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喜歡無病呻吟?

自控力缺乏,多愁善感,自我中心,無病呻吟,這些是青少年的特點,在大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喜歡無病呻吟?

好學校,窮學生,爛專業

這三點裡面有兩點具備,基本上就會陷入無窮的焦慮中。

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喜歡無病呻吟?

學校越好,你能夠看到的世界越大,越發覺得渺小和無奈。

競爭激烈,大學比高三活的還累,老師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剩下的都靠自己。

街坊鄰居都說“那誰家的兒子閨女考上了哪哪,出來是賺大錢的”

其實只有自己心裡很清楚,考上大學就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以後路在哪兒還是一片迷茫。

尤其是攤上偽生化等專業,不是說歧視這些,我們平心而論,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孩子,父母盼著他大學畢業賺大錢,但是畢業後呢?

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喜歡無病呻吟?

工資低到不忍直視,前途遙遙無期,家庭的負擔,現實的重力,父母的失望,街坊的指指點點,同齡人的落差

所以前些天我看到東北大學畢業那個學生因為報名學CS,誤入傳銷,最後自殺的事情時,我非常惋惜,但我能理解他,這麼大的負擔,不是誰都能撐住的。

很多社會人士說,這麼小的挫折,怎麼怎麼的。挫折看起來小,是因為你和這個挫折的距離太遠,沒有感同身受,你在他那個位置,不一定比他做的更好了。

路遙在書裡對少平說

“誰讓你讀了那麼些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象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一會成為一名相當出色的莊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這些苦惱在漫漫人生路上看來,只不過是青春年少時不想向生活妥協的掙扎,但是在當時看來,這是少年生活的全部。

今日之我,不以昨日之我為愚

願大家路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