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父母需要这样做

读书|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父母需要这样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数月的调查后,于22日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对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的家庭教养类型的孩子对游戏的态度有所不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能够认识到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游戏。

所谓的忽视型家庭就是,规则很少,但爱也很少。父母通常是冷漠的,对孩子疏远,也很少会对孩子有情感上的回应。对孩子来说,父母是隐形的。更有甚者,会对孩子有身体或情感上的虐待。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他们往往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回应,在父母眼里看不到自我的存在。他们,成了消失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重视。所以他们一般也不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没有才能,人格不受重视。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于是,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亲人和朋友,甚至是救赎。

我们需要认清的一点在于,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爱以及健康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征兆,你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不够?是不是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读书|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父母需要这样做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重建健康的亲子关系,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感呢?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就提到了称职父母必须履行的五项基本职责:

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引导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首先,既然选择为人父母,就该担起父母的责任,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保护孩子的安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变的。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甚至连第一个要求都达不到。他们不仅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指望着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原生家庭》的作者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案例的主人公叫莱斯,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尤其是爱。经过深聊后,作者发现,莱斯的问题来自于童年。他小时候,母亲患上了神经衰弱,什么也不管了。而他父亲又经常出差,与母亲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于是莱斯担当起了母亲的角色,照顾两个弟弟的饮食起居。他没有时间玩耍,甚至失去了童年。

他不仅要照顾弟弟,还要照顾母亲。而他自己的需求却没人来满足。于是他便否认自己也是有需求的,他觉得自己是无关紧要的。

父母的不负责任,让孩子承担了超越年龄的重担,他们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权利——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安全受到保护。

读书|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父母需要这样做

其次,父母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引导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现在有一些孩子,他们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也搞不懂别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比如悲伤、难过、开心。其实这些表现,都是被父母情感忽视所导致的。上面例子中的莱斯,他在成人后依旧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爱,不知道怎么跟女朋友相处,婚姻也搞得一塌糊涂。这都是因为他从小就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情感上的满足。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生为父母,应该心存感恩。好好抚养孩子,在满足孩子最基本的权利外,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感情。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这就是说,当你想要给孩子情感回应的时候,要去共情孩子的内心,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共鸣。并引导孩子自己讲述,然后发现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某一天孩子放学回家,你发现孩子明显感到沮丧。这个时候,先不要在自己的内心下结论,带着情绪跟孩子说话。你可以先把孩子带到房间,一起坐下,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而坚定地询问孩子,他为什么情绪低落。然后一步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情绪不好的真正原因。这个时候,你很可能发现,孩子是因为自己一次考试没考好而自责。你可以引导他思考没有考好的原因,怎么做才能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好。

一味地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孩子出现怀疑自己、自我责备的时候,其实是需要父母去安抚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绪。父母的正确引导不仅满足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父母要积极正面地与孩子相处,要让孩子从父母那里确认到自我的存在,从而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