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史話】烽火臺


清河縣舊時曾有烽火臺遺址。

烽火臺,俗謂煙墩。

【清河史話】烽火臺

烽火,中國古代邊防哨所向內地報警的信號;臺,點燃烽火或熰狼煙的設施。烽火臺於邊疆要塞起設立,臺距因地勢不等,近者五里,遠者十里。謂之“十里一墩,五里一鋪”。一旦發生外敵入侵或軍情突變,值班士卒迅速在烽火臺“晝燔燧(熰狼糞煙,謂“狼煙”),夜舉烽(點燃柴薪起火光,謂之“烽火”),以示告急”,下一臺見前臺濃煙或火光,當即同樣點燃,於是報警信號逐臺傳遞,直達京城或軍事要地,以及時做出應對。京城如發生重大危機,亦同樣舉烽火將信號傳遞到各路將帥駐地,及時前來救助。所以,烽火、狼煙,漸漸變為戰爭的代名詞。

負責守護點火的士卒們,其值班食宿處謂之“警鋪”,後有移民聚居漸成村落,曰某家鋪村,如張家鋪、五里鋪、十里鋪。

清河境內殘存的烽火臺遺址,上個世紀尚有三處,一在張家鋪村西煙墩路一側,一在李官莊東、劉莊西之間,一在高莊東北。三臺址略呈西南東北走向。相傳乃秦始皇稱帝時築造,從帝京咸陽直連海疆城山角。

隨著時代變遷,傳遞信息的方式機構名稱也在變化。明代清河縣誌載,“急遞鋪(警鋪)凡三,有舍有門,設鋪司,總鋪在城南,史家塢鋪在城南二十五里,李家莊鋪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鋪司卒十六名”。古城西關西外側有一條從北京至廣平府官道,設有“五里一鋪”,菜園村西南老石碑西側就有“警鋪址”。

清河古代的烽火臺遺址,東高莊村在一處早年圯廢,李官莊村東一處早些年尚存混有磚屑隆起的土丘,佈滿野草荊棘。另一處在張家鋪村近處,1940年春,日寇強迫老百姓修築王(官莊)威(縣)公路,並在張家鋪不遠處修建炮樓。4月,八路軍東進縱隊夜晚借煙墩作掩體,突然襲擊了炮樓,並發動群眾破壞了公路。後,日偽軍修復了公路及炮樓,將煙墩剷掉高臺部分,僅留下一堆殘骸。現在煙墩路一側,呈略高於地面的平直田壟,那就是古代的烽火臺遺址。有詩曰:

烽火遞警報,

信息顯神通。

隨風雲煙去,

留卻舉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