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消費降級無從談起,很多農民收入還沒達級

記者 辛圓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周天勇表示,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要求中國更多依靠增加國內需求來提振經濟增長,但穩增長目前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國內消費需求拉上不來,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不足。

4月13日在華夏新供給研究院舉辦的“2019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周天勇說,現在輿論上說消費降級了,這個降級無從談起,不存在什麼降級問題,關鍵是農民的收入不行,消費還沒有達級。他特別指出,在目前低收入人口工業品需要還沒有滿足的情況下,不應盲目提“去工業化”。

他舉例稱,2018年底城鎮戶籍居民比率只有43%,常住人口比率59%,常住人口有很大一部分沒有成為市民,農民務工結束還是回農村。此外,2017年農業勞動生產率為29000多元,非農業的是13萬多元,農業勞動生產率和非農業生產率的差在1:4.51。日本、韓國這些數據差是2。

“42.47%的城鎮戶籍居民消費了60%的消費品和服務,40.95%的農村長住居民只消費了25%的工業品和服務,”周天勇說,“這說明農業勞動力往非農業轉移的經濟壓力差非常大,但是現在人口和勞動力轉移放緩了,城市、製造業開始排斥普通勞動力。”

周天勇將目前中國面臨的形勢比喻為“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他指出,一方面,長期以來依靠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乏力,中國出口佔GDP的比例從2006年的35.36%下降到2018年的18.24%,另一方面,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用中國過去成功的辦法,引進製造業、資金和技術,再出口給歐美,擠佔中國原來的市場。

周天勇說,2018年,中國產能利用率為76%,工業產能過剩11.24萬億元。如果未來出口相對收縮,進口相對加大,國民經濟過剩和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會更大。另外,投資需求被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及負債率所累,前幾年政府大量借債拉動投資需求,但現在行不通了。儘管消費一直被認為是穩增長的關鍵角色,但中國並未給其補充足夠的“彈藥”。

他指出,2018年,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例為43.67%,消費佔GDP的比例為30.94%。國際上,居民收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60%-70%,中國至少落後了16個百分點。國際上,消費佔GDP比例一般在50%-60%,我們至少偏差了19個百分點。

“GDP產出結構中,要麼是錢賺錢的泡沫,要麼就是基建,沒有形成消費品與居民收入,以及優質服能力消費需求之間的良性循環。”周天勇表示。

他指出,中國應大力提高居民消費水平,並且勞動工資和居民收入要快於GDP同步增長。對此,要實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從扭轉居民收入、消費佔GDP比例入手,扭轉泡沫、過剩等結構問題,擴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