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歷史中的青幫是怎樣的存在?

駐足小站看歷史


青幫源於洪門,創立於雍正年間,在民國時期到達發展巔峰。

大明被滿清滅亡後,明朝舊臣就成立了一個反清組織,因為朱元璋號“洪武”,所以這個組織就取名洪門。洪門開山鼻祖是朱洪竺,軍師是陳近南,軍事首領是鄭成功,初期主要成員是少林寺的和尚,以傳教為掩護,廣收會眾。


後來洪門被康熙使計予以重創,洪門被迫分散。其中有個陳近南就組織了天地會,鄭成功跑到他父親的老巢臺灣,繼續反清。

到了雍正年間,清朝重視農業,全國大建糧倉,於是雍正就出皇榜招收漕運。這時有三個洪門弟子翁巖、錢堅、潘清就揭了榜,並創立了漕運組織,取名青幫,翁、錢、潘就成了青幫開幫之祖。


由於青幫源自洪門,所以還是供奉禪門祖師,以禪教的教義約束幫眾。翁、錢二祖去世後,潘祖覺得僅靠教義難以管理日漸壯大的隊伍,於是就實行家族式管理,設立家廟,制定家規家法。此後入幫,平輩之間不再是師兄弟關係,而是以兄弟相稱,這點有別於洪門。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全國,青幫的漕運生意大受影響,收入銳減,青幫由此陷入低谷期。到了光緒帝的時候,朝廷取消了漕運,徹底斷了青幫的糧,水路沒的玩了,青幫弟子只得上岸討生活。


到了清末,上海發展成了最大的通商口岸,海運興起,大批的青幫弟子湧進了上海。到了花花世界的上海,為了搶奪地盤,青幫不再侷限漕運的行當,家規家法也大都還給了祖師爺,開始廣收門徒。開始從事販毒、開妓院、開賭場、綁架勒索等勾當,青幫也就成了黑幫。


由於青幫人員眾多,遍及各行各業,青幫逐漸成為各方勢力爭相追捧的對象。到了民國時期,青幫在黃金榮、杜月笙的帶領下,開始涉入政治,結交軍閥,販賣軍火,甚至幫國民黨收集情報。這個時期的青幫發展也到達了巔峰時期。


解放後,中國政府開始掃黑,大部分青幫分子都洗腳上岸了,少部分逃到了臺灣、美國開枝散葉。



花木童說史


青紅幫一脈兩支,都是從民間秘密組織“天地會”裡分出來的,兩家都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

明末,清兵入關,崇禎帝自縊煤山,史可法在揚州血戰不屈,最終兵敗殉國。史可法部下有一幕僚洪英,此人是崇禎四年的進士,史可法殉國後,他扛起反清旗號,召集各地仁人志士,不久便拉出一支兩萬人的隊伍。

順治二年五月十三日,洪英身受重傷,死於三叉河,臨終前命蔡德忠等南下福建,投靠鄭成功。

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退守臺灣,招兵買馬,徐圖反攻清廷。清睿親王多爾袞使用反間計,散佈“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攻心言論,鄭成功帳下謀士集議,創設“漢留”,開山立堂,定名“金臺山”、“明倫堂”,軍營之中,一律兄弟稱呼,共同以“反清復明”為宗旨。

為了聯絡志士,擴大反清力量,鄭成功派大將陳近南赴珠江流域,萬雲龍往黃河流域,蔡德英等五人到長江流域,深入民間,反清復明。

陳近南因為語言不通,地方不熟,遂將珠江流域的話事權交給蔡德英等人,自己則遠走雲南、貴州、四川,在湖北襄陽附近的白鶴洞以修道為掩護,召集志士,共籌大舉。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陳近南與眾志士在紅花亭歃血為盟,兄弟結義。當晚夜色朦朧,天發紅光,眾人驚異,以為天意相成,遂號“洪家大會”,揭竿起義。

這便是洪門的由來。

康熙二十年,鄭成功嗣子鄭經病死,鄭克塽繼位。兩年後,施琅攻佔臺灣,鄭克塽兵敗後將洪門弟兄花名冊、規章(俗稱海底),以及鄭成功“延平郡王招討大元帥印”,藏入鐵箱,沉入海底。

誰曾想,天意不滅。

四川藥材商人郭永泰,以經商為掩護,由川入閩,試圖聯絡洪門。一日,他到達金門,借宿在一戶漁民家,不經意間,他忽然看到漁民家的米缸蓋上赫然有“漢留”規程和海底,於是急忙追問。

漁民告訴他,他曾在臺灣近海撈出過鐵箱,其中有一枚“大元帥印”,他以十兩紋銀賣給了鄰家。

郭永泰隨即出大價錢將“大元帥印”贖回,然後帶返四川,之後洪門弟兄,身上所攜憑證,一律蓋用此印,在他們的江湖秘語中,這叫“寶”。因為無法把憑證發到每個兄弟手裡,洪門又制訂了許多暗號,行話叫“海底“,見面盤問,必須對答如流,這便叫”有寶獻寶,無寶盤考。“

乾隆年間,天地會中人翁德正、錢德慧、潘德林,趁清廷困於盜賊遍地,漕運受阻,徵募督辦漕運人員之機,到京城揭了皇榜,他們建議清廷組織“青幫”,承攬漕運,以與“洪門”對抗。

他們提出“替天行道,戴發修行”的口號,表面上說替清廷行道,實際上是替天地會行道。

清廷因為形勢所需,沒有深究,允准立幫。

翁錢潘三位反間計成後,隨即打著奉旨督辦漕運的幌子,組建青幫,他們尊達摩菩提祖師為始祖,慧可禪師為二祖,僧燦禪師為三祖,道信禪師為四祖,弘信禪師為五祖、慧能禪師為六祖,再往下還有一眾祖師,直到排到翁、錢、潘三祖。

除去尊祖,青幫又定下金祖清源禪師演傳的二十四代法字,亦即二十四輩排行,也就是自清源禪師往下數:“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大通悟學。”

翁錢潘三位德組織能力極強,於是青幫發展迅速,不久便遍佈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省份,擁有幫頭(分支)一百二十八幫半,船隻九千九百九十九艘半。

一般來說,青幫組織嚴密,於有清一代,處於半公開狀態,處境沒有洪門險惡,但其聲勢,卻遠沒有洪門浩大。

這主要是兩個幫派的特點決定的。

青幫講究宗派尊卑,有師徒如父子之說,因此形成了“青幫一條線”。

洪門崇尚手足義氣,他們尊奉的三把半香,一是羊角哀左伯桃生死全交;二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將,半把香名為瓦崗威風。因為幫內“兄不大,弟不小”,所以洪門又有“洪幫一大片”之說。

青幫因為承攬漕運,早先開香堂都在船上,凡在船上進香堂的都稱為“方門”;後來改在陸上收徒後,為了保密,每次都是在荒郊野外的孤廟裡進香堂,這種叫“圓門”。

鴉片戰爭後,因為列強的艦船打開了海運的局面,漕運開始逐漸沒落。

1855年,黃河發生洪災,運河改道,漕運被迫完全終止,大批身在青幫的漕運水手失業。

就在青幫行將瓦解時,蘇北地區出現了一個名叫安清道友的新青幫組織,靠偷運私鹽,這個組織為青幫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的傳奇人物便是江湖諢號“徐老虎”的徐寶山。

徐寶山死後,大批青幫弟子轉戰上海灘,其中最具江湖號召力的即是徐寶山的兩大得意弟子:張仁奎、高世奎。

為了生存發展,此時的青幫吸納門徒時再不固守漕運人員的界限,三教九流皆可加入。營生也隨之徹底罪惡化,販毒、賭博、開妓院、走私軍火、行劫窩贓、販賣人口、綁票勒索——幾乎囊括了所有弄黑錢的手段。

民國初年,上海青幫輩分最高的是“大”字輩的老頭子,如張仁奎、高世奎、樊瑾成、袁克文、張樹聲等等,但總共也就十幾位。

其中不凡顯赫人物,如袁克文乃袁世凱二公子,清末民初的大名士;張樹聲乃西北軍的著名將領。

但要說真正讓青幫變成民國幫會龍頭的還是杜月笙。

杜月笙加入青幫時,在輩分上只是倒數第二的”悟“字輩,但靠著會做人,能辦事,八面玲瓏,上下通吃的手段,短短十幾年便將青幫的幫會勢力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青幫以來三百餘年,其幫內第一人的尊位,是民國時期公認的。

黑句本目前正在推出新專欄《杜月笙108堂江湖智慧課》,對青幫杜月笙感興趣的,不妨看看去。

那裡的江湖風雲講的透徹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