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雲:探索險資對大健康產業參與模式 關注醫療創新科技領域

近日,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醫療、養老與健康產業投資專委會和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大健康產業投資高峰論壇”在舉辦。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要在資產端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同時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鼓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

首先,曹德雲指出,“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到2030年達16萬億,健康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在此前提下,保險業做為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參與、推動和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特別是在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健康保障等領域,將發揮十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從負債端來看,健康保險已成為近些年保險業增速最快的業務類型,曹德雲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底,國內健康保險保費規模已經達到5448億元,同比增長24.1%;健康保險業務賠款和給付1744億元,同比增長34.72%。2012年國內健康保險業務原保費收入僅為862.8億元,從2013年到2018年,健康保險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5.95%。”

此外,健康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直接拉動了人身保險公司和產險保險公司的業務增長。按照目前的速度,未來幾年,健康保險業務即可達到一萬億規模。

基於此,曹德雲表示,保險業要從2方面加大金融供給側改革力度,“首先要通過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鼓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

“其次,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曹德雲補充道。

再從投資端來看,近些年來,很多保險機構努力探索與“大健康”產業相融合,推動醫療健康管理服務與保險業務相互促進,深化業務協同,優化公司的醫療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供給,尤其是部分大型保險公司在醫療產業領域的佈局已頗見成效。

首先,曹德雲表示,保險機構正在積極運用各種投資工具,包括股權、債權、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參與公立醫院和醫療健康設施的建設,不斷創新醫療健康及養老產業的發展模式,其中,國壽、泰康、新華、平安、陽光等保險公司直接投資或者收購醫療、養老和健康機構,獲取醫療保險服務定點資質,開展健康服務創新,取得有益經驗。

“其次,保險資金作為期限長、規模大、來源持續穩定的資金,與健康產業投資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保險業在負債端開發豐富的健康保險產品,也使得保險業對健康產業的理解和認識更為深刻,這有利於形成在醫療養老健康產業投資上的專業優勢”,曹德雲補充道。

“大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廣泛覆蓋醫療產品、保健產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閒健身、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基於此,曹德雲表示,保險資金要高度關注並積極參與醫療創新科技領域,發揮專業特長和資金優勢,積極參與包括與養老相關的養老產業、與生活質量相關的保健產業、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醫美產業,積極探索投資模式、業務模式、管理運行模式、盈利模式、風控模式等,成為大健康產業投資的積極重要力量。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