡年出栏量达10万只,为扩大销路,老陈开始寻找外地市场,他找到济南一家农业生态公司的营销总监杨健商谈了几次都被拒绝,为了能达成合作,老陈最后一次找杨健,见面就劈头盖脸发了一顿火,发泄完就走了,没几天杨健却主动到临沧找上门。(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2018年3月,杨健来到临沧后,老陈带着他在养殖场查看之后,还带他四处游览。看到了养殖环境和自然环境,杨健被老陈的真诚所打动,不仅合作销售,还帮忙设计新的产品包装,和整体商业计划。到2019年1月还签订了120万只斗鸡的销售订单,总额超过一亿元。(来自:耕心公社)

“包工头”转行做鸡老大,生一次气竟带来上亿元收入

现在,老陈出了在山林养鸡,还养殖了300多只土猪,还在临夏种植了 100多亩名贵草药,2018年底总体销售额超过一千多万元。(本文来自耕心公社,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侵权必究!专注传播乡土劳动人民的创业故事、特产、风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