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組建7大學科群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

1909年建校的蘭州大學,經過百餘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人才造就和匯聚的高地、國家與區域創新體系中具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創新基地、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更為突出的戰略要地,成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和較高聲譽的著名學府。2017年,學校成功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A類),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今年恰逢蘭州大學110週年校慶,百餘年來,一代代蘭大人胸懷立足西部、放眼世界的遠大抱負,為我國特別是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雙一流”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為推進“雙一流”建設,今年蘭州大學將力求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

蘭州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處處長李興業介紹說,蘭州大學創建於1909年,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1年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17年,學校成功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A類),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目前,蘭州大學以內涵建設為中心、以綜合改革和條件建設為支撐,以“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為學科建設思路。現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級重點學科40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蘭州大學有6個學科進入其所在學科前10名,其中草學進入前2名,生態學進入前3名。截至2019年3月,學校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達到12個,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數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00名。

據瞭解,為推進“雙一流”建設,蘭州大學在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等一流及特色學科的基礎上,組建了7個學科群,構建以學科為基礎、學院為主體,學科群統籌、部門服務指導的協同管理的學科組織形式,有力的促進了學科間互相支撐與交叉融合,從而實現學科群內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其次是成立實體性創新研究機構。蘭州大學在高峰學科建設中,打破學科壁壘和固有藩籬,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高峰特區”,通過特殊的政策與精準的資源支持,築巢引鳳,支撐高峰學科建設。

以化學為核心的物質科學學科群,圍繞先進材料、新藥研製、地方中藥材開展研究,首次合成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大尺寸單晶,研究成果在Science發表。以大氣科學、地理學為核心的地球科學學科群,深度參與第二次青藏科考祁連山關鍵區綜合科考,在“一帶一路”沿線佈設激光雷達網,為祁連山生態安全保護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提供支撐,“亞洲中部乾旱區多尺度氣候環境變化的特徵與機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以生態學、生物學為核心的生態安全與區域發展學科群,立足西部生物多樣性,建成多個野外臺站,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Plants,PNAS,PlantCell等國際頂尖期刊。以草學為核心的草地農業學科群,直接服務於扶貧、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在草地生態修復、農業“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草食畜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提出“藏糧於草”,推動我國從“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現代化轉型,為國家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政策諮詢。出版的《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填補我國農業倫理學研究與教學的空白。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梁永民教授告訴記者,2019年學院將以化學領跑學科為核心基礎,實現與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藥學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聚焦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建立先進材料研究院,立足區域特色應用轉化、建立藥物發現中心,力爭使蘭大化學學科ESI排名進入到全球80至90區間,2020年確保蘭大化學學科保持在“雙一流”學科行列,第五輪學科評估排名進入A-行列,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田文壽教授則表示,學院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一個地基立體觀測網,與中科院共建國家子午工程二期蘭州站,與甘肅省環境監測站共建大氣成分監測超級站和大氣汙染激光雷達觀測網,培育和拓展新的學科增長點。推進與國內外地球科學領域相關單位開展實質性合作,以提升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面向未來,蘭州大學將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紮根西部,開創學校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民族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蘭州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處處長李興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