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專注地做點事,至少對的起這似水流年般的歲月

如今,處於信息爆炸時代,很多東西都在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有時候越來越難做到很專注地做一件事。這時候,只能要求個人需要有自律意識。

當下,隨著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人們擁有了更多的機遇,這讓我們高興的同時,但也我們開始深感難以招架。身處在一個被信息裹挾的時代,僅僅一天之內,我們所接受的信息量,也許超過了前人一輩子所接受到的信息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或多或少不可避免主動或被動地花費大量精力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然而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要做到凡事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這樣將會精疲力竭,無論哪一頭都照顧不好,甚至會被弄得一塌糊塗、暈頭轉向。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化繁為簡,縮小範圍,專注於幾處。

只有當你專注於做對你最重要的事,你才能更有效地使用你的精力。

❤️

所謂“專注”,它不是指短期專注當下或者專注做一件事不分心,而是指長期盯著一件事情,一直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專注。

當然,做到這樣真的很難。

小時候覺得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挺好的。能看新聞的同時,還不耽誤寫作業的時間。這時被父母看到,總會被訓斥道:“不可以一心二用”。

後來越長大越覺得,專注於做一件事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試著權衡下,會發現,專心做一件事所花費的時間,比起一心二用,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然而,這個道理,我過了很多年後才明白。

漫漫人生,專注地做點事,至少對的起這似水流年般的歲月

❤️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若同時追兩隻兔子,你一隻也抓不到。”

這句諺語同樣適用於生活,如果你能捨其一,專注其一,把它做到極致,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就好像現在我們在購買手機時,已不用去過多瞭解手機的配置。更多時候,我們會轉向考慮系統用起來順不順暢。

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外形、芯片、處理器、屏幕等方面而言,各廠商間的產品已逐漸趨同。對此,要體現差異化,就必須從中找出一個可以專注的方向。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手機系統方面,蘋果走在了前列,用戶體驗度一直沒有被超越;

處理器方面,華為的麒麟芯片,在國際國內的市場中已初具競爭優勢;

屏幕方面,三星和夏普走在了前端,它們生產的屏幕被很多廠家採用;

拍照方面,蘋果和OPPO的手機這方面表現不錯,被很多人喜歡,尤其是女生。

綜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世界上很多的大公司通常都是以自己的一種產品或一項技術而著稱,並且主要依靠其盈利。

反觀其他行業,也是如此。格力專注於做空調,品質被廣為認可,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因特爾公司大部分收益,則來自其處理器的銷售;星巴克堅持只做最好的咖啡,以及提供場所,獲得了巨大收益。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足以印證出,專注於做一件事的力量。

對於專注於經營,好好做產品的公司,所帶來的效益會體現在業績中。而專注於資本運作的公司,結局通常是不容樂觀的。

所以,專注於做好一件恰當的事,其力量足以推動數件事甚至更多的事情走向良好長遠的發展。

漫漫人生,專注地做點事,至少對的起這似水流年般的歲月

❤️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的是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

上面的這個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也許過於籠統,而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則對專注力定義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在幾個並行的潛在目標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識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種,使其呈現出清晰鮮明的形象。”

或許,專注力可能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心理資源之一。

2015年,一款名為“神秘花園”的塗色書在全球熱銷,幾乎一夜之間,被很多人稱為“減壓神器”。

它的簡單易操作,讓你只需要一些彩筆,就可以在這本書上,通過簡單的黑白畫稿,給它上色。無論是鉛筆、毛筆、水彩筆、熒光筆、圓珠筆等等各種筆都可以,完全不需要任何繪畫功底,這就像小時候給插畫隨性塗鴉。

存在即合理,一本圖畫本的風靡,我想應該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找回和體驗到了久違的專注一件事的美好之感。

寫作、音樂、攝影、繪畫、舞蹈,這些所有藝術的記錄與表現形式,很大程度而言,都是需要一個人去靜心去體驗和實踐的。

有時候靜下心在想,很多時候,我們開始變得浮躁,可能就是因為從這個世界獲得的信息量過大,而不能專注於做一件事。當下,如果有那麼幾件熱愛著並一直堅持的事情是顯得多麼難能可貴,專注,它其實也是一種好的品質。

最後,與你分享演員胡歌說的這句話:“透過表面迴歸純粹真我,時光歷練感悟人生取捨,化繁為簡,專注於認定的每一件事,永遠做得比要求的更好。”

漫漫人生專注地做點事,至少對的起這似水流年般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