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劍指城市停車難

近日,權威機構發佈了關於“十三五”中國智慧交通發展趨勢研判,分析指出,發展智慧交通可緩解道路擁堵、減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當車輛在智能交通體系內行駛,停車次數可以減少30%,行車時間減少13%~45%,車輛的使用效率能夠提高50%以上,由此帶來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廢氣量的大幅減少。

AI+5G劍指城市停車難

中國發展智慧交通必要而緊迫。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大突出問題就是停車難。除了新增停車位,以人工智能、5G、物聯網、無感支付為支撐,打造城市智慧停車體系,成為化解停車難的重要手段。

構建城市智慧停車系統,需要高屋建瓴、統籌規劃。停車是一個複雜系統,需要協調各個板塊,滿足社會多元需求,因此,必須建立統一基礎標準,協調和整合交通指揮、公安交警等硬件系統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其次,統一的標準接口和系統規劃,也能為數據的“置換”和“共享”提供支持,同時也為5G時代萬物互聯掃清障礙,避免產生新的信息孤島,循序漸進推動“數字城市”建設。

從人臉識別到車牌識別,從停車誘導到自動泊車、從掃碼支付到無感支付,AI+5G在智慧停車領域發揮了強大優勢。AI是智慧停車的“大腦”,負責車牌識別、數據建模、計算、分析和決策,而5G則相當於神經系統,幫助大腦感知萬物,連接起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路,以及各種硬件設備和操作系統之間的複雜關係,讓停車核心系統更高效、精準、靈活地處理業務。隨著AI、5G等智能網聯技術正式踏上“服役”之路,中國智慧停車有望實現飛躍式發展。

智能網聯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變革。在智慧交通框架內,除了智慧停車,無人駕駛、智慧燈杆、智能充電等都是可預期的未來,如何一以貫之、一氣呵成打造智能出行生態,是政府部門和企業難以迴避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各自為政、數據割據”在智慧城市裡將無立錐之地,具體落實到AI停車應用管理上,需要圍繞停車這一核心,充分調動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形成產業集聚和聯動,打造更加豐富、智能、綠色的停車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