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的前世今生

“包工头”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我们住的房、走的路、过的桥、看的景观都离不开包工头的身影。包工头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而且群体庞大,离我们更近。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深入了解他们的特性,或许能给我们启迪和帮助,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基于上述原因,小编觉得有必要深入了解包工头,今天讲一讲包工头的过去和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建筑企业开始体制改革,之前建筑企业都是国企、乡镇企业。体制改革,一下把建筑企业和员工都推向市场,在这时全国范围内建筑企业开始推广承包制,最先是从建筑企业内部承包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者的自由度、灵活度越来越高、生产力提高明显,在利益的推动下,“包工头”和“挂靠”应运而生。

建筑企业改革的三十年,就是包工头的三十年。最初包工头的记忆特征是:挎着个小皮包,骑一辆“玉河”摩托车,夫妻买材料、管材料、管账、管现场,从头到尾亲力亲为。那时候叫法也非常独特,都是喊一声“张头或李头等”。

包工头从开始的野蛮生长,到今天已然非常成熟。今天的建筑工程,有三层甚至于四层包工头,有总包的包工头;有分包的包工头,如:木工、瓦工包工等;还有细分专业的包工头,如砌筑、贴砖、抹灰等。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包工头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却是代表着当今建筑市场最先进的组织生产力!

“包工头”的前世今生

预告下一篇:“包工头”身上的那些成功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