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是孟子評價舜帝娶妻說的話。傳說舜帝的父母不賢,所以舜帝在娶妻的時候沒有告知父母,自己就決定下來了。而這裡孟子所說的“無後”其實是指“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沒有後代”的意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東漢末年,趙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又對孟子的說法給予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解釋:於禮有不孝者三,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很明顯,趙岐明確了“三不孝”的具體所指,並將“無後”解釋為“沒有後代”。說到這裡,大家也都明白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並不是孟子本意,而是源於趙岐。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說說趙岐所說的“三不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一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我們只知道聽從而不去勸說糾正,使他們陷於不義之中,這是一不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對於父母的過錯,我們應該及時給與糾正勸說,才能使他們懸崖勒馬,不在一錯再錯。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二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寒,加之父母年老,做兒女的如果還不去賺錢養活父母,一直“啃老”,這是為二不孝。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知道孝道,作為人類就能應該孝敬父母了。

三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尤其在古代,傳宗接代可是人生頭等大事,如果夫妻沒有兒子,不能為家族傳宗接代,導致家族斷了香火,那可是家族的大罪人,被認為是大不孝。雖然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轉變,現在甚至有一些年輕人崇尚“丁克”,但在農村,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轉發收藏加關注,小編會繼續為你們分享更多的有趣的話題。最後,大家對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是怎樣認為的呢?歡迎大家下方評論區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