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旆錢當釿

——楚地書風與中原書風的融合

“旆錢當釿”, 方肩方足平首布, 面背有郭, 首上有圓形穿孔,通高10.3釐米,首寬2.4釐米,肩寬3.1釐米,重31-37克,背鑄“十貨”二字,戰國時期楚國北境鑄幣。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楚為戰國七雄之一, 建都於郢 (今湖北江陵縣西北),後遷於陳(今河南淮陽縣)。楚國佔今湖北北部、江西北部、 安徽大部和江蘇的一部分、 河南南部, 陝西東南部四川東部,湖南大部至廣東北部,中分天下,疆域遼闊。 楚國國力十分雄厚, 在軍事上所謂 “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其手工業、商業、紡織業、礦業及工藝、冶煉、 鑄造技術等方面的得到了飛速發展與提高, 這在考古不斷進行發掘的過程中, 得到了印證。 楚乃澤國水鄉, 地大物博, 山水纏綿。 楚人好神巫、 趨華豔, 楚文化的藝術精神是浪漫主義的。 其舞其樂皆舒捲迴環, 其詩其文想象奇幻,反映在文字造型上是結體自由,以曲筆為主,繁華柔媚。 曲線是表達南方人豐富情感的文字線型, 其代表如楚《王子午鼎》、《王孫遺者鍾》銘文,書體造形極度誇張,柔韌, 等細、 飄動的線條, 宛如小腰細頸之楚女飄然而舞。 而北方秦、 齊諸國高山莽原、 厚土皇天, 以剛直為尚,理勝於情。 其舞其樂大氣磅礴, 其詩其文粗獷恢宏,其藝術精神是現實主義的。 表現在文字造型上是結體中正, 不蔓不枝, 以直筆為主, 簡捷厚重。 直線是表達北方人質樸剛直的性格的文字線型,其代表如秦之《石鼓文》,齊之《陳純釜》銘文, 通達渾厚的筆畫 雍容方正的造型, 如門神似壯士,凝重端莊,渾穆質樸,陽剛之氣外溢。 旆錢當釿流通在楚與中原接壤的安徽宿縣、 渦陽一帶, 是受中原文化影響而鑄行的, 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產物。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春秋戰國,諸侯林立,各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加之幣文從簡,故先秦幣文有些到現在仍不可考釋。旆錢當釿幣在1982年我國發行的第二組 “中國古代貨幣” 四分郵票上釋為 “殊布當釿”, 亦有專家釋為“扶比當釿”,“扶”為古代度量法,一扶四指寬,一指寬一寸,一扶為四寸;清戴熙《古泉叢話》釋為“塊比當十斤”。劉齊珊先生根據出土的錢範, 考釋為“旆錢當釿” 。 旆者, 長大貌, 《詩經》有“荏菽旆旆” 句。 旆錢, 即大錢也。 幣面首上圓穿至幣襠鑄一豎紋, 幣文兩字靠左、 右肩, 兩字靠左、 右足, 佈局疏朗而不顯散亂。 幣文結體狹長似 《王孫遺者鍾銘文》, 筆畫平直勁健似 《陳純釜》, 轉折有圓有方, 圓轉自如似楚文字, 方折露角如中原文字, 剛健之中顯嫵媚。 字的結構上密下疏, 視之有上浮感, 豎筆堅挺如長針, 略帶弧度且不雷同。 此種字形餘以為乃王莽懸針篆之先聲, 儘管人言懸針篆從小篆發展而來。 王莽鑄錢復古, 文字亦復古, 其“大布黃千" 的幣形及幣文的佈局取於旆錢當釿, 文字借鑑此幣字形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此觀點不一定正確,留在這裡以乞方家賜教。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旆錢當釿, 錢體峻偉, 幣文奇妙, 其首上有圓穿, 幣形獨特,在先秦貨幣中僅此一例,有較高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欣賞價值, 故倍受收藏家青睞。 但此幣流通時間短,地域不廣, 在貨幣本身的職能作用上, 旆錢當釿在戰國刀、圜,布三大錢幣體系中所佔份量不大。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頭條】銅鑄美文——古泉書法漫話(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