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奇思"艺术

古典诗词的"奇思"艺术


诗词创作中的"奇思",即奇特的艺术构思,通过新奇的构思和视角,或描写事物的奇特手法,以给人深刻的印象,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印象的表现

孟郊《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诗词的

此诗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颂扬了山居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写出了诗人对终南山的印象。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诗人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真是"惊人奇想"。"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说其他地方夜幕降临,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

二、化抽象的理念为虚拟的情境

陶渊明《拟古》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诗词的

这首诗写陶渊明少年时的人生抱负。诗里所写的都是北方地名。他并没有去过。行游到张掖和幽州,说明他曾有过立功边塞的雄心壮志。首阳山的薇菜是避世的伯夷叔齐吃的,易水是荆轲刺秦前诀别燕太子的地方。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懂琴的知音。庄周思想是超脱世俗的哲学。全诗把这些古人的遗迹集中在一起,化成他虚拟的壮游途中所见的景物。表现了少年时志在四方的豪气,对避世的节操和除暴的义气的向往,以及自己在人生长途中坚持以古人的节义作为精神食粮的意志。

三、化虚幻的想像为生活实感

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词的

此诗写梦游月宫所见,及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揭示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诗如真地描绘了月宫情景,明晰地描绘了自月上回望、所见九州的渺小和尘世变化之速,出奇地给予了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以形象的表现。它清晰地描绘了月宫中的老兔、寒蟾,云楼、白壁,和仙人们在桂树下相逢的情景,又让人看到这幅真实的月宫图,是一个在天上碾压着露水的闪着湿润的光芒的团团玉轮之中展现的,正因如此,诗才能采用从高空下瞰的视角,使时空的变化也成为可纳入视野的景象。

四、运用错觉和幻觉

吴文英《八声甘州》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覇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青山。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鱼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天平。

诗词的

这首词写词人与幕府诸公游的观感,借吴王夫差王国的历史事实,暗示了北宋的失国之痛和南宋的岌岌可危,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词的构思奇幻,意境开阔。如上半片因灵岩之高而产生奇想,将苍山云树、吴宫遗迹都看成是天上长星坠地后幻化而成的。"箭径酸风射眼",在写景中自然融入了吊古伤今的酸涩之情;"腻水染花腥",身临其境地想像当初吴宫中的脂膏腻粉;最后把沙沙的落叶声当作屧响空廊。通过视觉、嗅觉、听觉造成的美景与幻觉相融合的境界,借助现实生活经验将历史古迹还原,又由一个"幻"字总领,形象地表达了吴宫遗迹在游客心头所引起的历史虚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