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暖 大宗交易成“富礦”

自2月市場迅速回暖之後,上市公司股東大額減持頻現。對於持股較多的大股東而言,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實現減持,相比競價交易更為便捷,但也不得不付出一些額外的“代價”。

這種熱鬧也反映在市場上,一大宗交易接盤方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近期生意火爆,有不少大宗交易接盤方一度額度告急。

大宗交易規模攀升

記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2019年以來大宗交易規模出現較大攀升,1月滬深兩市大宗交易成交額達到234.46億元,2月達到499.68億元,3月是377.54億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正是市場回暖最為迅速的2月份,大宗交易成交規模達到近500億元。因此,分析人士指出,越是市場火熱的時候,大股東急於套現而進行減持的慾望也就愈發強烈。

3月也發生了較多通過大宗交易而實現套現的案例。如3月28日,中興通訊(港股00763)控股股東就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約佔該公司總股本1.92%的股票,合計總金額高達19億元。而通過後續的大宗交易明細發現,該筆交易的折價率達到18.2%。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3月以來,有6家公司大宗交易的累計成交規模超過10億元。中興通訊以19.36億元高居榜首,立訊精密以16.26億元次之,青島海爾則以15.85億元排行第三。

上述3家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漲幅都極為可觀。如中興通訊2月以來最高漲幅一度超過50%,立訊精密1月初以來的最高漲幅超過90%,青島海爾1月初以來的最高漲幅也達到35%以上。

在股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擁有較多股份的大股東有較高減持慾望也就好理解了。

接盤方額度告急

“這兩個月大宗交易分外熱鬧,我每天都會接到好多詢問是否接大宗交易的電話。不過我們也會‘挑票’,質量不好或者折扣不大的票我們一般不接,畢竟要鎖定6個月。而且據我所知,有一些大宗交易接盤方都已經快沒有額度了。”深圳一大宗交易人士黃鵬(化名)透露,他們這兩個月的業務量相比前兩年突飛猛進。

而另一因2017年減持新規出臺而放棄做大宗交易業務的人士也坦言:“減持新規出來後,我就基本不做大宗交易了,因為沒什麼賺頭。但最近市場好了,減持方也多,我都打算重操舊業了。”

一券商營業部人士就表示,在這個背景下,接盤方的議價權會更強,能拿到更大折扣:“主要還是看大股東是不是急缺錢,另外就看這個票的質地。現在我們接大宗,要麼是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或者與實際控制人是一致行動人;對另外一些小股東,尤其是想直接減持掉的,沒有人願意接。”

黃鵬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目前已經不接“買斷式”的大宗交易減持業務了。“我們現在做大宗交易主要是兩塊業務,一塊是幫助大股東做代持,與大股東簽署回購協議,同時保證我們年化收益率在12%;另一塊就是幫助大股東慢慢減持,即我們接盤期滿6個月以後一點點賣出去,但這就需要大股東跟我們簽署兜底和保底收益的協議,而且折扣都要在九成以下。”

火熱背後有“肥肉”

記者梳理近期上市公司發佈的股東減持計劃公告發現,其在選擇減持方式時絕大部分都選擇了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兩種方式。事實上,大宗交易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一個絕佳工具。

根據減持新規,上市公司大股東或特定股東大宗交易在連續9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不能超過公司總股份的2%,即大宗交易一年可減持8%左右,而集中競價交易一年僅能減持4%。因此,對於大股東和特定股東而言,新規下大宗交易比競價交易每年有多一倍的減持比例,對有特定退出需求的股東而言,大宗交易會是更理想的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主要有三大便利:一是有利於大股東減持實現一步到位,二是減少對股價的衝擊並規避價格風險,三是省去二級市場分批減持操作的繁雜。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減持避稅。記者獲得的一份大宗交易接盤方案顯示,該方案可以幫助大股東在減持時大大降低稅負:“我們可以為上市公司股東辦理合理合法避稅,避稅幅度很大。一般避稅根據客戶當年的稅額大小,避稅比例從90%-98%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交易對機構同樣大有益處。在一些大宗交易的明細之中,買方席位常常有機構專用席位出沒。尤其是在中興通訊以及立訊精密的減持過程中,機構專用席位佔了絕大部分。因此,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享受折價受讓的大宗交易成為機構低價吸籌、博取階段性收益的一個途徑。

對於後續的大宗交易業務,前述券商營業部人士直言:“大宗交易是一塊肥肉,我們不能放過。”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