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秦汉之际:儒生的辛酸时代

秦汉之际,由于受到秦廷文化压制政策的打击,儒生士人的数量已经极少了,另一方面,汉高祖刘邦又“慢而侮人”(王陵语),对待士人毫不客气,甚至

“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史记·郦食其转),当场摘下读书人的帽子,在里面小解,以羞辱儒生,读书无用,儒生无能!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对于武力争夺,建立功勋,王朝的建立来说自然无能为力了,然而到了西汉末年,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引起注意的就是儒生群体的激增.

自从被汉武帝高看一眼后,儒生群体奠定了今后千年政治学主体的基石。《汉书·儒生传》序言记载“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自此读书与做官开始挂上钩了,书读得好,不仅有官做,还有地位了,再也不敢有第二个人敢“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了”。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董仲舒画像


汉武帝:我们的口号是“教育兴国”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自武帝以后,汉昭帝时又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百人;

汉宣帝末又倍增其数量;

汉元帝喜好儒学,只要能通经的人,都复其身,给予官位。数年后又以用度不足,又增设生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使。

汉成帝末年,有人说孔子以一介布衣都养生徒三千人,今天皇上你的太学生比孔夫子的学生还少,儒学怎么能兴盛起来?于是,又增弟子三千人,以后每年都是如此,太学一度兴盛起来,长安城成为国际大学城。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汉平帝时王莽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按照五经分类的标准录取已经为官学博士的儿孙为弟子。

又据《前汉纪》卷三十载,平帝元始四年,王莽“为学者筑舍万区,所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有才能及小学异艺之士,前后至者数千人。”王莽的太学生政策更加优渥,不仅增加学生宿舍,还扩大招生,这些还只说明了太学生名额的增长。

郡国以下,都设立学校,元帝三年设立校官,郡国称为“学”,县级称“校”,乡级称“庠”,村级的成为“序”。学校的设立几乎遍及乡村之间。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王莽:大力扶植私立学校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除了由朝廷录取的学生以外,还有很多官学博士以及散落乡间的“土味儿大师”私人收徒,因为孔子也曾私人讲学,独尊儒术的汉王朝,在这一方面是无法禁止的,只不过没有受过朝廷的认定而已。但本人学识广博,学生跟随学习数量,甚至不减太学,所以我们举几个史实例子,就可以看出那时的盛况:

	一、吴章:“治尚书经为......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即是说吴章在家里私人讲学,学生慕名前来一千多人,在《汉书·云敞传》说“教授尤盛”,就可以看出当时私人授徒之风已经很普遍了,所以不止吴章一家了。
二、疏广:“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汉书·疏广传》
三,赣遂:“耆老大偶,教授数百人。”《汉书·朱博传》
四、翟宣:“宣教授, 诸生满堂。”《汉书·翟方进传》
五、珪孟:“严彭 祖与颜安乐俱事佳孟。孟弟子百余人。...适死,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同书《儒林列传》
六、王良:“少好学,习小夏侯尚 书。王养时称病不仕,教授诸生千余人。”《后汉书、王良传》
七、刘昆:“少习客礼,平帝时受施氏易于人戴宾。....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同书《儒林列传》)
八、夏恭“习韩诗舌氏易,讲投门徒,常千余人。” (同书《文苑列传士》)与王莽时期的人。
九、刘茂:“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廉。...王非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同书《独行列传》)

十、索虏放“以尚书教授千余人。”
十一、伏湛“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同书《伏湛传》)
十二、徐子盛“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同书《承宫传》按徐子盛为西汉末人。

所以从历史记载上我们可以看出,私人教授的风气越往后越普遍。班固的《儒林列传》里有“赞”(评论)说:“自武帝立五经博士以来,开博士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学术界的分裂与变质

大致意思也是很明朗了,无论是从朝廷的政策扶持也好,还是民间学者的自发行动也好,儒学昌盛,太学生挤满长安城一度造成交通拥堵,自武帝以来,儒生都给予官禄,大大增进了儒学,同时社会和平安宁了,毕竟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了。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只不过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自儒学独尊以后一百多年,经学开始成为一家一户独传的家学,再通过垄断经学的教育,世居高官;对五经的研究 ,动不动一百万字起步,过度解读非常严重,经学大师充斥着儒学教育界,可以说在当时的长安城扔一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儒学大师,如果没有,那你一定砸到了当时的大学生。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也不都是冲着做学术去的,因为读书好做官, “通经致仕”一次就是这么来的,完全是冲着功名利禄去的。只不过前期还有平民百姓的参与,一旦通经致仕以后,高官显宦之家,知道学习五经可以带来功名利禄,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自己的亲人子孙接受儒学教育而选择将技能传授给陌生人呢,所以原本的官学博士开始走上了累世官学博士的道路,士人与宗族接上关系,开启了东汉以后长达三百年的门阀士族的时代。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只要看懂了两汉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这一背景,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政权的建立,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四百年的门阀士族时代的历史形成原因了。


汉代教育政策简说:有时候会发现汉朝教育问题和当今的时代太像了

欢迎关注“性感文人札记”,只是从未如此性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