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是因喜好打扮和遊獵才提倡穿少數民族服和學騎馬射箭嗎?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第六位國君,他執政時推行胡服騎射,即穿少數民族的衣服,學習少數民族的騎馬射箭,這種做法可不是為了穿著奇裝異服去打獵,而是勵精圖治,使國家強盛起來的方法。

原來,當時的趙國軍事力量不強,時常受到周邊國家的欺負,就連北方的林胡、匈奴等遊牧民族也時不時南下騷擾,實力較小的中山國也常依仗齊國的勢力前來進犯。趙武靈王意識到,這樣下去,趙國很快就會被兼併掉。要想使國家強大起來,必須首先在軍事上進行改革。

趙武靈王是因喜好打扮和遊獵才提倡穿少數民族服和學騎馬射箭嗎?

位於內蒙古包頭境內的趙國長城遺址

我國古代把北方遊牧民族稱作胡人,趙武靈王發現胡人作戰時都是騎在馬上的,行動很靈活。反觀中原的趙國,作戰往往是用馬拉著戰車,速度慢還不靈便。而且趙國的士兵都穿著笨重的長袍甲冑(zhòu),沒有上戰場就已經把自己累得不行了。

於是,趙武靈王決定用“敵人的方法對付敵人”,就是讓自己的士兵學著胡人的樣子,脫掉厚重的鎧甲,穿著胡人輕便的短衣長褲,騎在馬上打仗。

然而,這個看似平常的決定,卻遭到了眾多王公貴族的反對,特別是改換服裝一項,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之舉,壞了祖宗的禮法,是將自己等同於野蠻之人。趙武靈王很冷靜,說:“禮制、法令都是為適合時代的需要制定和設計的。服裝、器械只要使用方便,能打贏敵人,就不必死守古制。”說完,他帶頭穿起了胡服。眾王公見狀,只好依從。

公元前302年,這是趙武靈王在位的第24個年頭,他下令,軍隊實行胡服騎射。穿胡服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就得到全國百姓的響應,大家都改穿胡服了。

推行胡服的措施成功後,趙武靈王又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此前單純靠戰車和步兵作戰的方法。

實行胡服騎射的效果很明顯,趙國的軍事實力逐漸強大起來,不但打敗了前來侵擾的中山國,還攻破了林胡、樓煩等少數民族部落。

到了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自己號稱“主父”,並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了今天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的廣大地區,建立了雲中、九原兩個郡,又在陰山築長城以抵禦胡人。此時,趙國已成為實力僅次於秦、齊兩國的軍事強國。

在趙國影響下,中原各國也陸續組建騎兵,推動了戰爭方式的變革。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