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語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

故事概況:

望江為濱江古邑、雷池故里、三孝之鄉,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元405年(東晉義熙元年)置縣,至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

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即源於此。

相傳東晉(公元325年),明帝司馬紹27歲病死後,由晉成帝司馬衍即位,他當時年幼只有五歲,便由其母庾文君皇太后臨朝攝政,皇太后的哥哥庾亮擔任中書令,獨攬了朝中實權。當時西部邊境很不安寧,庾亮便推薦大臣溫嶠擔任江州刺史(管轄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才使西部局勢得到穩定。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今安徽和縣)鎮將蘇峻,對庾亮獨攬朝政不滿。便有反叛之心。不久,庾亮接到報告,說蘇峻屯積了不少糧草,在招兵買馬企圖謀反。庾亮得知報告後,並沒有馬上採取軍事行動,而是想騙蘇峻到都城建康(今南京)來做大司農,然後伺機將其剷除。大臣們認為這個方法不妥,溫嶠也寫信勸阻,但庾亮沒有采納。

蘇峻接到朝廷的任職聖旨後,敏感地覺察到庾亮已對自己的舉動有所懷疑,索性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起兵進攻都城建康。溫嶠得知這個消息,很為焦急,一方面請求庾亮允許他率兵從小路進入建康保衛都城,一方面號召將士們作好各種準備。

庾亮認為蘇峻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鎮將,而溫嶠那裡的防務非常重要,唯恐握有重兵的荊州刺使陶侃(庾亮猜忌陶侃)乘虛東下,所以不同意他率兵來護衛都城。於是他寫信給溫嶠說:“吾憂西陲(暗指荊州),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說:蘇峻成不了氣候,我對西境陶侃的擔憂,超過了對歷陽叛兵的擔心,你必須坐鎮原防,不要從九江順江而下越過雷池而東進。於是溫嶠只能在江州按兵不動。

由於庾亮低估了蘇峻反叛的力量,結果蘇峻進攻建康時沒有受到大軍阻擋。儘管庾亮率軍迎戰,建康還是陷入了蘇峻之手。

庾亮也只有棄城投向溫嶠。溫嶠見到庾亮並沒責怪他判斷失誤而丟失都城,而是請他守衛白石營壘,自己也加緊操練水軍,準備殲滅叛軍。

蘇峻的一萬士兵很快抵達白石,與僅有一千人馬的庾亮展開血戰。庾亮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擊退了叛軍。後來,庾亮、溫嶠共請陶侃為盟主,陶侃不計前嫌出兵攻打叛軍,殺掉蘇峻,京都解圍,平定了叛亂。

雖然這次平亂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戰役,但“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句成語卻廣為流傳,表示做事不可超越一定的界限和範圍。後來雷池便成了兵家重地,也是望江縣的一個重要古蹟。

望江物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素有魚米之鄉、白雲之鄉美譽。中華“二十四孝”之王祥臥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發生在這裡;傳統民間工藝“望江挑花”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度入選人民大會堂裝飾品。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了淳樸寬厚、誠實守信的民風美德和獨具地方特色的“雷池文化”。

出處: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釋義: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

關聯地:

安慶市望江縣。

周邊旅遊推薦地:

望江縣古雷池水利風景區、潛山市天柱山風景區、太湖縣五千年文博園、嶽西明堂山風景區、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別山彩虹瀑布景區等。

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語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語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語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備註:李驕鵬/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