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CS 急診快速診治指南發佈,重點都整理好了!

ACS的發病率在我國依然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大多數ACS患者首診於急診科。為了進一步推進急診科ACS患者規範化管理,急診科專家對2016年的《急性冠脈綜合徵急診快速診治指南》進行修訂,公佈了新版指南。

4月13日,《急性冠脈綜合徵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下文簡稱“指南”)在北京協和急診醫學國際高峰論壇上發佈,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于學忠教授和朱華棟教授、北京醫院急診科張新超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陳鳳英教授等指南的四位通訊作者,出席了發佈會。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急性冠脈綜合徵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發佈

發佈會上,于學忠教授為指南發佈致辭:“新版指南不僅納入了國內外最新進展,同時也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做到了既滿足大醫院的要求,又符合基層醫院的具體情況。”

張新超教授在對新版指南進行解讀時指出,新指南的亮點在於為急診醫生提供圖表化ACS標準的診治流程,使之簡明易懂,對縮短ACS患者從急診首次醫療接觸(FMC)到診斷、規範ACS急診治療流程起到了積極指導作用

與前一版指南相比,新指南結合最新臨床證據,就ACS診斷及治療都進行了相應更新,其中在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療方面,更新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使用推薦,進一步優化了ACS患者抗栓治療。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ACS診治流程(點擊可查看大圖)

推進ACS快速診斷,ACS診療的核心環節

在臨床上,ACS患者常常以胸痛為主訴入院。但是必須明確的是,胸痛的嚴重程度與病變的嚴重程度不完全一致!正如張新超教授所說:“症狀是導向,但不能為症狀所牽絆。”臨床實踐中需要特別警惕部分患者尤其老年、女性和糖尿病等患者的症狀可能不典型

所以對疑似ACS的患者,指南強調應在就診(或FMC)後10 min內進行標準12導聯或18導聯心電圖檢查(ECG),並結合胸痛症狀及心電圖表現,快速區分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ACS,以啟動相應流程。

但要注意的是,當原有左束支阻滯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心電圖診斷困難,需結合臨床情況仔細判斷。而單次ECG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的診斷價值有限,需要連續、動態記錄。

臨床上也應將心肌損傷標記物檢查用於初始診斷。檢測肌鈣蛋白(cTn),最好是高敏肌鈣蛋白(hs-cTn)作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生物標記物;如不能檢測 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質量檢測作為替代。有條件者可行床旁快速檢測(POCT)。同時,強調了心肌損傷標記物動態觀察的重要性。

表1:ACS診斷方法(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表2:ACS的診斷標準(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表3:ACS患者的風險評估(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指南指出,除ACS的快速診斷可前移至院前急救體系外,其治療也可從院前開始,並與院內急診處理保持連續性。對ACS患者而言,無論是採取介入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均是ACS治療的基石,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療關乎患者預後。

表4: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療(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指南在抗血小板治療方面,更新了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使用推薦:

建議ACS患者應在阿司匹林基礎上,聯合應用一種P2Y12受體拮抗劑至少12 個月,除非有極高出血風險等禁忌證;P2Y12 受體拮抗劑首選替格瑞洛(180 mg 負荷量,以後90 mg/次,每日兩次),既往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在入院早期可換用替格瑞洛,除非存在替格瑞洛禁忌證

另外,指南中也明確瞭如何對ACS患者進行抗凝治療和抗缺血治療。

表5:ACS患者抗凝治療(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表6:ACS患者的抗缺血和其他治療(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溶栓治療是我國STEMI重要的再灌注策略

指南強調了再灌注治療的重要性,並明確指出,在不具備PCI條件的醫院或因各種原因使FMC至PCI時間明顯延遲時,對有適應證的STEMI患者,靜脈內溶栓仍是好的選擇,且院前溶栓效果優於入院後溶栓。此外,即使臨床溶栓成功,指南也建議溶栓後2 h~24 h內行冠狀動脈造影並對梗死相關血管行血運重建。

然而,STEMI患者溶栓後並未解除破裂斑塊致栓性問題,此時血小板反應性高度激活,極易再次引發嚴重血栓事件。指南強調,對於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應在阿司匹林基礎上聯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早期使用P2Y12受體拮抗劑能為該類患者帶來臨床獲益

表7:STEMI患者靜脈溶栓治療(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表8:STEMI患者溶栓治療的禁忌證

(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溶栓治療成功的臨床評估(間接判定指標)包括以下4點:

①60~90 min內ECG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②CK-MB峰值提前至發病12 h~14 h內;


③2 h內胸痛症狀明顯緩解;


④2~3 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出現一過性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伴或不伴低血壓。

具備上述4項中的2項或2項以上者,考慮再通;但第③和④兩項組合不能判定為再通。

為保證溶栓治療的療效確切以及進一步評價病變血管情況,所有經靜脈溶栓的患者溶栓後應儘早送至PCI中心,即使溶栓成功也應在溶栓治療後2-24 h內行冠狀動脈造影並對梗死相關血管進行血運重建。

表9:溶栓後PCI(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對於發病12 h內(包括正後壁心肌梗死)或伴有新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的患者;伴嚴重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時(不受發病時間限制);發病12~24h內存在持續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症狀或體徵等,指南推薦進行PCI治療。

表10:STEMI患者PCI治療(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對於NSTE-ACS患者來說,要準確危險分層,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對於極高危或高危患者,指南建議採取積極的早期介入策略。

表11:NSTE-ACS危險評估與介入性策略(點擊可查看大圖)

2019 ACS 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发布,重点都整理好了!

最後,指南強調ACS的診治需要科學化與規範化。本指南是從國情出發、結合國內外相關指南修定的ACS急診快速診治的學術文件,突出強調了ACS快速診治從FMC起始,強化了以急診學科為首診核心、多學科參與的救治體系,內容簡明、實用,對於提高急診醫護人員快速診治ACS的能力、促進相關學科的進一步交叉融合、以及完善急診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有深遠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