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秦漢之際:儒生的辛酸時代

秦漢之際,由於受到秦廷文化壓制政策的打擊,儒生士人的數量已經極少了,另一方面,漢高祖劉邦又“慢而侮人”(王陵語),對待士人毫不客氣,甚至

“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史記·酈食其轉),當場摘下讀書人的帽子,在裡面小解,以羞辱儒生,讀書無用,儒生無能!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在這種情況下,士人對於武力爭奪,建立功勳,王朝的建立來說自然無能為力了,然而到了西漢末年,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引起注意的就是儒生群體的激增.

自從被漢武帝高看一眼後,儒生群體奠定了今後千年政治學主體的基石。《漢書·儒生傳》序言記載“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自此讀書與做官開始掛上鉤了,書讀得好,不僅有官做,還有地位了,再也不敢有第二個人敢“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了”。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董仲舒畫像


漢武帝:我們的口號是“教育興國”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自武帝以後,漢昭帝時又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百人;

漢宣帝末又倍增其數量;

漢元帝喜好儒學,只要能通經的人,都復其身,給予官位。數年後又以用度不足,又增設生員千人,郡國置五經百石卒使。

漢成帝末年,有人說孔子以一介布衣都養生徒三千人,今天皇上你的太學生比孔夫子的學生還少,儒學怎麼能興盛起來?於是,又增弟子三千人,以後每年都是如此,太學一度興盛起來,長安城成為國際大學城。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漢平帝時王莽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按照五經分類的標準錄取已經為官學博士的兒孫為弟子。

又據《前漢紀》卷三十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為學者築舍萬區,所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徵天下有才能及小學異藝之士,前後至者數千人。”王莽的太學生政策更加優渥,不僅增加學生宿舍,還擴大招生,這些還只說明瞭太學生名額的增長。

郡國以下,都設立學校,元帝三年設立校官,郡國稱為“學”,縣級稱“校”,鄉級稱“庠”,村級的成為“序”。學校的設立幾乎遍及鄉村之間。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王莽:大力扶植私立學校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除了由朝廷錄取的學生以外,還有很多官學博士以及散落鄉間的“土味兒大師”私人收徒,因為孔子也曾私人講學,獨尊儒術的漢王朝,在這一方面是無法禁止的,只不過沒有受過朝廷的認定而已。但本人學識廣博,學生跟隨學習數量,甚至不減太學,所以我們舉幾個史實例子,就可以看出那時的盛況:

	一、吳章:“治尚書經為......初,章為當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餘人。”即是說吳章在家裡私人講學,學生慕名前來一千多人,在《漢書·雲敞傳》說“教授尤盛”,就可以看出當時私人授徒之風已經很普遍了,所以不止吳章一家了。
二、疏廣:“少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漢書·疏廣傳》
三,贛遂:“耆老大偶,教授數百人。”《漢書·朱博傳》
四、翟宣:“宣教授, 諸生滿堂。”《漢書·翟方進傳》
五、珪孟:“嚴彭 祖與顏安樂俱事佳孟。孟弟子百餘人。...適死,彭祖、安樂各顓門教授。”同書《儒林列傳》
六、王良:“少好學,習小夏侯尚 書。王養時稱病不仕,教授諸生千餘人。”《後漢書、王良傳》
七、劉昆:“少習客禮,平帝時受施氏易於人戴賓。....莽世,教授弟子,恆五百餘人。”(同書《儒林列傳》)
八、夏恭“習韓詩舌氏易,講投門徒,常千餘人。” (同書《文苑列傳士》)與王莽時期的人。
九、劉茂:“長能習禮經,教授常數百人。哀帝時察孝廉。...王非篡位,茂棄官,避世弘農山中教授。”(同書《獨行列傳》)

十、索虜放“以尚書教授千餘人。”
十一、伏湛“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 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為平原太守。時倉卒兵起,天下驚擾,而湛獨晏然教授不廢。”(同書《伏湛傳》)
十二、徐子盛“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同書《承宮傳》按徐子盛為西漢末人。

所以從歷史記載上我們可以看出,私人教授的風氣越往後越普遍。班固的《儒林列傳》裡有“贊”(評論)說:“自武帝立五經博士以來,開博士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寢盛,支葉蕃滋,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利祿之路然也。”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學術界的分裂與變質

大致意思也是很明朗了,無論是從朝廷的政策扶持也好,還是民間學者的自發行動也好,儒學昌盛,太學生擠滿長安城一度造成交通擁堵,自武帝以來,儒生都給予官祿,大大增進了儒學,同時社會和平安寧了,畢竟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了。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只不過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自儒學獨尊以後一百多年,經學開始成為一家一戶獨傳的家學,再通過壟斷經學的教育,世居高官;對五經的研究 ,動不動一百萬字起步,過度解讀非常嚴重,經學大師充斥著儒學教育界,可以說在當時的長安城扔一塊磚頭都能砸到一個儒學大師,如果沒有,那你一定砸到了當時的大學生。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也不都是衝著做學術去的,因為讀書好做官, “通經致仕”一次就是這麼來的,完全是衝著功名利祿去的。只不過前期還有平民百姓的參與,一旦通經致仕以後,高官顯宦之家,知道學習五經可以帶來功名利祿,有什麼理由不選擇自己的親人子孫接受儒學教育而選擇將技能傳授給陌生人呢,所以原本的官學博士開始走上了累世官學博士的道路,士人與宗族接上關係,開啟了東漢以後長達三百年的門閥士族的時代。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只要看懂了兩漢時期的教育政策的這一背景,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西漢末年到東漢政權的建立,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長達三四百年的門閥士族時代的歷史形成原因了。


漢代教育政策簡說:有時候會發現漢朝教育問題和當今的時代太像了

歡迎關注“性感文人札記”,只是從未如此性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