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兩年 我在科研道路上培養的7種能力

不知不覺中讀博已兩年,從開始考上的欣喜,再到如今的平靜,於寫作中不斷的思考,於經歷中不斷反省,慢慢懂得,不論在科研的道路上或是夢想的追求過程中,有些能力是我們必須要培養的,它們很重要,但卻是多數人所不具備的。

讀博兩年 我在科研道路上培養的7種能力

1、用語言準確表達想法的能力。

有人說這不就是張嘴說話嗎?的確,只要不是啞巴都有這個能力。然而要想準確、順暢地與人進行語言溝通並非易事,它要求說話者不僅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較強的口頭語言組織能力,能說、會說、敢說。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助你建立人際關係,但多數人都缺乏這項技能。

比如,實驗室裡有位學長,可能由於長時間的處於自我封閉搞研究的狀態,加上性格偏內向,在博士論文開題時,他的PPT彙報展示大部分都是以文字為主,目光時刻不離開屏幕,就好像是“自我陶醉”般的演講,當評委問及一些專業問題時,他又緊張的語無倫次,甚至說“我研究的東西你們不懂...”這就讓在場的人很尷尬,也被很多老闆品頭論足,最終以失敗告終。

2、獨處的能力。

記得初到南京的一個深秋的下午,天氣陰沉,我懷揣著複習考博的書和筆記本獨自走向常去的咖啡店。滿眼光禿禿的樹枝,目光冷漠的路人,還有獨自南下的孤寂讓我的心情差到了極點,那時的寂寞變成了一種真切的生理疼痛,壓碎我的肋骨,讓心臟和肺都停止工作。也正是這種寂寞讓我學會了獨處。

從18歲留學,一直獨自學習,工作,都是十分孤獨的體驗。有時會把自己關在一個空房間裡,5分鐘,10分鐘,半小時...不帶手機,不看電腦,說不定就會被自己內心那吵著要發言的聲音所驚訝的。你在寂寞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會做什麼,這樣的觀察可以很好的幫助你瞭解自己是誰。

人生許多時候都是孤獨的,獨處時,你是選擇一些有趣的遊戲以打發時間,還是讀一本好書涵養心靈;是習慣懊悔昨日之非,還是喜歡暢想明日之美?無論怎樣,只要你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活得充實而快樂,那麼你就已經獲得了這一能力。

3、掙脫羊群效應的能力。

一群羊面前放著一個柵欄,領頭羊跳過去後,後面的羊也跟著一隻只跳過去,但當柵欄突然被移開,後面的羊還是繼續跳過去,好像柵欄還在一樣,這就是“羊群效應”。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知識管理上,許多人都習慣了盲目接受,人云亦云,懶於質疑,不敢推翻所謂的權威。其實,人類的智慧比羊不知高出多少倍,然而“羊群效應”卻在很多人身上根深蒂固。

4、快速恢復的能力。

從失敗的實驗中走起來,把失敗的教訓化成下一次崛起的動力;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向昔日的戀人道一聲祝福,然後開始一段新的情感旅程。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你學會了自我療傷,快速恢復,那麼,即使你沒有得到常人眼裡的成功,也已然是一個真正的強者了。

5、學會放手的能力。

起初,你懷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走像世界,並且以為世界會給你相同的回報;也許,你對世界充滿了愛,可是有些東西並不屬於你,你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這時,你要懂得轉換自己的目標,改變計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會放手是對自己的善待,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6、“與眾不同”的能力。

到了研究生階段,我們必須開始專注於一門學科的學習與鑽研,與之相對應的是要寫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論文,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查閱大量的書籍和文獻,總覺得前人做了很多工作,可當下筆時,卻不知如何撰寫,尤其是想“與眾不同”。感覺很難提出什麼很高的觀點,只能把前人的想法拿來實現,當老闆說你去實現別人的算法什麼的,只能算作某次課堂實驗作業。因此我建議,多從側面看待問題,發現新的問題,用新的辦法解決老問題。

我的方法是,分幾步走。

(1)先自己找個興趣點,然後儘可能靠自己寫出一篇包含自己想法的筆記,寫出來的成果,儘管等到後來再看基本上都是非常幼稚的。

(2)蒐集大量相關文獻,分類整理,剔除對於研究意義不大的文獻。

(3)大量閱讀蒐集到文獻,你在閱讀學習這些文獻的時候,不可能沒有任何想法,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想法會逐步增多,也會發現在第一步自己寫的文章很多幼稚浮淺的地方,進而取捨掉一部分,同時在學習別人成果的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批判。

(4)就是整理出自己的讀後感,將讀後感和自己在第一步的筆記,以及自己選題的初衷結合起來。儘可能的多製造出文章的創新點,閃光點。最後形成一篇主題明確,個性鮮明的文章。

總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後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讓自己做得比別人都要好,成為那個領域裡的狀元,即使那個領域並不是熱門。因為這是在茫茫人海中,讓別人很快看到你、記住你、找到你最好的招牌,也是你收穫快樂、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

7、自律的能力。

自律指的是讓你的想法決定你的行為,而不是以你的情緒。自律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實際工作、學習中努力克服不利於自己的恐懼、猶豫、懶惰等;一方面應善於在實際行動中抑制衝動行為。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能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時候,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時候。因此,用理性的目標似乎不能解決感性的問題,然而卻可以改善。

我認為我們可以試著做一些“磨練法則”。“磨練法則”對於培養克己自律的能力至關重要。舉個列子,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在被問起是如何征服這世界最高峰時,希拉里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這種優秀的品質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實際上,你也完全可以從每天去做一些並不喜歡的或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開始,在“磨練法則”的作用下,開發出自己更強的自律能力。

而我可以給你最有效方便實際的建議是每天早上做5公里慢跑。不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都要堅持。早上在床上的每一分鐘都是如此讓人珍惜,特別是冬天賴在被窩裡為起床做著激烈的思想鬥爭,而且長跑又艱苦又乏味,還會讓人腰痠背痛,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苦差事,所以在這過程中你就可以得到磨練,從一開始的新鮮到討厭到痛苦到渺茫,你可以想想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一句話,來解釋如何做到克己自制:“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裡並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這就是養成自覺習慣的黃金定律。”只要你堅持,隨著身體狀況的慢慢變好,跑步逐漸變得輕鬆起來,跑步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麼恐怖了,儘管早起仍然有點兒困難,有點兒費勁,但似乎可以克服。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然,到最後清晨成了一個習慣,成了日常行為的一個部分,不用強迫自己,每天的晨跑成為了自然而然的習慣。這樣通過每天跑步的“磨練”,使你的自律能力、決心、意志、承諾、效率、自信、自尊都得到鍛鍊和提高。

你也可以練習一種樂器,堅持閱讀或是寫作,和朋友通信或寫郵件等等同樣適用。選擇怎樣的苦差事本身並不重要,堅持才是問題的關鍵。長此以往,即使最初的熱情退去,你仍然繼續完成一個想法或者項目;即使你非常想躺在舒適的床上再睡一會兒,但還是立即起身去開始一天的工作;即使面對誘惑,你依然能夠堅定地說“不”。那麼,你就已經擁有了自律的能力,而它也是實現任何夢想的前提。

讀博兩年 我在科研道路上培養的7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