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十大名茶一半都是贵州茶,你怎么看?

承艺茗茶官方账号


根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贵州的茶叶种植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但是贵州茶的名气却一直不是太高。在各种全国十大名茶的评比中,一般只有都匀毛尖上榜。其他的贵州茶大多是外地人仿制作成各种名茶,比如说西湖龙井,比如说黄山毛峰。



贵州的地理情况得天独厚,光照温度土壤气候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也是我国最早种植茶树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相对比较闭塞,交通不方便,茶叶的推广和宣传也不是十分到位,导致贵州茶控油产量却无品牌,没什么太大的名气和影响力。

但是总体上来说贵州茶发芽早,采摘时间比江南江北茶区要早1~2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叶还没有上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大量上市了。所以每年的2月份,有大量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茶商到贵州去蹲守,专门制作龙井和毛峰。


贵州茶叶的质量不错,再加上人工成本比较低廉,而且上市时间早,所以很受茶商的欢迎。单纯从茶叶外形上来讲,同等等级的茶叶,贵州茶比江苏,浙江安徽茶要便宜一两百,甚至很多。所以,很多外地茶商会专门利用贵州茶鲜叶仿制各种名茶。目前,由于茶叶市场缺乏有限的监督机制和制作标准,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导致整体比较混乱。

坦白说,很多名茶都是利用其他地区鲜叶制作加工的,不仅仅是贵州茶,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就连省内不同茶区之间,也会互相仿制。因此,说天下一半名茶出贵州,有夸张的成分,但是,确实是很大一部分茶是利用云贵川茶叶仿制的。可以说,这是行业内不是秘密的秘密。


茶人老七


贵州是产茶大省,但貌似很多茶叶都用来给名茶当“替身”了,除了贵州龙井,还有贵州碧螺春、贵州毛峰等等,据说还有贵州白茶、贵州铁观音。想买到原产地名茶的茶友,常常都得提防贵州茶的鱼目混珠。

看到这里,贵州人民表示很委屈。因为贵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茶叶根本就不差,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等都是茶中珍品。只可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茶长期以来很少为外界所知,名气不大。直到今天,贵州茶只能给名茶当“替身”,才能卖个相对较好的价钱。

如果当年乾隆爷外出旅游,不是去富庶的江南,而是去偏远的贵州乡村游,说不定今天贵州也会有一款像西湖龙井这样的名茶哦!

当然,也有外因:其他茶区的知名茶叶要扩大生产,却遭遇了局限,例如工业侵占土地、人工成本提高等。于是,很多知名茶企都到贵州采购茶青原料。这一现象类似中国的企业给外国企业做贴牌加工。

贵州茶有什么好?

历史终究不能重现,现实却是不可回避,对爱茶的我们来说,了解一下作为后起之秀的贵州茶还是很有必要滴。

在很多人眼里,一说到中国的产茶大省,就想到云南、福建、安徽、四川,其实贵州也应是当之无愧的产茶大省。早在2015年,贵州的茶园面积就已跃居全国第一,占了全世界的1/10,比云南、四川还多,是福建的将近一倍。

不仅是种植面积,在茶品质量方面,贵州也拥有与任何茶产区分庭抗礼的实力: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叶产区。懂茶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描述,一定能判断出来,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很容易长出优质茶来的。此前,懂茶帝的文章也聊过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亲们可以再来复习一下。

▲贵州茶区的茶园

好学生自然有好成绩,贵州茶多个重要理化指标都名列全国前茅,例如: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贵州茶的内含物质更丰富,而且滋味更鲜爽。

如今,“贵州绿茶”已经是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贵州各地农业部门和茶人们也都干劲十足,决心要让天下人喝上干净的好茶。他们要求必须做到100%茶园禁止使用违禁农药,100%不经营违禁农药,确保不发生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和农残超标。

贵州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不止一次提到,生态好、环境好、山青水秀、空气洁净,是贵州最大的优势,要让贵州茶成为可以自由呼吸的茶。当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也不容易,贵州从政府到茶企把各种新式武器都用上了,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等,都是在全国较早推广的。政府还统一给茶农发放采茶竹篓,这在其他茶区是极为少见。

▲粘虫板在贵州茶产区已广泛使用

▲这是在贵州茶区推广的新式武器——杀虫灯

▲这叫“诱虫小灯”,也在贵州茶区推广,像间小房子,是不是很可爱?

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贵州省茶叶合格率达100%。目前,贵州茶叶主打“三绿一红”四个品牌(即湄潭翠芽、绿宝石、都匀毛尖和遵义红),可能只是一个开端。

另外,贵州政府和国家外交部还积极组织贵州茶叶到国外参展。其中,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还得到了苛刻的德国人的认可,获德国农业协会金奖,被评委会主席克鲁兹称赞:“本产品的质量堪称完美!”

在贵州,也有一些眼光超前的茶企开始有所行动,不再满足于给别人当“替身”,而是要借着贵州茶上升的东风,打造属于自己的“贵州茶”品牌,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它们专注提升茶叶品质,从中国茶的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再到贵州创造,打造与外界不一样的绿茶,例如不用洗茶、按欧盟标准生产、100℃沸水冲泡。

写到此处,小懂不禁感叹,茶叶农残超标是目前茶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多少年来都无法根治。如果贵州茶业界的这些积极的做法都能落到实处,倒也是全国茶友之福了!


懂茶帝


到目前为止呢,我喝过贵州的湄谭翠芽、红宝石还有天天在外面跑展会的贵州红茶、绿茶,一百块钱两袋。

说实话,眉谭翠芽、红宝石都没有给我留下好的口感印象,达不到高端名茶的口感,工艺和生长环境没有像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一样那么讲究。

尤其是茶博会上频频出现的“廉价”贵州绿茶,给我印象更不好了。所以,说十大名茶一半都产自贵州,我真不敢恭维,或许贵州产的茶青量比较大,但并不代表口感就好。

好茶除了优美的外形,更重要的是精工细作,透彻明亮的汤色,回甘生津的口感,汤感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柔软,这才是名优绿茶该有的表现。


当然贵州肯定是有好茶的,但是贵州茶的渠道问题非常大,不能打造好的销售渠道,做好渠道保护,品质永远都不可能得到保证,期待能喝到好喝的贵州茶。


眼见不一定为实,用心看世界。

我是一个不正经的评茶师,最擅长正经评茶!

一起评茶、品茶——


不正经的评茶师


首先作为贵州制茶人我不认可这个说法,原因有两点:

1.如果说是大家一直在说的中国十大名茶,那贵州只有都匀毛尖榜上有名。

贵州作为茶叶的原产地,是茶树生长的极佳之地,同时贵州是立体性气候,很多地方地理位置相差几十公里,海拔落差却近千米,十里不同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于贵州气候条件的真实描述,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这些适合茶树生长的条件,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具备,所以贵州即出最早的春茶,也出优质的茶,也因此从70年代末贵州就在为十大名茶中的绿茶类做代加工至今,今天我也还在为客户加工碧螺春,自2006年来,贵州省大力发展茶产业,我们的种植管理技术,加工技术已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能和都匀毛尖质量相比美的茶品,比比皆是,独特的气候环境促成了贵州茶丰富的茶品,处处可见个性十足的经典产品,如果,全国范围内再做一次中国十大名茶的评比,相信贵州茶一定不止一个茶品榜上有名。

2:如果说的是贵州十大名茶,那就应该全部是贵州茶而不是大部分了。

贵州历史上比较偏远落后,知道贵州的人非常少,就更别说什么大文豪题字,皇帝亲封了,却也因此给贵州留下了一片茶叶的净土,茶园的空气是干净的,土壤是干净的,地下水是干净的,真正制茶人的心也是干净的,历史没有厚待我们,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踏实做干净茶,优质茶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贵州七百万茶园,就有七百万茶农和无数茶叶从业人员 ,我们队伍庞大却没有历史悠久的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但路总得开一条出来大家走 ,只希望大家放下固有对茶叶的认知,试一试贵州茶,好坏自有结果。

正值茶季,生产销售已让大家疲惫不堪 ,辛苦已是习惯不说的话题 ,当我们的春天绽放在你的杯中时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不能再说了,茶叶该揉捻了,干活!干活!劳动最光荣!






清清87895


贵州确实是全国最好的绿茶种植基地之一。

黔东南州(凯里地区)黔南州(都匀地区)以都匀毛尖绿茶为主打产品,加以雷山的银球,黎平的栗香,翠芽,高山无公害。

遵义以湄潭绿茶,翠芽为主,风冈的红宝石,绿宝石绿茶,主产地在田坝镇。

安顺地区历史上就是产茶区,丘陵地带,晨雾宠罩,茶叶品质好。有一个笑话,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安顺有些茶商,以次充好,害了很多的老茶客,那时叫假货常以安顺的茶叶代替,把安顺茶归纳到假货,伪劣行列,那时对正宗的安顺绿茶伤害很大。

贵阳花溪茶,清镇茶,兴义茶,石阡的苦丁茶,等等,产量和绿茶质量在全国是上数的。

绿茶品种中都匀,湄潭,风冈,黎平,恩施,信阳,岳西,六安,黄山,新昌,江山,雅安,崂山,溧阳,等地(大家可补充)是比较好的。


正直与公正


看到提问,本无心参与讨论,因为“XX名茶”的提法,大多数是商业炒作的噱头。

华夏产茶之地甚多,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其产品也各有优劣,商家借用“名茶”来促销,是经营手段和技巧,咱们没必要跟进起哄。但翻阅了72篇(当时头条所载)长长短短的回答文章后,有点想说几句,特别是对带“地域黑”观点的人说上几句。

先文不对题的摆个小故事吧:

十八世纪末、英国开始对中国施行掠夺政策,舆论宣传、也紧锣密鼓的配合。1838年、英军少校勃鲁士发文,说茶树起源于英属印度;稍后,为配合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御用“砖家”贝尔登撰写出《阿萨姆的茶树》一书,着重宣传这谎言。1856年,在法、俄、美的支持下、英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茶”起源于英属印度之说,列强默契为共识。

日本推行对华侵略政策后,军国主义者加藤繁等人,更是罔顾事实,添油加醋编造出:“茶树是571年、由天竺僧人带入中国”的谎言。

谎言编造得很精细,加上列强们的大肆宣传,世人都信以为真。

没有话语权的先民,只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瑰宝,被偷换了“生辰八字”。

在“青天白日滿地红”旗帜升起后,有识之士也撰文驳斥这弥天大谎,只因洋务派及买办们掌控话语权,故而未见明显成效。

还原历史真相的曙光,显现于1980年7月9日;晴隆县农艺师卢其明、舒滕元在本县云头山发现了茶籽化石,经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鉴定:这粒举世无双的茶籽化石,产于164万年前。

铁证如山,除美国还持“多源论”搪塞外,滿世界学者全都闭上了嘴。

近些年来,从事茶叶生产、研究的茶农、学者,又不断地将贵州的古茶树、茶种类统计上报;证据更加充分:茶!确实源出于黔。

看来,这满世界的茶树,都是黔茶的子子孙孙。即便你将它夸成“宇宙第一名茶”,它的祖宗“十九代”仍然姓“黔”。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指出:黔中(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基本上涵盖了贵州全境。

再翻一下史料,历史上、皇帝和王公大人一直给贵州下有茶叶摊派任务,例如:贵定“芽五十三斤十一两六钱五厘;金筑十三斤六两一钱二分五厘;方番二十五斤一两七钱三分;卧龙(惠水)十五斤三两七钱五分” 。

对水西等地,规定“岁解本色茶芽一十一斤二两四钱二分五厘”……

从“本色”、“茶芽”、等字眼上看,是为防止以次充好及异地采购来交差,从重量定到“分厘”上看,是为控制茶叶的干湿度等品质指标;朝廷下达任务指标如此精细,说明对贵州茶叶的看重和检验之严格,这些贡茶应当都是好茶、极品茶吧?不过都未入而今的“名茶”之列。

“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这康熙大为赞叹的赵司茶、也不是“名茶”,乾隆极喜的“南贡茶”也入不今天的“名茶”之列。

是千百年、数拾代帝王将的相品味忒差吗?不会吧?

华夏饮茶数千年,华夏产茶数千地,各有千秋话长短。作为饮品,饮者可按口味选择,不必受商家引导消费的舆论左右。










郭正辉521


贵州茶叶规模以及发展现状,一小编看主要有几点?

1:云贵川湘的大部分地区,

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及降雨量偏多,给茶叶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近十年来,贵州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因地制宜,打造了白茶,毛尖茶,红茶,绿茶等品牌,

2:贵州产业规模

连续5年来,茶业连续排名全国第一,连续十年以30%的速度增长,茶叶面积总值达800万亩以上,2018年11月,目前茶叶加工企业达到5000家,实现产值近550亿元,

3:茶叶扶贫

直到2018年10月,茶叶产业带动全省近50万贫困人口中的近20多万人脱贫,人平年收入近5500元,茶叶已成为贵州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产业。

以上是个人看法。



小山子无痕


贵州的自然地理条件确实非常适合茶叶的生产种植。但贵州地无三里平的交通状况又限制了贵州的发展,当然那是过去,现在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高铁,高速四通八达,极为便利。贵州茶叶质量很好,但是深加工工艺差,卖相差,缺乏全国性的大品牌,于是便有福建江浙一带茶叶商人潜来贵州收购茶叶,运回去一加工,就成了所谓的高档名茶了。所以为什么贵州穷,因为你出售的是原始资源,没有增值!

现在这种状况虽有改观,但远远不够,真心希望贵州能培养出N多个全国著名茶叶品牌来!

贵州不是只有茅台!


玉竹65570429


我是湄潭人,茶好我不敢说,但我知道我们全县基本无工业污染,全县以前污染大的只有一个化肥厂和一个水泥厂不过很多年前就关闭停产了的!


每日一笑开心活到老


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武夷岩茶,云南普洱,云南滇红,安化黑茶等等都产自于贵州,贵州无论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