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女排從80年代便成為激勵代名詞?

最愛切爾西


2016年裡約奧運會半決賽的賽場上,中國女排奇蹟般地逆轉局勢,戰勝了東道主巴西女排,從此便打開了通往冠軍領獎臺的大門。而決賽更是幾乎引來了全中國人民的觀戰,中國女排在萬眾矚目當中再次登上了世界女排之巔。這個冠軍對於中國女排來說來之不易,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卻是那12年苦苦的等待。此後中國女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可欣喜過後人們也悲傷地發現中國女排成了擁有14億國人三大球裡僅有的一塊遮羞布。

所謂“三大球”是中國對足球籃球排球的統稱,此外還有被稱為“三小球”的網球、羽毛球海外乒乓球。三大球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被廣泛接受和喜愛的運動,群眾基礎深厚。

足球是三大球中職業化最高的一種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度也比其他球類高得多。無論是職業聯賽還是世界盃,足球都能吸引無數的眼光,帶來無數粉絲對球星、對球隊的巨大追捧,散發著昂貴的商業價值。可多年以來中國男足的高收入與低產出卻一直為人所詬病,傷透了中國球迷的心。而中國女足雖有崛起之意,在各大賽事中都有亮眼的成績,但卻始終少了一個能夠獲得所有國人關心、矚目的機會,至今也還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而籃球的影響力顯然比足球低得多。但NBA職業聯賽的巨大影響力也讓世界最高水平的頂級球星彙集在美國,讓全世界球迷的目光聚焦在美國。在中國,籃球幾乎是一項全民運動,普及率也是三大球裡最高的。可籃球向來不是國人的強項,雖然近年來在姚明的管理之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也依舊沒能像排球一樣,成為14億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女排從上世紀80年代開似乎便成為了激勵國民的代名詞,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一代人的信仰。作為更加註重團隊合作的運動,女排將團隊合作精神,突破自我、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那個提倡集體主義的時代,女排便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多年來女排有過輝煌也經歷了迷茫,但它卻在期望當中不斷前行,不斷突破,一次又一次登上世界的巔峰,成為能讓國人抬頭挺胸的資本。而男排的實力本不差,只是在女排面前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經常有人說女排是中國三大球的遮羞布,但這裡面的悲與喜卻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說清楚、說明白的。我們是該為足球、籃球悲哀,為男排悲哀,還是應該為女排的成績高興呢。為了成績,沒有任何一個運動員、沒有任何一項運動是輕鬆、是容易的,沒有亮眼的成績並不是什麼恥辱,不思進取、永不變通才是。


最愛切爾西


時代造英雄,社會需要

體育給人帶來的就是拼搏,奮鬥,堅持,勵志的力量。中國女排能夠多次在三大賽奪冠,每一場比賽都激勵著國人向前奮鬥。中國女排在這個時期在賽場上所展示出的運動面貌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所需要的,將女排精神延續到社會各界,帶領社會進步,作為社會弘揚的正能量,其實就如同“雷鋒精神”教育我們做好人一樣,塑造女排精神來激勵全國人民努力向前奮鬥,發展經濟,是時代所至。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剛剛經歷大震盪的國家急需在各方面像世界展示自己,毫不誇張的說,體育打響很重要的一炮,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體育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在改革開放後的成果。就如德約科維奇之於塞爾維亞,一個體育明星可以提高小國的認知度,那一批運動員用體育成績打響“中國”這個國家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

排球作為中國三大球之一,是中國成績最好一項運動,後續不斷的佳績使得這種精神得以延續。

我們由衷的為中國女排感到驕傲!中國女排精神已經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


女球迷一枚


因為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了冠軍領獎臺,成為了中國體育運動中的長勝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