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塌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這個夏天,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園的樓盤塌陷,就像p2p爆雷那麼密集。

6月24日,上海奉賢海灣鎮碧桂園項目塌陷,1人死亡,2人重傷;7月12日,杭州蕭山碧桂園·前宸府塌陷,引發路面坍塌和水管爆裂;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塌陷,6人死亡、2人重傷……

碧桂園塌了

上週,碧桂園請了100家媒體記者到廣東順德總部一日遊,用香奈兒和紅包公關了98家媒體,不料被另外2家媒體曝光,引發輿論滔天指責。

今天,蘇州開始全面清查碧桂園在建項目,“該清出的一定要清出市場”。

碧桂園在30個省、220個城市、768個縣城和鄉鎮,擁有1468個房地產項目,除了臺灣、西藏、香港、澳門,中國哪個省份都有它的身影。

如果全國各地都學習蘇州好榜樣,碧桂園這家公司就別幹了。

所以,包工頭起家的老闆楊國強坐不住了。今天管理會議上聲淚俱下:“我很傷心,生命是最可貴的。四十年前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在不停反思……”

碧桂園塌了

僅次於楊老闆的實權人物,幹了21年施工的總裁莫斌接著表態:寧可損失工期、增加成本,也不能對質量和安全有一絲一毫的損害。

莫斌還立下軍令狀:要是那個項目出現問題,內部激勵全部取消。


1、成敗高週轉

2017年,碧桂園超越萬科、恆大拿下宇宙第一大房企的寶座,靠的一套玩得無人能出其右的“高週轉”模式。設計通宵加班拿地當天出圖紙,項目總親自報建,3個月開盤,4個月資金回正,5個月資金再利用。

泥腿子出身的楊國強相信兩句簡單至極的名言——“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也成為他的管理法寶。

碧桂園的高週轉靠的是蘿蔔加大棒的激勵懲罰制度。項目開工後3個月開盤就能拿到高額獎勵;土地摘牌超過40天如果不開工,項目總直接捲鋪蓋走人。

2010年,楊國強開價250萬年薪,把中建五局的總經理莫斌挖過來做總裁。碧桂園雖然上市好幾年了,但還保留著濃重的家族企業特色,楊國強把大股東的位子早早地讓給了大女兒楊惠妍,自己甘當垂簾聽政的太上皇。楊國強是董事局主席,大女兒楊惠妍做副主席,小女兒楊子瑩給他做主席助理,侄子楊志成做副總裁,大女婿陳翀也擔任了非執行董事。

碧桂園塌了

這麼一個局面下,莫斌雖然是位於楊國強、楊惠妍之下的第三號人物,但他畢竟是個外人。早些年,楊國強就算天天見他,也是要每天給他打一個小時電話才放心。

一同進來的高管紛紛離開,莫斌卻穩紮穩打,成了碧桂園的實際操盤手,把楊老闆的意念打造成一套高週轉的建築施工體系SSGF。第一個S是科技創新,第二個S是安全,G是綠色可持續,F是又快又好。

碧桂園聲稱,有了這套裝配式建築體系不但可以減少木材、水泥、沙土的使用,還能縮短8到10個月的建築週期,“年頭買房年尾住”。客戶如果不放心,碧桂園承諾“全天候開放工地”、“先看工地再買房”。

現在SSGF已經推廣到200多個項目,碧桂園說還要把它推向全國。

對了,總裁莫斌去年的年薪漲到了2782.8萬,8年上漲了10倍還多。

就在剛剛過去的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了50%。

不過,隨著三四線城市棚改叫停,高週轉的隱患也終於以施工事故的形式爆發。


2、火燒資產負債表

碧桂園1500多個在建樓盤,一半兒以上位於三四線城市,這裡是浩浩蕩蕩的棚改重鎮。2017年,碧桂園銷售金額5508億人民幣,淨利潤246.9億人民幣,其中三四城市的樓盤為碧桂園貢獻了58%的銷售額。

碧桂園塌了

大老闆楊國強說:感謝這個偉大時代……城鎮化趨勢恰似浩蕩東風勢不可擋。能在這個偉大時代奮力拼搏,力爭上游,實乃碧桂園之幸。

中國大陸前十大房企,碧桂園規模最大,單價最低,每平米只有9080元。碧桂園,世界500強,只要9080,你買了不吃虧,你買了不上當。

高週轉的背後,是槓桿疊加下的鉅額負債,是每天一睜眼就要被銀行拿走的滾滾利息,更是在廣大三四線縣城乃至鄉鎮攤大餅式的拿地擴張。

自2015年以來,在漲價去庫存的宏觀調控下,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最癲狂的時刻。面對不斷上漲的地價,各大房企不得不高價拍地,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為了搶到地皮,不惜將金融槓桿發揮到極致,由此承擔了龐大的債務,而碧桂園的高週轉則成為債務壓迫下的扭曲產物。

2017年,碧桂園總負債9300億人民幣,比2016年整整增加5200多億,其中應付款增加1800億,銀行借款增加1767億,這些均屬於剛性兌付,今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不斷收緊,債務壓力必然水漲船高。

碧桂園塌了

而同一時期,碧桂園的資產增加額主要是在建樓盤,其中很多都已經通過期房的形式預售客戶款回籠3500億資金,但是隨著貨幣化棚改政策被叫停,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勢必將會遭受巨大的回款壓力。

面對剛性負債,不斷降溫的樓市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逃不過吃不了兜著走的命運。


3、房地產大躍進的落幕

事故頻發折射出碧桂園高週轉模式背後的系統性問題,更反映了中國房地產大躍進時代的癲狂。質量不僅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無法迴避的問題。

不久前,杭州綠城房地產建設董事長李軍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說:“誰也不要笑話碧桂園,接下來估計誰都逃不掉。”李軍一直勸同事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近兩年的房屋質量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諷刺的是,今年夏天杭州大暴雨,綠城楊柳郡地下車庫的牆體居然發生了垮塌。

綠城曾被視為房地產品質的標杆。標杆都搖搖欲墜了,誰還值得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