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說史
陰陽酒壺吧。
陰陽酒壺又稱九曲鴛鴦壺或諸葛壺,在野史當中絕對屬於殺人利器。這種酒壺做工極其精巧,一個酒壺裡可以倒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液體來。看似渾然一體,非常普通的酒壺,其實內部藏有暗箱,壺嘴在裡面也是分為兩部分的。通過按動酒壺嘴上的機關,可以控制流出哪一種液體。
至於陰陽酒壺的來歷,民間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戰國時期楚懷王所發明。不過當時這東西是為了裝藥,沒有毒害別人的想法。
但是後來宮廷鬥爭愈發激烈,這種精巧的設計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於是,陰陽酒壺就成了殺人利器。傳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聽政,控制朝政。後來漢惠帝去世,呂后扶持年幼的劉恭上位。為了防止劉恭的生母危機自己的地位,呂后就在後宮大擺宴席的時候,拿出了陰陽酒壺,用裡面的毒酒害死了劉恭生母。
不過,此事僅僅是傳說,無法考證真偽。
在後世的野史話本,以及現在的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酒壺的身影,可以說,陰陽酒壺是一種精巧至極的發明吧。
說到酒壺,再說一個無蓋酒壺吧。
這個無蓋倒注酒壺,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作品。整個壺身和壺蓋是一體的,無法打開。壺底有一個非常小的梅花眼,把酒通過這個梅花眼注入酒壺內,怎麼傾斜酒都不會從梅花眼灑出來。
這絕對是民間燒瓷能工巧匠的精巧發明,歎為觀止。
七追風
大家看到奇技淫巧幾個字後,一定不要想入非非,因為我們這是在說正經事,奇技淫巧也是正經的詞。
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人有哪些奇技淫巧的發明,這些發明在我們後來看來,是不是令我們汗顏的一件事。
馬桶
我們現在用的蹲式馬桶,其實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被聰明的古人們發明出來了。說來真是令人慚愧呀,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在老祖宗發明的東西上,進行的創新。
就像下圖這個樣子的馬桶,正是從梁孝王劉武的墓穴中,挖掘出來的。梁孝王劉武,其實就西漢時期漢景帝的弟弟,竇太后十分寵愛的小兒子梁王劉武,這就是他用的坐便。
想想漢朝的時候,距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時間了,人家就已經用上這麼先進的馬桶了,你看古人的這個發明是不是很不一般,是不是很顯高大上呀。
春凳
看到了吧,這個東西是不是很像一張床,但是又比床窄小多了吧。現在的人,都已經很少用這種春凳了。估計能見到這個東西的人,也很少了。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個東西幾乎是每家必用的產品。
因為古代的時候,屋裡沒有空調,天氣一熱的時候,到晚上人民就可以在戶外乘涼了。但是,在外面乘涼的話,不可能長期站著了,畢竟站時間長了是會累的。
這時候若是有一個能躺的東西,不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情了嗎?
於是,比床小一點,容易搬進搬出的春凳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了這個東西也是可以兩個人在上面一起休息的,至於能在上面幹什麼,你應該懂的。
那麼它為什麼又叫做是春凳呢?
因為春末的時候,天氣就開始熱了,天一熱人民就想起它來,所以,就把它叫做春凳了當然了叫做春凳還有另一種意思,你懂的大家都是聰明人,就不用說的那麼明確了吧。
摺疊椅
這個椅子是不是很別出心裁呀,比現在的一些椅子看上去都要高大上,都要使用的多了吧。不但可以坐、躺、還可以按摩,當然了還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這個椅子多功能摺疊椅其實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被古人們製作出來了。看看是不是可以秒殺現在的任何一種你見過的椅子呢?
可以說在古代只要有了它,吃喝拉撒,在這個椅子上,就能完成了。
話說關於古人哪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看看水見過的最為新穎,最為時髦。
史學達人
奇技淫巧,有人可能會對這個詞存在誤解,其實,這個詞指的是新奇的技藝或作品,古代確實有很多的奇技淫巧,接下來金兔就給大家介紹幾個。
1.木甲藝伶
木甲藝伶,這是個啥?
這個東西出自歷史典籍《列子》中,據該書記載,有一天,周穆王跑去崑山打獵,到了巴蜀一帶,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匠人,這個神秘的匠人給了周穆王一個有趣的物件,這個物件呈人形狀,周穆王要它唱歌它就唱歌,要它跳舞它就跳舞,可謂是神奇無比。
周穆王見其如此配合,很是欣喜,就打算獎勵這個木匠,沒想到這個物件開始調戲起周穆王的愛妾,周穆王大怒,本來覺得是好東西,如今看來,不過是一好色之徒裝扮的。
木匠就對周穆王說,這是個木頭物件,怎麼會是人呢,說完,還親自把物件拆了,裡面全是木頭機關,這下就輪到周穆王傻眼了。
可惜自周穆王後,該技術就失傳了。
2.冰鑑——古代的冰箱
冰鑑是放置冰塊的容器。
20世紀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銅製的冰鑑,令當時的考古人員頗為驚歎,因為它有著類似現在冰箱和空調的作用。
冰鑑多為木製或青銅製,使用前,先往冰鑑中放入冰塊,再放置食物,起到冰箱的作用。
冰鑑的頂部有蓋板,上面開有雙錢孔,既是摳手,也是冷氣散發口,散發出的冷氣可以使室內涼爽,起到類似空調的作用。
冰鑑最早出現在周代,如《周禮·天官·凌人》中就說:“祭祀供冰鑑。”
發展到明朝,冰鑑幾乎成了北京城內皇宮貴族夏天的消暑利器。
此時的冰鑑以珍貴的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不僅外形美觀,功能設計上也十分精巧科學:冰鑑內部掛錫,可以防止冰水侵蝕木質的箱體;箱底留有小孔,用以排水。
冰鑑有兩塊蓋板,一塊固定,另一塊是活板,夏天的時候,可以把活板取下,箱子內部放置冰塊,再把新鮮的瓜果或者飲料放在冰上,隨時取用,味道乾爽清涼,使用後愜意無比,不失為消暑利器。
不過,古代夏天的冰塊較少,大多是冬天先儲存在冰窖中,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數量有限,通常只有王公貴族才用的起。
3.越窯青瓷方格盒
越窯青瓷方格盒,於1984年出土於三國東吳大將朱然的墓中,為什麼說它令人震驚呢?主要是因為它太熟悉了,跟現在食堂用的餐具太像了,以至於有人稱它為三國白領用的餐具。
金兔歷史
在古人的用法當中,“奇技淫巧”並不是一個正面的詞彙,這一類發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以悅婦人”“以諮耳目之欲”。當然也不能否認,其中的某些創造、發明對於後世也有一定的正面啟發和引領,但這其實並不是發明者的初衷。
舉幾個奇技的例子:
水傀儡
這種東西在隋唐時代就有,稱為“水戲”。宋、明時代在宮中有表演,一般是使用輕質的木材雕刻出各種人形,但只有上半身,高度大約在二尺左右,表面用油漆彩繪,如同生人一般。人形傀儡安裝在三尺長短的竹板之上,下面藏有機關。
表演的舞臺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木製水池,一丈多長,三四尺寬,二尺深,四周不會透水,池中加入七分水,水傀儡就浮在水面上。水池的四邊垂下紗屏,藝人藏身在圍屏下面,推動竹板,同時操控傀儡表演各種姿態,另外有人負責奏樂配詞。這種東西,整體制作工藝十分複雜,花費昂貴,表演時也需要多人一起操作,難度不小。
鴛鴦褲
不太清楚是什麼時代的發明。清代乾隆年間有一位王亶望,山西人,做過甘肅布政使,後來改任浙江巡撫。王亶望身邊有一個小妾,是個江蘇女子,名為吳卿憐,色藝出眾,極有才情。
王亶望對吳卿憐極為寵愛,在兩個人的臥房中書寫一聯: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須憐我我憐卿,又特製了這種四足褲,用絲線在上面繡出“鴛鴦褲”幾個字。至於褲子具體是什麼樣子,不太好說。
乾隆四十六年,王亶望因為貪汙被抄家斬首,抄家時搜出這條鴛鴦褲。據說,乾隆帝聽說之後,大惡之,恨道:“公卿宣淫,一至於此!”
禽蟲戲
古代的市井當中,有些藝人會訓練一些禽蟲進行表演,以此謀生。表演的禽蟲包括龜、蛙等,文獻中描寫得繪聲繪色,難辨真假。
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一種蠅虎表演。蠅虎又名蠅狐、蠅虎子,是一種小蜘蛛,顏色灰白,善長捕捉蒼蠅,因此得名。唐代時,一個名叫韓志和的倭人給唐穆宗表演過,據說他用丹砂餵養蠅虎子,把它們的身體變成紅色。一二百隻蠅虎被分成幾隊,在樂聲中盤旋迴轉。
有一位襄州隱士姓王,也會訓練蠅虎表演,他的蠅虎裝在一隻細竹筒中,放出來幾十只,分為兩隊。隱士擊打一隻小鼓,蠅虎“如對陣式,每擊鼓,或三或五,隨鼓音變陣。”
據說這些蠅虎可以變換幾十種陣法,表演結束,再一隻接一隻爬回竹筒中去,頗為神奇。
於左
奇技淫巧 是新發明
這個詞很多人存在著誤解,奇技淫巧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古人不僅會讀四書五經,而且也會發明創造,有些發明在現在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
諸葛亮北伐保證糧草運輸的木牛流馬,魯班製造的木鳥,都太虛幻了,不再提及。
下面這些都是有實物為證的:
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外觀非常漂亮,一個坐著的宮女,神態恬靜優美,宮女一手執燈,另一隻手放下袖管看似是在擋風,其實是虹管。虹管可以用來吸收多餘的油煙。這樣一個極具實用功能又有審美價值的物件體現了古人超前的環保理念。
鬼工球
鬼工球是一種精美絕倫的中國國粹,是一個製作相當複雜且工匠水平要求極高的工藝品。球體全部是用完整的象牙雕刻而成,每一層都可以隨意轉動,沒有拘束。複雜的紋飾雕琢更是極其考驗製作者的水準。這裡採用的是高超的鏤空技藝,製作過程十分的繁複,可謂是巧奪天工,因此被人們稱為“鬼工球”,可見其不凡。
倒流壺
根本無法複製的東方“魔壺”。
你相信水會倒流嗎?我相信!因為你沒見過這隻倒著流的“魔壺”——倒流壺!倒流壺是一隻“有內涵”的“魔壺”。當你把水順著梅花孔倒入壺內時,這時水並不會從壺嘴流出。但是將壺倒過來以後水並沒有從梅花孔流出來,反而從壺嘴能正常的倒出。因此被稱為“倒流壺”。製作原理讓人費解,直到現在專家依然無法複製。
華容道
這是一種益智遊戲,故名思議取自“曹操敗走華容道”的典故,
“曹操”只有遇到“關羽”才能活下去。
華容道被國外的智力專家評為與魔方和獨立鑽石棋並稱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個不可思議”。
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啊。
逸謙吧唧吧
奇技淫巧以悅婦孺——正知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作為一個人文方面的愛好者看到這個問題就想來答一下咱中國歷史上這方面的發明(雖說奇技淫巧是個貶義詞吧……)
被中香爐——燻球
其名既可知所謂燻球就是小微型的香爐,就像手爐之於暖爐。雕刻精細,品相一流,是用來放置香料薰香衣被的小球,看似無大新奇的地方是吧,但它的設計結構卻讓人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驚歎。在它的球形外殼之中懸放著兩層同心圓環,而在正中間是存放香料的托盤,兩層圓環之間和球形外殼互相以支點軸連接。三者由支撐軸固定互相垂直,可相對自由轉動,而三者的互相固定使得中間的香料圓盤隨時保持固定而不會隨爐體轉動而轉動導致香料溢出。原理同現代物理學中的萬向支架相同。
漢代環保燈具——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出土自西漢中山靖王陵,因曾放置於竇太后長信宮中而得名。造型為一手舉宮燈的侍女形象,形制精巧,雕刻衣皺可見,加之65字銘文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藝術價值。但最令人令人驚奇的還是它那神奇的結構
宮女以衣袖側託宮燈,其中暗含通道虹管,在燃燈之時產生的煙霧順之流入。而宮女體內填有水池,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
此上都從生活用品之中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點滴之中可見當年中國古代的繁榮與昌盛。正是有著繁榮的社會經濟才會有如此用心新奇的手工藝品。文人騷客所言奇技淫巧以悅婦孺排斥貶低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殊不知正是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讓我們看到了千年前的繁盛。
人海茫茫相見即是有緣
河洛村幹事
進到這篇文章的人,有人就是因為看到“淫”這個字,才走了進來,想說一聲,抱歉,這個“淫”字不是金瓶梅的那個“淫”字。
奇技淫巧,指的就是那些創意奇特,而作用一般的發明,最早見於《書.泰誓下》:“做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歷史上的“奇技淫巧”多了去了,今天我們就介紹幾種“奇技淫巧”。
古代冰箱
冰箱不是現在才有,而是古代就有。曾經挖掘的一個戰國墓中,赫然出現了一個“怪物”。
此東西四方四正,看起來像個鼎,仔細再看看,發現上面有蓋,而且密封挺緊。揭掉上面的蓋,可以看到裡面的狀況。此鼎分兩層,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是夾層。
仔細印證、推理,得知這就是古代一個冰箱,那個夾層是放冰塊的,而裡層是放食物和酒水的。當冷氣通過壁孔,大量到了內層後,食物或酒水就被涼氣影響了,達到了保鮮或冷凍的作用。
但是,此冰箱不足的是,夏天冰塊難弄,冬天又基本無用,特別是南方地帶,更是雞肋。就算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設計、製造者的智慧。
古代足球鞋
足球是古代中國所發明,那時候叫蹴鞠。
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的高俅就是其中的高手。足球踢得好的人都知道,有一雙好球鞋,可以增加踢足球的效率,那麼宋朝的球鞋如何呢?
曾經,有關專家從出土的南宋墓裡得到一雙球鞋,這讓大家感覺到了震撼。因為那鞋子的材料選用,鞋子製作,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讓人覺得現代足球鞋就是仿照那鞋做的。
鞋面採取的是頭層牛皮,而鞋底製作了凸起,看起來和現代足球鞋的原理一樣,不過一個應該是“爺爺”,一個應該是“孫子”。
古代計程車
關於“計程車”這個概念,彷彿就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但是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也有“記錄行駛里程”的車,當然,那時候都是馬車,都是木頭輪子。
最早的“計程車”利用裝在車輪側面的裝置,在行駛到一定里程時,拉動車上的小木人敲鼓一下,下一圈過來再敲一下,總之,人們只要記得一個循環有多少里程,然後再乘以敲的次數,就得出了整個路程的距離,可謂“精細無比。”
那時的“計程車”收不收費就不知道了,但記錄里程還是靠譜的。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小車滿街跑,每一輛車都能精準記錄里程,現代科技的力量太偉大,但如果沒有古人的鋪墊,現代人又如何能實現各方面的超速發展?
連弩車
這是一個重要的武器,是墨子的重要發明。這種連弩車,最佳使用地點在城牆上,有十人操作,瞬間即可發射六十支大箭,無數小箭。是守城利器,只是需要操作的人數多,裝箭速度慢,於是,使用頻率一般。
後來,諸葛亮在連弩車的基礎上,發明設計了新的連弩車,軍事歷史上稱其為“諸葛弩”。
諸葛弩的使用時間比較長,直到明代還在用,但此時的諸葛弩可以連發十次,威力大得驚人,令人驚歎不已。
中國歷史上的“奇技淫巧”數量很多,這說明我國的勞動人民智慧出眾,善於發明和發現。今天篇幅所限,就簡單介紹這四種。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交流,我是愛好文史、研究文史的藍風破曉)
藍風破曉
奇技淫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也是驚人的。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發明了很多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工具,有的流傳到現在,但也有很多由於工藝過於巧妙,沒有能留傳下來。
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時期兩種著名的器械,它們製作精巧,現代人都無法複製。
一、威力巨大的諸葛連弩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在前人使用的連弩的基礎上,設計製作了一種"元戎"弩,可以一次發射十支八寸長的鐵箭,殺傷力驚人。
連弩:
可惜記載太過簡單,沒有寫清楚製作工藝,也沒有配圖,所以這種連弩是什麼樣的,怎麼使用我們無法得知。
我們只能根據零星記載,得知這種弩有幾個特點:
一是火力很強,一次能發射十支箭。
二是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體積、重量大,單兵無法使用。
後來北魏人馬鈞對諸葛弩進行了改進,使其能連發五十支箭,而且體積、重量大大減輕,成為一種威力極大的單兵武器。
連弩:
但是由於生產工藝過於煩雜,諸葛連弩的製作方法逐漸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如果它不失傳,經歷代改進後,也許蒙古騎兵就不能在中原大地肆意馳騁,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可能會改寫。
二、神奇的木牛流馬
這兩樣發明又是諸葛孔明的傑作。蜀漢建興年間,諸葛亮出祁山北伐,由於蜀道運輸糧草艱難,所以他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統稱木牛流馬。
《三國志·諸葛亮傳》稱: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木牛和流馬是有區別的,它們是在不同情況下使用的運輸工具,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時開始裝備部隊。
流馬:
每輛能裝四百斤糧食,每日"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可以為蜀漢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保障。
但是很可惜,木牛流馬的樣式、工作原理也沒有詳細的記載。 木牛流馬有的說是一種獨輪車,也有的說是用木製的牛和馬腿行走的。
木牛:
北宋的陳師道曾在他的著作中記載: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木牛流馬一直是一個讓無數人為之痴迷的迷。現在國內有很多研究機構試圖復原它,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它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更為先人們的智慧點贊!
剛日讀史
中國是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國中唯一倖存,並且文化一脈相承的國家。中國自三皇五帝時期開始就創造了無數奇蹟,特別是在戰國到三國時代,創造出的“奇技淫巧”更是令世界驚歎不已。“奇技淫巧”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書·泰誓下》中,原文是這樣的“[ 商王 ]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而這個成語的意思便是指過於奇巧,讓人著迷的技藝與製品。中國古代的諸多“黑科技”都可以說是“奇技淫巧”,但最逆天的還是這4個,不過幾乎全部失傳了。
地動儀
張衡,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萬能之人,無論是在天文、文學、歷史、科技上都有著非常大貢獻,不過世人對這個東漢的萬能之人的印象只停留在“地動儀”上。不過,地動儀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不過地動儀在歷史上早已失傳,成為了歷史遺憾。中外無數專家試圖復原這種能知道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但都沒有成功。
桔槔
在古代,人們發現農作物靠天吃飯是不行的,要是遇上旱災,一年的收成就沒有了。這時候就需要人工灌溉,不過僅靠人力是無法灌溉這麼大的一片土地的。戰國時期,古人就發明了一種名為“桔槔”的汲水工具,這種工具在今天看來非常的簡單,但在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卻是一難題。這種簡單的汲水工具雖簡單,但它使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得以減輕。
雲紋銅禁
這是一件文物的名字,而且這件文物是國家一級文物,極為的珍貴。透過文物看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古人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經能夠非常成熟的運用失蠟法技術,因而這件國寶就是古人用失蠟法鑄造出來的。時至今日,世人看見這件工藝精湛複雜的文物時依舊非常的不可思議。而除了這件國寶“雲紋銅禁”之外,我國考古同樣發現了很多戰國時代的失蠟法文物,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批國寶青銅器文物就是用這一種方法。
木牛流馬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盪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當時天下都處於一片火海中,誰能打勝仗,誰就能夠擁有更寬廣的土地,更好的資源,進而一統天下。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造最重要的便是糧草,要是沒有了後勤的供給,軍隊就有可能會被餓死或者因為疲勞被敵軍殲滅。
當時諸葛亮就發明了一種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的糧草運輸工具,也就是“木牛流馬”。發明了這一工具後,蜀國軍隊基本就不怕因為糧草問題而打敗仗。不過,這三國時期的偉大發明同樣流失在歷史長河中,現代無數人也想獨復原,但至今為止,未見有真正的復原品。
歷史說客堂
要說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人們都能隨口說來,但說奇技淫巧的發明,可就真有一些稀奇的東西大家未必知道,這些發明代表著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工藝,甚至有些發明直到今天也未能仿製和解釋。
金飛雁
《三輔故事》中記載的金飛雁是秦始皇陵裡最神奇的東西,雖然是一件死物件,卻一直在陵墓裡飛翔,書言項羽入關後,組織大規模盜掘秦始皇陵的活動,在挖掘過程中,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而到了三國時期,一名為張善的太守還目睹過這隻金雁。但在史籍中,司馬遷和班固都以“黃金為鳧雁”來解釋這隻金雁。
象牙席
“安南鄧上舍說,其祖初入朝貢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格致鏡原》
象牙的材質想必大家都知道,硬與脆應該是象牙最為明顯的性質,而我國古人將象牙按照紋理削劈成細薄無比的牙絲,進而編織成席,千年不腐,這樣的工藝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吧。根據《西京雜記》記載的漢武帝“以象牙簟賜李夫人”一事,說明我國在漢朝都已經具備了製作象牙席的工藝。而如今象牙席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即使是科技手段發達的今天,想完美的複製一張象牙席都不是一件易事。而我國至今保留的象牙席只有三張留存,均出自於清代,這是古代匠人超高技藝的表現,也是古代社會經濟繁榮的體現。
木甲藝伶
木甲術是我國古代的又一精湛技藝,根據《列子》的記載,周穆王在狩獵時遇到了名叫偃師的匠人。偃師身邊正好有一個製作完成的木甲藝伶,此木人進退自如、抬首提足如同真人一般,還能唱歌跳舞,令周穆王驚歎不已,以為是真人扮演的木人,偃師為了給自己正名,當場拆解了木甲人,再組裝起來依舊是栩栩如生。周穆王這才相信,並讚歎偃師是一個活生生的造物者,但偃師的這一脈“木甲術”後來失傳。
而到了戰國時期,公輸般又發明了與偃師木甲人如出一轍的“機關人”,並以機關控制。墨家鼻祖墨子也同樣發明了可以飛行的機關“飛鳶”以及可以移動的“機關屋”。墨家的機關在歷史上是超神級別的研究,墨家“機關術”在各個朝代都研究出過很多戰場上的大殺器。但墨子卻自愧不如偃師當年的“木甲術”,因為在當時並不能解釋木甲藝伶的能動原理。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才慢慢解開木甲術的能動原理是“磁動力”,以磁榫來控制木甲人的各種動作,這比後世利用磁動力原理要早了幾千年。
陌刀
“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新唐書》陌刀是我國唐朝時期軍事配備的一種長柄刀。是唐朝針對突厥騎兵而研製的一種鋒利無比的戰備用刀,史書上說“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就是這種戰刀的威力所在。 根據《唐六典》的記載,唐刀分為四種,“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而陌刀屬於長刀,配備給步兵使用,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威力巨大,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是“核武器”般的存在。
由於唐朝規定陌刀不允許陪葬,所以當今並沒有陌刀實物出土,我們現在能在網絡見到的陌刀也都屬於根據史書記載的復原圖,而這種戰刀的製作工藝也已經失傳,不光是陌刀,整個唐刀體系在我國古代的冶煉工藝中都屬於上乘之作,而唐刀的製作要麼終於成本昂貴,要麼終於工藝失傳,時至今日也沒有多少人能複製出唐刀的風采。
木流牛馬
“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事物紀原》木牛流馬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是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靜為木牛動則流馬。根據史籍所載,此物最早出現在建興九年諸葛亮的北伐中,是諸葛亮運輸糧草的工具,其載重量為“一歲糧”,相當於四百斤左右,每天可以“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其運行原理和結構構造並沒能留存於世,現在看到的圖片也都是猜想出來的。宋代和清代也都有古人模仿並研究歷史上揚名已久的木流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