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投資推進大服務2.0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2019年,華為投資1億元,用於生態夥伴服務銷售激勵;投資3000萬元,用於生態夥伴培訓激勵;投資800萬元,用於夥伴服務質量提升激勵;投資600萬元,用於CSSP專項激勵。此外,華為企業BG中國區每年會將服務業務收入的2%~3%,用於服務解決方案研發。

以產業視角進行生態投資

上述一系列投資,公佈於“華為服務產業聯盟”成立之際,此前華為剛剛公佈了“大服務2.0”戰略,清晰了“品質服務”理念,清晰了“無處不在”的“一致性”服務體驗等發展目標。而此次華為再次予以強調,將以做“產業”的視角,投資服務生態。

以“產業”投資推進大服務2.0

何為ICT服務產業?其實,傳統ICT服務曾經遭遇到與年齡無關的“中年危機”。究其原因,傳統ICT服務已呈碎片化特徵,而行業數字化轉型,又拓伸了服務內容外延,本已碎片化的市場,拆解得更為碎片化。

舉例說明,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警務雲大數據、視頻雲等典型行業場景中,在解決方案實施、數據交換、數據治理、雲遷移、雲運維、智慧監控、IOC可視化、IOC分析挖掘等眾多細分領域中,均需要ICT服務商填補市場空白,但服務商的一己之力,又不可能滿足行業用戶整體需求。

不僅如此,傳統ICT服務的“中年危機”,還體現在能力不足。通常服務被生態夥伴寄予諸多期望,例如企業業務模式轉型、能力形象重構等,但其針對服務有意願投資,但研發投入又明顯不足,例如服務工具研發、服務平臺研發,以及對服務標準化的研究等。

夯實聯盟“硬”實力

此為背景,行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ICT服務更是進入深水區,但深水區中游泳需要的不僅僅是救生圈,更需要自身良好的“水性”。

華為希望以服務產業聯盟為生態的落地形式,以生態為服務產業的基石。未來三年,華為企業BG中國區預計面向ICT服務產業投資3億元以上。推動‘大服務2.0’,成為行業高品質服務的代名詞。”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李同廣說。


以“產業”投資推進大服務2.0

其實,“大服務1.0”與“大服務2.0”的核心差異,即在於“產品”與“產業”的區別。兩者雖不矛盾,但涵蓋內容以及投資力度,顯然並不一樣。以“產品”的視角投資服務,可以匠心獨具,但以“產業”的視角投資服務,則可以不留任何空白點,形成完整生態能力拼圖。

具體而言,華為企業BG中國區每年會將服務業務收入的2%~3%,用於服務解決方案研發。舉例說明,華為統一運維平臺,可提供開放API接口,開放給夥伴,夥伴結合不同應用場景,滿足不同服務應用需求。

同時,華為還將與ITSS等行業標準化組織合作,重新定義、梳理標準一致的服務內容,並通過統一的服務質量體系,保障服務履行。此外,除深圳OpenLab外,蘇州OpenLab也已經建成,生態夥伴可以藉此實驗室,進行聯合服務解決方案孵化研發,以及解決方案兼容性驗證等。

上述即是華為投資服務產業的一系列行動,對此,華為企業BG中國區服務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馬駿表示,通過工具、平臺、實驗室、標準研製等一系列支撐,華為希望與生態夥伴合作,共同形成從項目頂層架構設計、行業解決方案交付,到運維&運營服務的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

三種模式

話題進一步展開,華為服務產業聯盟,其既然將成為華為投資服務產業的落地載體,它也就將以多種模式支撐生態。具體而言,聯盟將圍繞三種模式推進合作:其一,CSP或CSSP夥伴直接向客戶提供服務,而華為作為生態夥伴服務解決方案的一個子集;其二,華為聚合夥伴服務能力或方案,統一給客戶提供服務方案;三是華為和夥伴通過方案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聯合服務方案。

舉例說明,英方軟件是華為的首批CSSP夥伴,業務專注為提供數據容災、數據保護、系統遷移、業務高可用連續性保障等服務。胡軍擎,英方軟件總經理,“英方軟件幫助用戶將數據、業務系統,在華為的私有云、混合雲、公有云平臺間自由遷移流動,也幫助華為守住了數據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當然,通過入駐嚴選市場,華為也幫助英方軟件拓展了市場和渠道覆蓋。”


以“產業”投資推進大服務2.0

四方偉業,一家大數據基礎平臺服務商。此前,其與華為共同參與編制了《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而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期間,雙方又聯合發佈了政務大數據解決方案,共同提供數據治理、人工智能運算、商業智能分析、可視化及3D可視化全方位產品。也就是說,在智慧城市、政務雲等領域,從底層數據融合、數據治理,到上層IOC數據可視化、數據展現,雙方均可形成能力互補,形成巨大的合作空間。

三個計劃

由此可見,英方軟件和四方偉業皆非傳統意義上IT服務商,此也正是“華為服務產業聯盟”的特色之一,即行業組織和諮詢機構、ASP(授權服務合作伙伴)、CSP(認證服務夥伴)、CSSP(認證服務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等不同角色的夥伴,均將在聯盟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均將與華為建立不同模式的合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作用。

不僅如此,在建立“華為服務產業聯盟”的同時,2019年華為還推出相關行動計劃,進一步賦能產業。

質量之星計劃 華為服務產業聯盟全年將組織超過100場的服務賦能會,覆蓋每個區域的每一傢伙伴的每一位工程師,定向培養200名質量經理,並將在第三季度成立華為服務產業聯盟質量委員會,讓質量深入到聯盟的基因之中。

聯合之星計劃 面向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服務需求,行業場景的服務聯合是大勢所趨。2019年,華為服務產業聯盟一方面大力發展CSSP夥伴;另一方面,將開展聯合行業服務,它包括聯合行業服務方案的驗證、營銷和項目落地三個步驟,預計合作空間超過40億。

激勵之星計劃 服務範圍授權進一步加大,賦予夥伴更多權益。2019年,華為將針對網絡產品解決方案實施服務和Co-Care開放授權,授權範圍同比增長10%以上,授權夥伴服務空間同比增長50%。全年投入1億元,用於夥伴在服務銷售上的激勵,以及3000萬的培訓激勵。

最後,李同廣表示,“

優勢互補、繁榮生態、品質服務、成就客戶。”是華為服務產業聯盟的十六字方針。“華為將幫助行業客戶其實現解決方案的快速落地、解決運維與運營問題、提升體驗與感知的問題,這就是華為服務產業聯盟肩負的使命。”

以“產業”投資推進大服務2.0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