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退坡 優勢漸散大幅減產的北汽新能源如何突圍?

《投資者網》 李璟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前幾年都處於可觀狀態,2018年累計銷量超過15萬輛,同比增長53.11%,並連續6年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而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出臺後,在中低端產品線上稱霸的北汽新能源遭到了打擊,從其2019年發的三份產銷快報可以看出,公司正在大量減少新能源汽車產量。

剝離了政策紅利,新能源牌照優勢逐漸散去後,北汽新能源的質量問題盡顯。

大幅減產

2019年起,北汽新能源產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的趨勢,根據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北汽藍谷(600733SH)4月8日發佈的2019年3月產銷快報顯示,北汽新能源一季度產量下降幅度較大,銷量有所回升,3月產量2210輛,銷量為1.76萬輛,第一季度累計產量為2852輛,同比減少了88.30%,累計銷量為2.50萬輛,同比增長了20.46%。

據悉,產量的大幅下滑或與公司調整業務有關。2018年12月,北汽藍谷曾發佈公告表示,董事會審議同意北京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項目一期預計總投資額為 25 億元,建設用地約900 畝,規劃總產能 12 萬輛,分期實施,一期規劃 5 萬輛產能,北汽藍谷表示,自主品牌高端化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目標。公司為持續提高品牌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未來將規劃推出高端產品,公司表示,該項目是北汽新能源高端製造的重要舉措,項目投產後,將有利於改善公司盈利水平。

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在政策修改的趨勢下,準備進軍高端品牌,而目前的問題是,北汽新能源此前的主力軍為中低端用戶。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北汽新能源2018年銷售情況中,佔總銷量的57.36%的EC系列車型全年共計售出9萬餘輛,北汽新能源銷售人員介紹稱,該系列屬於北汽新能源的走量車型,從價格到配置都主要適應中低端用戶,最初的EC200里程為180公里,後升級為2018版本的EC3,里程提高到260公里,目前的EC3 2019版在技術上對公里數有了更高的提升,提升到了300公里,價格上調4000元。逐步摒棄中低端產品,進軍高端產品,價格上漲,北汽新能源的質量開始遭受巨大的考驗。

紅利消退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政策紅利之後,新能源汽車的門檻逐漸被提高,行業迎來了一次洗牌,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才能夠更好的活下去,新政策從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補貼計劃,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出臺之後,低端產品面臨著被企業淘汰的局面,各車企在新能源產品規劃中進行著調整。

經過《投資者網》的梳理,新的政策以3月26日至6月26日作為過渡期進行平穩過渡,主要從兩個方面對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進行了調整,一是純電動車型補貼門檻上升,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要求升至250公里,電池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二是補貼金額總體降幅超過五成。

補貼退坡後,部分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作出了相應的調整,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紛紛對部分車型進行了提價,北汽新能源也不例外,官方數據顯示,EX360全系車型漲價5000元,上調後售價為8.49~10.39萬元,根據EX360的配置來看,它的工況續航為318公里,按照2018年的補貼政策進行推算,國家補貼4.5萬元,地方補貼2.25萬元,也就是說,2018年購買該車型,用戶可享受的補貼近七萬元,而按照2019年的新補貼政策進行計算,該車型僅能領取國家補貼的1.8萬元,顯然,這其中的差價並不是漲價5000便能完全消解的,其餘損失只能由企業自行消化,除了EX360的漲價,銷售人員告知《投資者網》,受補貼政策變化影響,EU5也即將漲價,但目前漲幅尚未確定。

除了政策紅利退坡,北汽新能源還面臨著牌照優勢下降的問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由於普通牌照要求嚴格,需要搖號、排隊,獲取困難,人們便把目標集中放在了相對較好拿到的新能源汽車牌照上。

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網》,作為新生產物,新能源牌照最初的優勢很明顯:車牌號碼的選擇較多,上牌速度快,不需要經歷複雜的排隊和搖號,還因為國家大力扶持,可免購置稅,有可觀的補貼政策等。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些優勢逐漸消退,北京的上牌速度已經明顯減緩,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公告顯示,2019年新能源小客車指標6萬個,個人指標額度佔年度指標配額的90%,共計54000個。單位指標額度佔年度指標配額的5%,共計3000個。根據目前排隊等待的數據顯示,新申請新能源牌照的人需等待8年。

高投訴率

雖然價格相對低廉,北汽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卻一直被詬病,續航能力虛高,售後服務缺位等問題層出不窮。

來自山東的用戶告訴《投資者網》,自己對北汽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及售後意見很大,早年出於“新能源汽車牌照比較好拿到”的想法,自己購買了北汽新能源的車,但其質量以及售後讓人很失望,他表示:“北汽新能源汽車一個月小電池鬆動導致斷電,三個月汽車跑偏,續航能力也虛高,修個車很久都沒音訊”。

與此同時,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1-6月北汽新能源營收56億元,而在研發方面投入僅為450餘萬元,是否能有效覆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有待商榷。從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業內人士告知《投資者網》,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主要覆蓋在“三電”和智能輔助系統上,“三電”系統指的是電池、電機、電控,這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同時新能源汽車產生特殊缺陷的主要部位。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30日,北汽新能源曾宣佈召回約6.94萬輛缺陷汽車,該次召回數量較大,是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底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總量最多的一次,約佔2018年新能源汽車召回總量的51.1%,涉及了E、EV、EX等多款車型。並且,該次召回並非北汽新能源的主動為之,而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據悉,多名消費者長期反映有缺陷問題並進行投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部署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上述問題開展缺陷調查和評估,受調查影響,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採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在企業激進的發展中,產品是否經歷過數量充足的試驗?正對上述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北汽新能源董秘辦,對方未給予回覆。(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