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哪裡有什麼天生狠毒的人,司馬懿能夠稍微仁慈是因為他是曹魏三朝元老,威望在,不用用殺太多的人來立威,司馬師可是沒有這份底氣,只能靠果決和殺戮來建立權威,穩定政治,司馬昭的時候,基本上把全國都打服了。那他既然可以無視感情殺了夏侯玄,那他殺老婆也完全可能,之前可能愛,後來就冷血了。這樣一個恐怖的人,你居然不相信他老婆是他殺的,這不是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嗎。如果是司馬師一支建立西晉肯定會好很多。殺漢帝和殺魏帝是不同的。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通過我看很多文學作品的印象裡,成功或者半成功的野心家們都有一些共性:及其自律、六親不認、思維敏捷、手段殘忍。到底是真有這些共同特點,還是故意的文學塑造呢?舉幾個例子:《紫川》裡的帝林、《紅袍法師》裡的薩扎斯坦、《大唐雙龍傳》裡的石之軒,劉備就不是這樣不過劉備的野心和他們也不一樣。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司馬懿司馬師兩個人將理性發揮到了極致。只是他們的理性是有偏向的。看了對司馬師司馬昭的評價,有個疑問,這哥兩你的評價差距甚遠,那我腦洞大開一下,司馬師死於討伐毌丘儉的歸途,如果毌丘儉晚叛半年或者一年勝算如何?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這個很難說,司馬師的死跟毌丘儉文欽的叛亂有直接關係,史書上說司馬師是文鴦率兵夜襲樂嘉營,司馬師本有眼疾未愈,聞之驚而目出,隨後死去。我們依著你的假設來走,假如毌丘儉文欽晚一年叛,會發生什麼。第一種推測基於司馬師沒死(畢竟司馬師的死跟淮南二叛有直接關係)。司馬師會逼反毌丘儉文欽二人,我所接觸到的學者書籍普遍認為毌丘儉文欽之叛有忠魏勤王的性質,毌丘儉與文欽二人是曹魏政權的二代子弟,成長於曹魏,顯功名於曹魏,文欽曾經因連坐當斬,曹操念及其父舊將文稷將其赦免,文欽與曹爽交好,毌丘儉與夏侯玄、李豐交好,而此二人正是反司馬師謀敗露被司馬師誅殺,而此時不反,司馬師必會徐徐圖之,最終要麼是反不起來,要麼被削弱力量之後被迫反叛,司馬師從容應對,結果司馬師不死,司馬家天下真有可能沿著司馬師-司馬攸一線走了。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第二種推測基於司馬師死了,這個就比較複雜了,諸葛誕作為司馬師的利益同盟,在司馬師死後隨即反叛,其反叛當然有很大的自保成分,但諸葛誕應當早已經看到毌丘儉等人的叛亂被撲滅之後,他這個唯一足以威脅司馬政權的走狗遲早是要烹的,他之所以在毌丘儉等人叛亂時候不叛,而只剩自己一家時候又舉起反旗,這其中不能不說有忌憚司馬師而輕司馬昭的成分。所以如果司馬師先於毌丘儉等人的叛亂死去,淮南的反旗有可能就不是這一支了,而諸葛誕也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毌丘儉文欽的主要兵力都是北人,只要還是按照司馬師堅守不戰坐等軍心渙散的招數,其失敗肯定是一定的。如果此時諸葛誕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反戈勤王,與毌丘儉等人荊揚互為犄角,誰是最後的勝利者,確實不是我所能見的。但是我並不看好司馬昭。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相比於司馬師,司馬昭給人的感覺就是撿便宜和瞎搞。這個比較其實是屁話,你獨與大兒子潛畫,臨起事前才告訴二兒子,然後你說為毛大兒子寢如常而二兒子不能安席,那不廢話麼。換過來一樣的。司馬師比他弟弟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師,我的權力交給你,隨你怎麼高興使用。昭,你對爵位有什麼看法?如果不重要,就放棄它吧。這就是我的天命啊。

司馬師是一個狠毒的人,反心很早就有,如何評價他?

司馬師的反心比他爹也要早一些,自己養了幾千死士司馬孚也是個很矛盾的人,司馬光就是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師不應該親征,派已經親信按照後面的平叛策略即可得勝,只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最終他落的和孫策一個下場,也算是司馬家得位不正的一種反噬!司馬師,去淮南迎接你的命運吧。即使兇險異常又能怎樣,大丈夫就是要親手打敗敢挑戰自己的人,假手他人又怎能證明我的本事?是不是和軍師聯盟有點像?軍師裡把所有鍋推給司馬昭,這裡把好事都給司馬師?古人講究長幼有序,如果司馬師不是長子,他再有能力也繼承不了司馬懿的權位。看看晉惠帝司馬衷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