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保價、降價、漲價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201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發佈之後,補貼退坡已經確定,和2018年相同的是都設置有過渡期。該補貼退坡政策發佈之後,各路廠家也紛紛發佈了旗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調整政策,有保價的,典型代表就是比亞迪;也有漲價的,典型代表:歐拉;長安新能源對於旗下的三款新能源車型分別實施了漲價(逸動EV)、保價(CS15 EV)和降價(CS75 PHEV)。下面,小編就根據不同新能源主機廠的價格調整策略,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背後的動機。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保價、降價、漲價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漲價

對於過渡期就開始漲價的車型,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有以下幾點:

1. 手上有大把的訂單,按照現有的庫存,交付完全沒有問題,等產銷恢復正常之後再重新調整價格;

2. 手上雖然沒有大把訂單,但前期庫存基本已經消耗完畢,就漲價一波,吸引流量和曝光;

3. 在補貼政策沒有公佈之前,就已經宣佈保價政策,現在政策公佈之後,為了安撫前期下定用戶,就漲一波,從而避免這些下定用戶大面積退訂情況的發生;

4. 先漲價一波,為後續讓價促銷騰挪出空間。

不同的車型,可能情況會有所差異,之前宣佈漲價的小鵬G3和威馬EX5其實就是典型的第三種情況。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保價、降價、漲價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保價

相信,過渡期之內,絕大部分新能源主機廠會選擇“保價”的政策,畢竟過渡期內,如果不抓住機會上牌零售的話,過渡期一過,可能面臨的損失會更大。

很多車型的補貼損失確實還是挺大的,如果加上過渡期之後,地補取消的影響,以比亞迪元EV360為例,過渡期之後,面臨的補貼損失高達2.25萬。很多車型繼續採取保價的政策進行售賣,其實誠意還是有的。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保價、降價、漲價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降價

很多主機廠並不願意以“官方”的姿態對外進行降價,畢竟“官降”對於其他車型的影響都會很大。所以,當某款新能源車型庫存很大時,主機廠都會出臺相應的商務政策,引導經銷商進行讓價促銷,從而讓補貼損失最小。

至於長安CS75 PHEV,自從去年9月12日上市以來,銷量爬坡一直很不理想,去年單月最高銷量也就只有260臺,去年累計銷量也就只有789臺,此次官降,也是希望能夠扭轉銷量頹勢。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保價、降價、漲價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小結

絕大部分傳統新能源主機廠都是採用經銷商的模式,所以終端零售價,基本還是掌握的經銷商4S店手裡,最終的價格調整,都是受制於經銷商的庫存深度和訂單,即供需關係。當然,如果廠家利用合適的商務政策引導,還是可以對終端價格施加影響的。

同時,不管是採取漲價、降價還是保價,最終目的就只有一個:銷量!

歡迎關注《汽車情報網》,專業的汽車自媒體,這裡只有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