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東周分為春秋戰國,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在春秋五霸中,有一位霸主成功最晚,就連當上國家君主也是最晚,六十二歲才當上了晉國君主,他就是晉文公重耳。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本來重耳是沒有希望成為君主的,他的哥哥(應該不是親生的,不然重耳也不會那麼晚才當上君主)申生是太子,只要申生不死,晉國的當家人就是他了。巧的是申生的父親晉獻公偏偏寵信驪姬,如果女人心地善良,聰明賢惠,你就賺了;如果女人表裡不一,心狠手辣,你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這句話用在晉國正合適,驪姬就屬於第二種人,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她是不是給晉獻公說申生的不好,最後陷害申生,逼迫他自盡。

申生一死,嚇得晉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趕緊跑路,畢竟自己又不是太子,地位沒有那麼鞏固,而且又成為別人繼承君王的威脅,不趕緊逃跑,小命還有嗎。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前651年九月,晉獻公去世,公子奚齊繼位,驪姬終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是人就是這樣,沒有足夠的實力,還偏偏愛做夢,事情並沒有像驪姬想的那樣,兒子當君主,自己一生無憂。現實卻是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晉國卿大夫裡克、邳鄭父等人趁機聚眾作亂,把奚齊刺死在晉獻公的靈堂上,驪姬見兒子死了也沒有辦法,於是立妹妹的兒子卓子為晉君,可是裡克等人又把新君主刺殺在朝堂之上,還將驪姬殺了。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晉國這場鬧劇以驪姬親屬的死告終。但是這場“驪姬之亂”帶來的好處就是晉國國君空缺,而候選人只有重耳和夷吾,可是夷吾先一步回國並毫無懸念的當上了晉國國君。失敗的重耳不僅沒有過悠閒自在的生活,反而面臨夷吾的追殺,畢竟有重耳在,夷吾心裡就不踏實,萬一重耳帶著人回來,自己怎麼辦。

自此,在翟國住了十二年的重耳踏上了流浪之路。重耳一行先是來到了衛國,因為是被追殺,身上錢又不多,勢利眼的衛文公看他落魄就沒有好好的招待他們,於是重耳一行就離開了衛國。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這次重耳跑到了齊國,當時齊國當家人是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霸主,齊桓公因為是霸主,並沒有盛氣凌人,反而厚禮招待重耳,還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齊姜嫁給重耳,在齊國也不用擔心被追殺,還有美人相伴,生活無憂,這生活多好。可是上天就非得想讓重耳當晉國國君,就是不願他在別國磨去雄心壯志。

公元前639年,齊桓公去世(其實是被豎刁等人囚禁,也不給吃喝,最後屍體都生蛆了),豎刁等人發起內亂,齊國大亂。重耳安安穩穩在齊國住了五年,慢慢忘記了自己的鴻鵠大志,也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有一天重耳的手下趙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齊之事,齊姜的侍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密談,回屋偷偷告訴了齊姜,齊姜竟把侍女殺死,勸說重耳趕快離開齊國這個是非之地。重耳說:“人生來就是為了尋求安逸享樂的,管其他的事幹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齊國。”齊姜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隨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況且,現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時才能成功呢?”可是重耳就不聽。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齊姜於是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把他放到車上離開齊國。離開後的重耳也無可奈何,只好再次踏上流浪之路,到達過曹國、宋國、鄭國,都因為人家不怎麼好好招待走了。之後去了楚國,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重耳卻辭謝不敢接受。趙衰說:“你在外逃亡已達十餘年之多,一般小國都輕視你,何況大國呢?今天,楚是大國堅持厚待你,你不要辭讓,這是上天在讓你興起。”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重耳於是按諸侯的禮節會見了楚成王。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謙恭。在宴席上楚成王說:“如若您將來能回到晉國,您用什麼來報答我?”重耳知道自己要錢沒錢,要領土沒有領土,只好以一種拍馬屁的話說:“珍禽異獸、珠玉綢絹,君王您都有,我實在想不到用什麼禮物報答。那麼這樣吧!假如我以後當上了晉國國君,我們不得已兵戎相遇,那麼我會為您退避三舍。”後來晉楚交戰,晉文公重耳果然“退避三舍”,結果楚國大敗,也不知道楚成王是不是後悔了,怎麼不當時殺了重耳。

春秋最高齡的國君,六十二歲才實現人生逆襲

重耳在楚國離開後到了秦國,秦穆公見到重耳後,雙方以試探的方式進行了談話,最後秦穆公暗示重耳,是否想當晉國國君,作為在外流浪十幾年的重耳早就磨練出了厚臉皮的本事,也就不謙讓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回到晉國,派人殺死了晉懷公,成為晉國也是整個春秋戰國第一位以六十二歲高齡當上國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