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貴祿: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重在落實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發佈日期:2019-04-11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小企業逐步成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成為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去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做了重要講話,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並強調了支持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六項舉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和政府採購等方面,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特別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給中小企業鼓足了幹勁、增強了信心、吃了定心丸。下一步,希望各級政府加快落實《指導意見》中的各項舉措,及時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

進一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是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將支小再貸款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含新型互聯網銀行)。將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擔保品範圍。

二是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採取出售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經營正常、面臨暫時流動性緊張的民營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併收購或財務投資。大力發展高收益債券、私募債、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創新創業企業專項債券等產品。研究促進中小企業依託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等進行融資。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發揮知識產權增信增貸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開發續貸產品。

三是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股權方面,要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要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債權方面,要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完善創新創業可轉債轉股機制,還要研究允許掛牌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

四是改進財稅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要落實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引導地方支持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要進一步降低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的政策門檻,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地方給予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同時推進相關統計監測和分析工作;要落實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貸款損失準備金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五是建立分類監管考核機制。研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額度限制,目前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債權的風險權重為75%(其餘則為100%)。

大幅減輕稅費負擔

一是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加快推進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

二是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建議年銷售收入低於300萬元的,一律免除企業所得稅;年銷售收入300萬-500萬元,主要是涉及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領域的中小企業,實施三年全免稅。

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支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

四是完善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

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近幾年來,許多省份都准入了一些項目,但是,這些項目投資過大,就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無法投得起;准入的項目投資回報週期過長,據測算投資回報週期長達三十年左右。根據《指導意見》,要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招標投標、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提供充足市場空間。不斷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最大程度實現准入便利化。建議各省凡是國家准入政策沒有限制的領域一律放開,比如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的下游產業等領域,全部讓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參與進來。

進一步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指導意見》提出,一是要加強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要安排資金支持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專業資本集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特色載體;二是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強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保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成果;三是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四是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作者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榮民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