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 丨讓“天上飛”替代“肩上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國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遂旺 通訊員 付豔麗

4月11日,正是麥苗孕穗期。安陽縣韓陵鎮的麥田裡,一架架植保無人機正在噴灑農藥。安陽全豐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豐航空”)董事長王志國欣喜地對記者說:“農民朋友再也不用肩揹著沉重的噴霧器打藥了。”

1997年,由於所在單位連年虧損,在工作中嶄露頭角的王志國被推向了前臺。年僅24歲的他聯合61名職工出資13.5萬元,創建了安陽市北關區第一家股份合作企業——安陽全豐農藥廠。

用新產品敲開市場大門,企業年銷售額從300萬元起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但他仍然不滿足。

他熟悉農村,瞭解農民:“從春天到秋天,我看著農民揹著30多斤重的噴霧器,在田裡打藥,心疼啊!”

因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田裡多為四五十歲的“娘子軍”,還有60多歲的老漢。王志國陷入沉思:“將來誰來種地?誰來進行田間管理?糧食可是天大的事啊!”

王志國瞭解到,日本農業用的是無人機,緩解了勞動力短缺難題,他動了念頭,“不妨生產無人機,用其植保飛防”。

自行研發生產無人機,企業內部質疑聲一片:“缺人才、缺技術和資金,風險太大了!”

王志國不這樣看,他帶上企業骨幹,拜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多方尋求技術支持。

2012年11月,王志國組建了國內最先從事農用植保無人機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並在12月試製成功了第一款載荷僅有5公斤的試驗機。

第二年,企業先後從航空航天院校招聘了航空發動機、空氣動力、材料學等50多名專業人才,投資1.5億元,先後攻克了設計和飛控、遙感、遙測、智能監控等難題。

在全豐航空500平方米的展廳裡,展示著20多架各式無人機,載重從最初的5公斤上升到40公斤。王志國自豪地說:“眼下,無人機成為種植戶防治病蟲害的‘必備工具’,一天就能噴灑三五百畝,將農民從打藥中解放了出來。”

有了植保無人機,誰來操縱?2013年,王志國倡導興辦了安陽太行低空空間應用職業培訓學校,陸續培養了近2萬名“飛防手”,組建了中國第一個飛防大隊。

去年5月,安陽小麥病蟲害防治形勢嚴峻,為了確保夏糧豐產豐收,全豐航空受命出動了“千人千機”,8天就完成了200萬畝的防治任務。

王志國算了一筆賬:“用植保無人機飛防,每畝地平均增產糧食20至40公斤,增收50至100元,節水90%,有效減少了農藥面源汙染。”

“6年多來,我們已累計生產5500多架無人機,產品銷往全國10多個省市,飛防作業總面積超過5000萬畝。”王志國說。

眼下的“全豐”,已經發展成為集農藥、化肥、日化、航空植保於一體的專業化服務型企業,擁有十多項專利,產品出口歐盟、非洲、東南亞等地。

“公司已經成立縣級服務中心150餘個,鄉鎮服務站2000餘家。”王志國說,“我們要在‘農’字上做精彩文章,讓植保作業更精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