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长期便秘会导致肠癌”……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打开朋友圈或网页,经常能看到各种肿瘤防治“知识”。然而,其中不乏此类危言耸听的虚假信息。

4月10日,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2018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十位专家,针对广泛流传的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一一进行了解读和辟谣。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一:已经抽了半辈子烟,要得肺癌早得了,现在没必要戒烟了。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真相:

80%的肺癌病人是跟吸烟或者吸二手烟息息相关。

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据对美国20万余人的调查,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死亡率高3倍(与吸烟相关的肿瘤、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预期寿命短10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在3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把这10年找补回来,5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找回来6年,由此看来,戒烟确实能够降低肺癌发生的几率。

有明确证据表明,戒烟后肺癌发病的危险性逐年减少,戒烟1-5年后可减半;戒烟10-15年后,肺癌的发病率相当于终生不吸烟者。

另外,吸烟也是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比如胰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以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也跟吸烟密切相关。

所以,吸半辈子烟没有得肺癌,既不意味着以后不得肺癌,也不意味着不得其他肿瘤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一句话: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二: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真相:

“女性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因大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而雌激素偏高是乳腺癌高风险因素之一。”网络上疯传的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多喝豆浆反而有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这是因为豆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不同于人体的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异黄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双向调节功效。

通俗地讲,当雌激素不能满足常规生理活动时,异黄酮就会帮雌性激素。但是当雌性激素太多,对乳腺以及其它脏器带来不好的作用时,它又能对抗雌激素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乳腺癌的目的。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三:没有胃部不舒服就不用做胃镜

病种解读: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胃癌在我国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而且约60%胃癌患者初诊即为中晚期,因此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5年生存率仅为20%。

2015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36.64/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4.58%,其中男性发病率为50.54/10万,女性为24.04/10万。

同期胃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28.38/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38.69/10万,女性为17.51/10万。

在我省,胃癌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真相:

胃癌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科学有效地防治胃癌,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是提高胃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上腹不适、胀气、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如果出现腹痛、贫血、呕血、黑便、体重下降、腹水及黄疸等症状则是晚期胃癌的表现。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无原发胃癌的任何表现,反而以转移性病灶做为首发症状。

胃镜是唯一可以发现癌前病变,确诊早期胃癌的手段。

因此,高危人群在成年后均需要每年检查胃镜1-2次;健康人群在45岁以后推荐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有高危因素则需要增加检查的频次。

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是其能够根治的保证。

因此,广大群众应该提高科学筛查、早期发现疾病的意识,而不是没有胃不舒服的症状就不做胃镜。只有做到不恐惧、不盲从、不迷信,养成到专业、权威医疗机构定期体检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四:长期便秘会导致肠癌

病种解读:

2019年1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分别居男性、女性第四位和第三位,结直肠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

2018年河南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肛门发病率

为17.17/10 万,死亡率为9.23/10万,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5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8.41/10 万,死亡率为 9.88/10 万,女性发病率为15.86/10万,死亡率为 8.54/10万。

谣言真相:

人们时常在广告、宣传单看到:便秘会导致肠癌。因为结肠是一个储存大便的地方,如储存时间长,即所谓的“宿便”,腐败作用就会很强,腐败越厉害,产生有害物质越多,刺激肠黏膜,使肠黏膜诱发癌变的可能性大。便秘、宿便可导致大肠癌(结直肠癌)。

猛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个不择不扣的谣言。

科学研究证明:便秘与结直肠癌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便秘不会导致结直肠癌。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那么哪些高危因素会导致结直肠癌呢?

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历经十几年发展而来。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明确指出:结直肠癌是4种可以有效筛查、早期发现的癌症之一。

对于40岁以上有大便次数多、大便习惯的改变等有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如有一项指标阳性应行结肠镜检查;

对于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人群,每年行1次大便隐血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需行结肠镜检查;

50岁以上人群每年作一次大便隐血化验,每5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等。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美国癌症协会2015年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建议如下:

提倡健康饮食,植物蔬菜水果,每天最好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选择不含糖的纯谷类制品及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食物;

减少红肉的摄入(猪肉、牛肉、羊肉等),特别是肥肉;

坚持每天锻炼,注意控制体重;

减少酒精、香烟摄入。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摄入鱼和鱼油、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钙,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五:长期吃加碘盐会引起甲状腺癌

病种解读:

2018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5.94/10万,死亡率为0.83/10万。

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9位,死亡率未进前十。其中,男性发病率为3.08/10万,死亡率0.69/10万;女性发病率为8.95/10万,死亡率为0.98/10万。

谣言真相:

近年来,常有不实报道,让一些民众谈“碘”色变。其实,碘是十足的“两面派”,吃少了、补多了,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摄入点碘过量、超足量,曾使甲亢发病率一过性增加,使亚临床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加。

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任何研究明确支持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碘摄入有关。甚至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甚至与碘摄入量存在着负相关。因此,

目前民众不必因“癌”拒“碘”、因噎废食。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六: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癌

病种解读:

膀胱癌是指发生于膀胱黏膜的恶性肿瘤。它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省,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9位,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未进前10位。

据2018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河南肿瘤登记地区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8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12%,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08/10万,女性为1.64/10万,同期膀胱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45/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19/10万,女性为0.67/10万。

膀胱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甚至儿童也可能发生。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膀胱癌年龄发病率在4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自45岁开始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49倍。

谣言真相:

膀胱癌的病因复杂,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目前的医学证据表明,憋尿不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

但是,憋尿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经常憋尿可能导致尿失禁、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还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憋尿会使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时可能出现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

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会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造成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

另外,要郑重提醒,一旦出现血尿,应警惕膀胱癌的发生,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七:HPV疫苗可以百分百预防宫颈癌

病种解读:

在我省,子宫颈恶性肿瘤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9位。

据2018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8.8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55%,同期子宫颈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6.45/10万。

谣言真相:

必须郑重指出:注射HPV疫苗的女性,不能100%阻止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尤其不能完全阻止宫颈癌等相关性癌的发生。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人类认知的HPV有200余种亚型,医院常规检测的有38种左右,其中高危亚型有14种,可疑高危5种,低危亚型19种。

女性结婚后一过性感染HPV的几率为80%-90%,大多数女性都会通过自身免疫力将HPV清除出体外,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女性持续感染,而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进而进展为宫颈癌。

除宫颈癌以外,HPV还可以引起阴道癌、肛门癌、外阴癌、阴茎癌和口咽癌。

低危亚型HPV病毒可以引起生殖器疣、咽部乳头瘤病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以上疾病均称为HPV相关性疾病。

这些HPV相关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就是接种HPV疫苗。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有2价、4价和9价疫苗,分别包含了2种、4种和9种HPV亚型,而并非能够预防所有HPV亚型的感染,只能够预防人群中常见亚型中80-90%的感染。

必须要指出的是,HPV疫苗是预防性疫苗,只能预防感染而没有治疗作用,不能将体内已经感染的HPV清除出去,因此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可能已经感染了HPV,这些女性接种HPV疫苗后不能预防以前感染的HPV引起的疾病发展。

因此,即使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应该像其他女性一样,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二级预防,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进行治疗,从而截断癌变的发生和发展。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八:肿瘤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后会把辐射带回家,影响家人健康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利用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从而杀死肿瘤或抑制肿瘤生长。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100多年,常用的射线有X线,β线,质子及重粒子射线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49%的癌症靠手术治愈,40%的癌症要靠放疗治愈,11%的癌症靠化疗治愈。美国统计数据显示:70%的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有35%-40%的患者得到了治愈。

谣言真相:

常用的放疗技术有外照射和内照射,分别也叫远距离照射和近距离照射。

咱们平常说的放疗通常是指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在体外发出射线,就像我们平常晒太阳,射线经过散射和吸收不会停留在人体内继续产生辐射。

近距离照射又分为腔内照射、术中照射、插植、粒子植入、同位素内照射(碘131、锶89等)等。腔内照射、术中照射时放射源要暂时放在病人体腔内或肿瘤内部,治疗结束后医生就会把放射源取出,患者体内就不再有射线。

而粒子植入、同位素内照射的病人,因为放射源留存在体内,会带有辐射,辐射量较大时医生会让病人在隔离病房住上一段时间,待放射源衰减至对周围无害时才可出院回家。

因此,患者放疗后不会把辐射带回家,更不会影响到家人健康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九:噎馒头能自测食管癌

解读者: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外科学博士李鹏

病种解读: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

据2018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34.94/10万,死亡率为 25.3/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1.42/10万,死亡率为25.3/10万,女性发病率28.11/10万,死亡率为19.21/10万。

谣言真相:

噎馒头自测食管癌是靠不住的,更无法及时发现食管癌。

如果吃馒头噎住了,可能是食管本身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管外病变压迫食管造成的,像纵隔肿瘤、恶性肿大淋巴结、淋巴瘤等,都会让患者产生吃馒头“噎”的症状。

某些食管良性疾病也会导致食管狭窄,单靠“噎馒头来自测食管癌”是片面的。

早期食管癌患者大多数没有“噎馒头”的感觉。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会出现“噎馒头”的症状,更有甚者连水都喝不下去,这往往提示食管癌导致的食管狭窄已经非常严重。

这个时候,患者即使能进行手术和放化疗,远期疗效和存活率也较低。

特别要强调,对食管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筛查”是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的科学办法。

据悉,食管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40岁以上,长期饮酒吸烟,直系家属有食管癌或恶性肿瘤病史,具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必看!肿瘤专家“粉碎”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谣言十:喝高档酒、喝药酒保肝,还能预防肝癌

病种解读: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类疾病。

在我省,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4位。据2018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肝癌的发病率为27.05/10 万,死亡率为21.9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36.24/10万,死亡率29.33/10万,女性发病率为17.35/10万,死亡率为14.22/10万。

谣言真相:

不论低档酒、高档酒,还是药酒,其本质都是酒精,酒精摄入人体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对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

2018年9月,《柳叶刀》刊发文章指出,酒精是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饮酒量不论多少都有害健康。

研究显示,2016年,全世界范围内酒精共导致280万人死亡,其中在15岁至49岁人群中,约有十分之一死因与饮酒有关,其中包括与酒精相关的癌症等。

这提醒人们,即使是最低水平的酒精摄入,也会增加健康风险。

肝癌的诱因主要有:乙肝、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水污染,酒精性肝硬化。

研究数据表明,在欧美地区因饮酒导致肝癌的比例高于我国。

2004年,国内的一项区域性病例对照研究也表明重度饮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说,就算高档酒或药酒真的含有所谓的“保肝成分”,只要还有酒精存在,就依然可能诱发肝癌。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