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到底在听什么?

燕子李三fighting


听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教研,即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个人或团队研究,从而得到解决或改良方案,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听课就是听别的教师讲课,坐在课堂上或通过其它方式观看。首先听课教师也需要进行备课,提前了解所听课的内容,思考这节课如果自己来上会怎么处理;其次听课教师需要进行听课记录,将课堂45分钟内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思考;第三听课教师需要进行评课交流,即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作为听课者,也存在几种身份不同,第一是以同行身份听课,第二是以评委身份听课,第三是以学习者身份听课。多数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听课属于第一种。

听课过程中,需要记录的内容很多,例如课堂环节的设置与处理,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理清教学思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了解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了解课堂气氛。通常听课者之间的观察角度不一样,那么多个听课者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意见通常会全面一些,对授课教师的帮助极大。


爱数学做数学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20多年来,我每年都会坚持听一些课。当然,我们的听课主要是教研课以及外出学习时听课。

每一学期学校教研活动的安排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学校年轻的语文老师比较少,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教研课。 其实我认为听课,我更喜欢听随堂课,只是听随堂课的机会却不是很多。因为所以的公开课,教研课老师们都希望把自己和学生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出来,表演的成分就会比较多,很多时候已经失去了课堂本来的面貌。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懒的原因吧,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学校派我到县上参加竞教活动,我当时在学校里上了一遍,请了教办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进行指导,指导了之后我却不愿再上第二遍。 因为我实在不希望把公开课上成是表演课。

那么听课,我们应当听什么呢?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我就重点谈谈我对听语文课的一些感受。

1、听老师的活动。

老师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听老师的活动。

(1)关注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特别喜欢听一个语文老师的课,他每节课的导入形式都不一样,一上课,我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2)听环节怎么设计,每个环节怎样自然过渡。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好的课肯定非常注重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以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

好的语文课会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的活动。

(3)听老师如何进行课堂小结。一堂课的小结非常重要,它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进行了总结,还会对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4)听老师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是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的。

(5)听老师的板书设计。

巧妙,合理,科学的板书,对孩子们掌握知识要点非常重要。

(6)听老师对课堂生成的处理。

如果说公开课,竞教课是表演课,那么课堂生成则是表演当中的插曲,课堂生成,更能反映老师的能力。


2、听学生如何学习。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舞台应当交给学生。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是怎样落实到位的。

(1)关注学生各项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在课堂上都应该有所体现,有所提高。

(2)听学生的听课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当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孩子们是不是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讨论的时候是不是在积极发言;汇报交流时是不是在清楚地表达;其他同学是不是在认真的倾听。我想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关注。

(3)听学习的效果。

一节课是不是有效的,是不是高效的,往往在学生身上能够得到体现。

(4)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不管是什么样的课,不管是谁的课,课堂上一定有精彩的部分,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都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要能够捕捉别人的优点,在工作中学习、发扬,而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进行借鉴,避免自己也出现类似的错误。

如果让听课不流于形式,让听课常态化, 会更有利于老师的进步。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到底听什么?

从当师范学生时第一次老师组织我们去三中听课,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记得第一次听课总结,带队老师收了我们的听课记录,看过一轮后说:同学们啊,你们真的不懂听课啊,记住你们是老师,不是学生,听课要听什么,你们要懂得啊。

那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听了大几百节课,主要还是听本专业数学课多,刚毕业当老师那几年,真的不懂听什么。

后来随着听课越来越多,自己学习和积累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自我反思,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结那么多年的听课历程,我讲一下教师听课到底听什么?也许我写得不够专业,也不喜欢用专业术语,希望大家能看得懂。

第一,看授课教师的教态如何。

第二,看授课老师是否全堂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第三,看授课老师是否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看授课老师对课堂出现的教学突发问题(包括事故和备课中没备到的,学生突然提问的内容)是否从容处理。

第五,授课老师讲授这节课跟自己或其他老师比有什么亮点。

第六,授课教师上课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总之一句话,听课就是为了听授课老师讲得好的地方,然后自我反思,如果是我这样讲课,会不会更好。

最后,我还是想跟年轻教师们讲一下上新课的问题,记住这几个,也许对你成长会有帮助(针对初中数学)。

第一,讲授新课前必须布置并批改好本节课的基础习题(包括课本练习题和学生资料中预习部分的练习),做到心中了解学生预习这节课还有哪些没有掌握。

第二,别搞什么精彩的新课引入,那都是些花花肠子,没多大用处,毕竟学生专注度就那么10分钟,你引入都花了5分钟,剩下5分钟你能讲完重点?你能突破难点?

第三,别在讲授新课的这节课中讲难度很大的题目,特别是综合性很强和拓展性强的题目,即使是重点班,也没有多少个学生能在15分钟内完成一道难题,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我从教以来,很少有哪次考试自己的科目成绩在同类班级中低过前两名,多数是第一名。我就是遵守这三点,当然如何上好一节课,还有很多要讲。

喜欢的点关注,关注后点私聊,私聊必回。


宾哥数学


尽管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了,我还是想说说我自己教书17年来对听课这件事的心得。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教师,学校要求我们要去听一些老教师的课,那时候带着一腔热情走上讲台,非常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好,所以听课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听了很多课,感觉得益不大,那时候总感觉听的课都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能学习。现在想想,那时候太年轻,刚刚参加工作,过于急于求成,也不懂得听课到底要听什么。

工作时间长了以后,自己也有自己的一套上课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自我感觉也挺不错的。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热情,听课变成了完成任务。而且,越来越怕听课,宁愿上两节课也不想去听一节课,坐那40分钟很是煎熬。自我解剖,这是因为自己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是非常糟糕的事。其实,这个时候自己还是没有真正体会到听课的好处。

直到三年前去参加一个培训,非常感谢给我们上课的导师,一下子让我懂得了语文老师听课大概要听些什么,回到自己的学校参加听课就很认真了,并且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落到了实处,这样一来,听课能听出自己的见解,评课的时候也有自己的视角。以语文课为例,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说一下我自己认为听课主要要听些什么吧。

首先,听课之前要做好准备,知道自己要听的是哪篇课文,如果是自己上会怎么上,先做一个备课。准备的时候要考虑到是课赛还是常规教学。为什么呢?因为课赛基本上都是表演课,一节课要完成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一个点来上,而且追求形式的东西比较多。而常规课,只是老师间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比较真实的体现老师平时上课是怎么上的。我个人更喜欢听老师平时上课,那才是真真实实的上课。建议不要只听一节课,连续听完一篇课文,两三个课时,这样比较好。

其次,如果是课赛听课,那就主要看上课教师目标明不明确,有没有抓住一个点深入下去,有没有生成性的思想,不管是课赛还是平时上课,好的课一定是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课赛还要看这个老师课堂的完整性,有没有完成课赛的要求。平时上课就不用要求完整性,只需要关注这个老师在这堂课讲的内容怎么样,学生反应好不好,不管用什么方法,明白易懂就是好的。

最后,我觉得也是我最想说的,不管我们听的课讲的好不好,只要端正态度去听,都能有所收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长补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听了一堂不太好的课,也可以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希望能和爱好教书的老师们一起多多探讨,谢谢!


指间线传情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师傅和非常好的科组,我们科组的6个老师中4个来自华南师范大学,2个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我们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科组所有老师的课都是对外公开的。

毕业第4年了,我依旧天天听我师傅的课。

而且我也欢迎其他老师随时来听我的课。

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料一定要多。

所有我们去听课基本上就是听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讲了哪些史料,还有老师怎么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汇编,怎么对知识进行梳理。

尤其是高考复习阶段,一二轮的思路都有很大的不同。

多听老教师的课,他们有经验,高考备考千万不能备跑偏了。


王小婉的思与行


非常高兴可以分享我的观点!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说得高大上一点儿,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开课”,想必大家上学的那会儿都非常喜欢上“公开课”吧,我上学的时候每次课间发现后排多了几个凳子,就知道下节课早上公开课啦,上公开课的时候任课老师都变得“异常”温柔,整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面带微笑,教学的内容也变得比平时丰富有趣,学生们也会变得非常乖巧,积极性也会非常高。那么教师之间经常相互听课的原因有哪些呢?

(图片源于网络)

一、教学考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教学考核,这就要求老师们准备一次公开课,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通过公开课来评价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促进老师们教学水平的进步。

二、相互学习

因为相互学习而相互听课在中小学是非常常见的,每一个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班级教好,争取在评优的时候拿到好的名次。特别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或者在实习期的老师,都会经常去听资质高的老师讲课,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资历高的老师去听实习期或者新上任的老师们讲课,帮他们找出教学过程当中的不足或者知识点讲解的漏洞。这是老师们之间的另一种交流方式。

……………………………………………………………………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我是“地理界的小学生”,随时欢迎您的关注😘😘


地理界的小学生


我是一个学生,现在是大学,平时上课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后面,所以,有听课的老师过来,我也是知道在干嘛的。

在我看来,大学老师之间的听课,更多的是过来捧捧场,你听听他的,他听听你的,因为教师和高中的不一样,座位比较多,所以,老师也是跟学生一样,找个位置坐下来听,而不是像高中的时候,拿个凳子坐在后面听。

老师听课呢,他会带个笔记,记下来这一节课他听到的内容,好像是得做报告什么的吧,有的老师可能会全程比较认真,有的老师则没怎么放在心上,有时还拿出手机看看呢。

我在高中的时候呢,也碰到其他老师听课,任课的老师会提前和我们打招呼,说他提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踊跃举手发言。还说平时怎么样我不问,但其他老师来听课的时候,一定要给我面子,不要乱哄哄的,等等吧。反正我觉得就是有点敷衍的意思。



行者雷穷游中国


在私立学校干了三年,什么组内听课,班级老师听课,青年教师大奖赛听课,基本每周都有。首先,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尤其是刚毕业老师,听课是很重要的,多听组内校内优秀教师的课,可以学到很多。比如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对课堂节奏的掌控,还能学到课堂的语言艺术,找到自己的不足等等。我刚毕业的时候,初次站上讲台,总感觉讲的很多,太累了,效果还不好,所以后来跟着学科组长听了一学期的课,感觉是真的不一样。所以能听优秀老师的课,对自己的教学成长真的很有帮助。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多听听。当然,有的老师不喜欢被别人听课,这个需要提前打好招呼哦,避免尴尬。

当然,学校里也会有些硬性的听课标准。而我们似乎对硬性的东西都不会太感兴趣,所以有些老师过去听课完全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是强制的。


陆超老师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教学实录: 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课堂听课评价

1.记时间分配。 在听课过程中,对各部分的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要做好记录。因为通过时间记录可以判定该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2.记语言评价。 讲解语言是否规范、条理、生动、形象,有无明显的口误;课堂即时评价是否及时到位,能否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3.记师生活动。 教师如何参与教学活动,有效解决课堂偶发事件,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能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始终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

4.记组织教学环节。 要记好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如何组织各部分教学、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等,完成新授课如何分组练习,分几个层次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等。能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来选择、确定教学方式以及教法手段。

5.记教学组织方式。 认真记录讲课人如何组织教学、分组轮换的形式,学生练习次数,怎样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如何承接过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主题明确,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保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

6.记场地布置。 如果认为场地布置科学合理、安全,器材做到一物多用,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与作用,可以把主要安排形式记下来。 另外还要把自己当时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先记下来,虚心向他人请教。做到这几个方面,博采众长,做好听课记录,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写听课记录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取他人精华,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听课笔记呢?

我认为:

一是听课之前的准备工作 听课之前一定要熟悉对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自己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如果是所听与专题有关的公开课,听课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专题有关的理论,便于在听专题性的研讨课、观摩课时,透过“热闹”看“门道”。如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方法独特,自成体系,合影偶尔听一课,就很难领会真谛,倘若先读他的专著,便于工作可由点及面,通过课堂上的具体“情景”取到“真经”。

二是记框架结构 任何一位教师,为了把一节课上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条理清晰,都会安排好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课型的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例如: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是采用何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动机;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与学生已知的经验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生活、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提出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是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程的等,把教学过程的导语、提问、过渡、结语记载下来,以便自己从中体会,有所领悟与收获。

三是记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根据教学要求,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和图形,提纲挈领的把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的一种形式,板书是反映教学水平的镜子,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它凝聚授课人的心血,板书设计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它具有开启学生的思路,理清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直观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学会学习,自觉的去掌握知识。在记板书时,必需要注意板书的先后顺序,便于自己思考,体会使用这种方法的妙处。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四是要思考。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说明一点: 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说明一点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取之处可取之处。


数学严老师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非常的好奇,教师们互相听课,到底是在听什么?从小学开始,就有教师互相听课,到了大学里也还有教师在听课。有什么好听的啊。

如果说是在听别的老师上课的方法,提升自己,我觉得都是在胡扯。同一个学校里的老师,大家都是在隔壁班,老师之间的水平,教学的方法大家还不清楚吗。还需要特意去教室里听一节课呢,而且听一节课就能够学到了吗?这恐怕不太现实。

所以我觉得教师们互相听课更多的是一种考核,一种任务和形式主义罢了。老教师对于新教师,“上级领导”对于普通教师的考核。新来的老师可能业务不熟练,会有一个考核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可以通过相互听课的方式来进行,从听课中发现问题,被反馈到上课老师那里去。



企业有任务指标,学校里面自然也会有。只不过是叫法不一样而已,叫做“相互学习”。但是落实到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任务。每个学期必须要完成多少次的任务指标,期末还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其实不过是浪费彼此的时间罢了,有多少人用心听课,我曾看见过一个听课老师,一节课下来,听课记录本上写了几首诗,画了一幅图,与上课的内容毫无关系。


至于形式主义,我觉得大家都明白。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如果有老师要过来听课,任课老师就会跟我们提前打好招呼,让我们在有老师听课的时候表现好来。有时候会指定班上的一些人在听课的那天起来回答问题,当然这些学生都是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喜爱的人才能够担此重任。

有时候如果是“上级领导”来听课,任课老师还会跟我们提前演练一番,先把那天的课程上一遍,把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放出来。要求全班同学踊跃举手发言,当然老师并不会随机抽取,而是早就安排好起来回答问题的人了,只需要大家举手配合就好了,营造一种课堂活跃的假象。

如此虚假,形式主义的听课,还是少一点为妙。大家都很忙,干嘛还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做这些无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