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劉文玲團隊解讀2018 ESC暈厥指南(11)——暈厥單元的建立

「指南」劉文玲團隊解讀2018 ESC暈厥指南(11)——暈厥單元的建立

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正式發佈了新版暈厥診斷與管理指南,並同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EHJ)。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文玲教授團隊對該指南進行了全面、詳細解讀,將在"心在線"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一、暈厥(短暫意識喪失)管理單元

這篇文章為建立暈厥單元提供了實用建議。暈厥單元的主要組成部分見表1。

表1. 暈厥單元的主要組成部分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1. 暈厥單元的定義

暈厥單元是指對TLOC及相關症狀進行標準化診斷和管理的設施,由專業人員組成,能進行恰當的檢查和治療。

2. 暈厥專家定義

暈厥專家是指能承擔患者危險分層、診斷、治療和隨訪在內的標準化綜合管理的醫生。暈厥專家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鑑別出TLOC的所有主要類型,包括假性暈厥及直立不耐受綜合徵。

3. 暈厥單元的目標

雖然在不同的衛生保健體系中,暈厥單元或暈厥專家的益處並沒有通過科學或經濟學標準體現出來,但目前的共識是,專業機構(暈厥單元)從患者危險分層到診斷、治療和隨訪,都能提供更好的管理、患者教育及相關人員的訓練。

4. 暈厥單元的模式

暈厥單元應對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低血壓提供最基礎的核心治療,對心源性暈厥、跌倒、心因性假性暈厥和癲癇提供治療或優先接診(表2)。暈厥單元可以完成的檢查和評估見表3。

表2. 暈厥單元的結構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表3. 暈厥單元可以完成的檢查和評估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二、暈厥單元的臨床專科護士

1. 定義

暈厥單元的臨床專科護士是指充分了解暈厥的病史特點及體檢結果的資深護士,能夠辨別出TLOC的所有主要表現,以及直立不耐受綜合徵。其核心能力包括:專科知識、對患者的支持、教育和訓練、審核、研究、學科內和跨學科的會診。

2. 角色及技能

臨床專科護士必須能熟練掌握結構式病史採集、12導聯心電圖、常規血液檢查、傾斜試驗、站立試驗、自主神經檢測、心電圖監測(Holter和/或體外事件記錄)、動態血壓監測、植入式事件記錄監測的操作和結果解釋,能對患者進行後續分流,並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其他技能取決於暈厥單元的模式,如起搏器程控。有些臨床專科護士可能需要輔助隨訪門診、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和監護、對血管迷走暈厥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管理(包括對生理性反壓力動作的教育)、體外或體內事件記錄器的隨訪、動態血壓監測。

暈厥單元中,臨床專科護士在與患者和臨床醫生的交流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暈厥專家一起在教育和培訓中起著重要作用。臨床護士應參與定期審核及數據收集,為質量指標提供信息。

表4. 醫生和暈厥單元工作人員在操作和檢查中的作用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專家簡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劉文玲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中國心臟聯盟暈厥學會主任委員;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大量臨床經驗,尤其擅長暈厥、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是在遺傳性心律失常診療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包括遺傳性心律失常(長QT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室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以及以心律失常為主要表現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擴張型心肌病)等,在國內首先報道了預激綜合徵的基因位點,發現了長QT綜合徵新的基因突變點;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論著3部,參編論著20餘部。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酈明芳,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2009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獲心血管內科專業博士學位。2010年至今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工作,一直工作在臨床醫療、教學教育及科研領域一線工作,擅長心血管內科相關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治。重點方向是心房顫動抗凝治療及腦卒中的預防及暈厥的診治。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周蕾,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科功能單元主任、教育處副處長。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衰分會常務委員、國際心臟研究會中國轉化醫學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心衰學組副組長,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中國心臟聯盟暈厥學會委員。參與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層次人才項目"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5項省部級項目,參加1項"863計劃"。以第一/通訊發表論文40餘篇,SCI論文20餘篇。主編人衛社十三五規劃教材1部及論著1部,副主編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1部及論著2部,參編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1部及專著11部。獲2006年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1項、2017年南醫大揚子江獎教金特等獎,參與獲得2013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3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等。參與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場評審、國自然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二審、國家科技部出版基金二審評審等。

主要研究方向:心衰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心超的臨床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