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名列四大奇書之一的《三國演義》,女性角色有出現姓氏者共計三十六位,她們只在某些情節裡面發揮一些功能,但是從這些散見於全書的有關女性角色的片段,我們仍可從中細究出,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這一段群雄割據、狼煙四起的戰亂年代,婦女所扮演的角色形象及其地位。

以下是《三國演義》中女性角色的列表: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上列表格中的三十六位女性,除了表中未加底紋者共十人,在書中僅僅略提其名或出身無可考、無法判斷分類之外,其餘二十六位,共可分成六種類型,分別是權威型、賢婦型、烈婦型、妒婦型、才能型、薄命型。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權威型女性

權威型女性,她們具有極高的身分,並且懷有自己的想法,甚有個性強勢者,一反傳統女性。然而每個亂世中的女人命運不同,仍然處處要受到男性的主控,因此產生了兩類權威型女性:虛權型與實權型。

1.虛權型-虛權型女性顧名思義,她們的地位很高,卻只有表面上的權力,

而無實際權力,並且因為丈夫或家人的因素,使得她們連帶成為悲劇性的角色。這類女性的代表,就是漢獻帝的兩位后妃:董妃與伏皇后。

根據《三國演義》的敘述,董妃是封衛將軍董承的妹妹。董承受漢獻帝衣帶中的密詔,謀殺曹操而事洩被殺,曹操不忿,於是帶劍入宮,誅殺董貴妃。當時董貴妃已有五個月身孕,且漢獻帝與伏皇后都在場,仍然無法保全她與她肚子裡的嬰孩。在這種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董妃只能泣求曹操給與全屍,而漢獻帝也只能說:"卿於九泉之下,勿怨朕躬!"此類無濟於事的話語。

伏皇后是輔國將軍伏完的女兒,伏皇后曾修書與父伏完,密謀起兵 誅殺曹操,事發,宗族二百餘口一併受戮。當時伏皇后哭向獻帝求援,獻帝亦只能以無可奈何對。董貴妃與伏皇后這兩出悲劇,在小說中是有其用意的:其用意在於突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跋扈,以及當時漢獻帝的軟弱無奈,間接說明日後天下三分底定,劉備自行進位漢中王的背景因素。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2.實權型-實權型女性她們所處的地位極高,且也擁有能夠左右掌權者的能力或野心。這類型的女性,以吳國太、蔡夫人和郭貴妃為代表。

吳國太是孫權的姨母,然其姊妹一起嫁給孫堅,故孫權生母死後,孫權從生母之遺言,事吳國太如親生母親。因此對於母命不敢違逆,吳國太也就擁有了左右主政者決策的權力。當週瑜以孫權之妹孫尚香,欲對劉備用美人計時,是吳國太真心喜愛劉備當女婿,而弄假成真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東吳幾番加害劉備之心,也都是吳國太使性力保,才沒有使之得逞。吳國太只是一個愛女的慈母,在亂世中,仍然要為了女兒的終身幸福據理力爭,而不管什麼計謀什麼天下。這樣的情節,不但為小說增添許多趣味,也說明亂世裡的種種計謀決策,有許多不可預知的變量,因而使小說更貼近現實人生。

荊州刺史劉表,他的後妻就是蔡瑁的姊姊蔡夫人。劉表生性較為懦弱猶疑,而蔡夫人又是個頗有主見的女流,因此劉表作決策時常受到蔡夫人的影響。劉表為了立長或幼的事情煩惱不已,並曾言道:"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

。"

由此可知,蔡夫人除了天生個性較強悍之外,蔡氏家族的有力支持,才是她能操控荊州大局的信心來源。於是當劉備勸說劉表不可廢長立幼,以及徐削蔡氏權力之語,觸動蔡夫人的殺機,並以劉備有吞荊州之野心為由,竟能召蔡瑁私議謀殺劉備,再行稟報劉表,權力之大,可見一斑。待劉表死後,蔡夫人同蔡瑁等宗族,假寫遺囑,立次子劉琮為主,並獻荊州與曹操。最後蔡瑁諂媚曹操而得鎮南侯水軍大都督之職,蔡夫人與劉琮卻被殺死以保荊州不失,蔡夫人千算萬算,希冀在亂世裡的一角生存下去,卻不料弟弟只圖仕進卻不顧忠心道義,終於還是被梟雄吞沒,遺恨黃泉。

與吳國太和蔡夫人比較起來,郭貴妃的野心,在中國曆代后妃史上較為常見。郭貴妃是郭永的女兒,後來下嫁曹丕。郭永曾說:"吾女乃女中之王也。"所以郭貴妃又號"女王",聽來就是頗強悍之女性。甄夫人失寵後,郭貴妃陷害甄夫人魘鎮曹丕,因而使甄夫人被賜死,自己得封皇后。《三國演義》全書充滿災異、祥瑞、天象、巫術道術等民間信仰,一方面漢代讖緯之說流行,另一方面也可藉這些神奇的術數突顯角色的不凡(如孔明善觀天象,神機妙算,設壇借東風等)。則郭貴妃以魘鎮事陷甄夫人於死而被相信,也是符合情理。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賢婦型女性

賢婦型女性,是中國古代婦女最傳統的典型,也是最完美的典型。她們具有中國傳統禮教下的美德,在家則教子,出外則相夫。此型以甘夫人、孫堅的妻子吳太夫人為代表。

甘夫人是劉備的元配,劉禪的生母,然則在書中著墨不多,只知其形象也是一派溫婉,卻沒有十分立體的形容。吳太夫人是孫權的生母,雖然《三國演義》一書只記載她臨終前留給孫權的遺言,但從遺言中亦可知其頗有見地,乃亂世中的賢母型人物。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烈婦型女性

古代理想中的婦女典型,就算無才智能夠幫助丈夫作決策,也要保有節烈的貞潔、為大局著想犧牲自我的情操。這樣的女性稱作烈婦型女性,在《三國演義》中,以糜夫人,孫翊的妻子徐氏,馬邈的妻子李氏,以及北地王劉諶的妻子崔夫人等四人為代表。

糜夫人是糜竺的妹妹,由於是劉備的第二個妻子,凡事有甘夫人做主,她謹守婦人的本分,寡言沉靜。遇到危及狀況的時候,她卻展現出不凡的魄力,令人欽佩。正當趙雲拚死衝入敵陣欲救她與小主人阿斗時,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救護阿斗,自跳枯井而亡,充分表現出女性的剛烈節操。

孫權的弟弟孫翊是丹陽太守,但個性剛強而好飲。他的妻子徐氏,《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是"美而慧,極善卜易",顯然是個十分賢慧的婦女。當時督將媯覽與郡丞戴員,殺了孫翊,媯覽並欲強佔徐氏。徐氏虛以委蛇,設計殺了二賊,最後歸家養老,受到江東父老的稱讚。這頗符合貞婦節烈的形象。

馬邈為江油城守將,但對於國家毫不在乎,認為反正劉禪沉溺酒色,若有敵人進攻,立刻投降。其妻李氏大罵他"枉受國家爵祿",並再丈夫開門投降時自縊身死,完成其忠烈的名節。

崔夫人是劉禪之子北地王劉諶之妻,當劉禪決定投降時,劉諶已先決定自殺殉國,其妻崔夫人於是觸柱身亡,與夫一同殉國,亦是忠烈可嘉。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妒婦型女性

妒婦型女性,在《三國演義》裡僅有郭泛之妻一者。情節敘述李 與郭泛日漸坐大,有挾天子之勢,楊彪於是教妻子去郭泛妻子處行反間計,使李、郭二人反目。他所利用的,就是郭泛妻的忌妒心,而成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才能型女性

這類才能型女性,或者有智慧,或者有武術,皆能幫助丈夫脫圍解困。以東吳孫夫人、諸葛亮之妻黃氏與祝融夫人為代表。

孫夫人"自幼好觀武事,居常令侍婢擊劍為樂。",且當劉備欲歸荊州之時,計往江邊祭祖、藉機逃回的方法,亦是孫夫人所設,由此可知,孫夫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女性。因為東吳與蜀漢的對立關係,孫夫人不得不留在東吳,再也無法返回丈夫身邊,後來聽到誤傳劉備死於軍中的消息,她趕到江邊痛哭投江殉夫,畢竟仍遵從了古時的為婦之道,所謂"嫁夫隨夫"也。

《三國演義》一書對於諸葛亮的妻室黃氏的描寫,僅止於"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韜略遁甲諸書,無所不曉。……武侯之學,夫人多所贊助焉。……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黃氏的博學,或從其父黃承彥而來;且由其敘述可知,黃氏亦是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只是黃氏的真偽,現今仍未有徵是否確有其人,也或者是說書人為諸葛亮匹配的才智相當之賢淑女性也未可知。

祝融夫人是南蠻王孟獲的妻子,勇猛不輸男性。雖然與諸葛亮交手時仍然被擒,不過如此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想在當世也未能有二,亦可名列才能型女性之中。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薄命型女性

此類女性出身未必低賤,卻身世乖舛,在亂世中成為利益交換的犧牲品。又可分為三類:

政治婚姻-在這樣的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結親交納、集結勢力是必要的,於是婚姻變成了最好用的手段。例如曹操之女嫁與漢獻帝為貴人,呂布之女嫁與袁術之子等。也有以姻親關係求仕進者,如曹豹之女嫁與呂布為次妻;甚或使用計謀達成目的者,例如貂蟬先嫁董卓後歸呂布。雖然貂蟬是一個虛構人物,但這也反映出當時婦女地位的低落。

亂世求生-在戰亂的年代,除了用自己(或他女)的美色之外,婦女無能自保。這是一個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採用的手段,充分表現出當時婦女的無奈與無力。例如袁紹之妻劉氏獻媳婦甄氏為曹丕妻,張濟之妻自獻於曹操等。

聽天由命-面對不得已的命運時,婦女若無能改變局勢,只得接受命運。或者她們曾發出微弱的抗議之聲,到最後卻也只能任憑當權者擺佈。例如呂布的正妻嚴氏因為恐懼戰亂而企求丈夫的保護(卻被陳宮說是呂布眾人會因妻子而「死無葬身之地」);曹丕的母親卞氏,後來雖貴為太后,卻不能阻止曹丕殘害他的親兄弟曹植;吳懿之妹孀居後又嫁給劉備(她本身願不願意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確定一定是由不得她自己做主)等。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由社會角度來觀察,所謂"角色定位",包含著兩個層面:一是自體本身對自體的角色定位,二是他者對於該角色的定位。這個定位也正表現了社會對其角色之功能判斷與價值觀的呈現。因此,以"婦女地位"這四個字來深入探討的時候,我們所發現的,不僅是當時女性對自己身份的定位與自覺,也包括男性對女性的定位與價值觀,以及社會對於女性角色的要求與標準。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初期,政治社會產生劇烈的變動,婦女的地位也開始有所改變。一部《三國演義》裡頭提到過的三十六位女性之中,僅有六位是有詩作讚的,她們是伏皇后、董貴妃、糜夫人、蔡夫人、徐氏(孫翊妻)、李氏(馬邈妻)。其中蔡夫人的詩,嚴格說來不算她個人的讚辭,而是劉表的讚辭。她們的詩如下所陳:

曹瞞兇殘世所無,伏完忠義欲如何?可憐帝后分離處,不及民間婦與夫。(伏皇后)

春殿承恩亦枉然,傷哉龍種並時捐。堂堂帝主難相救,掩面徒看淚湧泉。(董貴妃)

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拼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糜夫人)

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盡消亡。(劉表/蔡夫人)

才節雙全世所無,奸回一日受摧鋤。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徐氏)

後主昏迷漢祚顛,天差鄧艾取西川。可憐巴蜀多名將,不及江油李氏賢。(李氏)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細究伏皇后與董貴妃的詩,可知這兩句讚辭主要的目的在於敘述漢獻帝當時的軟弱無能,一個皇帝竟淪落到自己的后妃都無法保護,除了說明當時的時勢背景之外,說書者這樣為情節下腳註,亦能激起聽眾的同仇敵愾之氣。

而糜夫人、徐氏和李氏這三首讚歎此三位烈婦之詩,有兩首用到"女丈夫"這個形容詞,顯然符合當時社會所要求的貞潔烈婦的形象。一則東漢初期士人崇尚清廉簡樸,禮教之風更加約束了婦女的言行舉止,東漢末期社會大亂,仍能秉持操守的男子越來越少,亂世裡為求自保只好獻身或聽天由命的女子更多(例如甄氏、鄒氏),所以能保持節操的女子,更加難能可貴,值得受到稱揚。二則《三國演義》成書在元末明初,同樣是在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此書的中心思想顯然可為當時人民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發,是故《三國演義》以忠孝節義貫穿全書,凡正面形象的角色皆具有這些美德,未嘗不可說是一部教忠教孝的小說,所以對於婦女的塑造及描寫,也為忠烈的角色多加著墨。

至於蔡夫人,西漢曾有呂后亂權,東漢中晚期曾有外戚與宦官的干政,蔡夫人與蔡氏宗族則也是相似的情況。所謂"牝雞司晨"乃種下朝代衰弱之因,在此又印證了一次。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的母親卞氏──也就是後來的卞太后,也名列《世說新語.賢媛篇》之一。《魏書》記載卞太后"性約檢,不尚華麗,有母儀德行",對於兒子曹丕的好妒多疑早已深感不滿,見曹操屍骨未寒之時、曹丕便迫不及待將父親宮中寵幸之人盡數接收;加上貶曹植、殺曹彰,如此有違倫理的行徑,更讓這個做母親的心灰意冷。與吳國太相較之下,同樣為太后/國太的身分,權力輕重卻有如此的差別,孫權、曹丕兩人的個性立現。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統合以上的論述,我們或可得出一點結論:

自古女性一直處在比男性低落、受男性支配的地位,戰亂時代禮教崩毀,女性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委身事於二夫。女性形象由東漢的矜持自好,漸漸轉為賣身自全。貞潔烈婦在此時特別為人所讚揚,獲得民間極高的評價。由於勢力鬥爭,三國時代的女性成為一種結盟的籌碼,或者利益交換的人質,政治婚姻由是愈盛,似劉備與孫夫人年齡懸殊(相差二十餘歲)而結婚者也視若平常。才能型女性從此時開始越來越多,尤其在魏晉之後。此與社會結構有關,禮教鬆動後,女子受教育的機會增加,且士族掌控經濟大權,處於上層階級的女子也參與了社交生活,拓展視野,造成多元婦女形象的產生。女性角色的價值與命運依附在男性身上,是中國幾千年來未曾變動過的現象,直到民國初年女性開始自覺自主以來,才慢慢擺脫男性的宰制。這種現象在戰亂的時代更加顯著,若丈夫或孃家掌握足夠勢力,女性便與之共榮;反之,則共衰甚至共死。女性過於干涉男性權力,自古是被視做極為不祥的。小說中隱隱傳達這樣的訊息:若女性專權壓過男性,則容易敗壞基業(如蔡夫人);若女性干涉男性作決策,則往往使男性的重要計劃失敗,壞了大事(如吳國太與孫夫人屢次救劉備)。古代女子知識不高,或者因見識短淺而容易誤事;因此賢婦型女性普遍受到男性的喜愛,而能夠幫夫的才能型女性,更是男性好求的"窈窕淑女"。

百花齊放,三國女性亂世爭豔,且看《三國演義》群芳譜

從《三國演義》這部充滿男性忠義情懷的小說裡,我們仍能看到當時的婦女,與男性一般,在用自己的方法求得生存,並且盡力扮演好賢良主母、慈愛母親的角色,甚或堅持為臣為人的尊嚴,默默地在亂世中的一個小角落,發揮她那如螢火般的影響力。雖然微小,但千百年過去了,仍然令後人讀之而感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