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看如今的縣人民醫院變了樣

從最初看病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彩色B超、螺旋CT、核磁共振;從治療簡單的感冒拉肚子,到診療疑難雜症、實施各類高精端手術......四十年滄桑鉅變,城步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飛速。在這巨大的變革中,縣人民醫院也經歷了由醫療基礎設施簡陋,人員配備不齊全到全面配備現代化的歷史性轉變。

改革開放以前,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赤腳醫生制度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中國農村衛生工作的三大法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代表了當時國內醫療事業的發展水平,成立於1957的城步縣人民醫院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後,縣人民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衛生人才隊伍不斷髮展壯大。

【現場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譚立明:我來人民醫院工作已經快二十年,這二十年人民醫院的發展是非常大的,剛來醫院的時候,我們外科只有一個科室,內科也只有一個科室,發展到現在的學科非常的精細,從當時的醫療設備,只有簡單的B超,還是黑白的,到現在發展為醫療設備已經擁有了全國比較先進的螺旋CT,核磁共振等先進的醫療設備,醫院的人才從當時的人才的匱乏,發展到現在各個學科人才齊全,醫院從原來開放式的大手術,到現在以微創手術為主的發展,使醫院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為滿足城步人民的健康要求,人民醫院將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改革開放40年,縣人民醫院固定資產增加300倍,年門診量增加了30倍,住院床位數增加4倍,年住院人次增加4倍,年收入增加300倍。現醫院設有病床321張,職能科室40個,醫院建築面積達15571平方米,職工55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20餘人。是衛生部確定的“二級甲等”醫院。2008年以來,縣人民醫院陸續開展了腹腔鏡、宮腔鏡、腎鏡、輸尿管軟鏡、椎間孔鏡、鼻內鏡、耳內鏡等各領域的微創手術,開闢微創手術新天地,醫院發展進入到一個快車道。

目前,縣人民院繼續深化醫改,進一步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努力加快推進健康城步建設,不斷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