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首先,西周與東周之間的歷史,和大多數上古歷史一樣,因為成文史料太少,而且往往還不可靠,在群星璀璨的春秋戰國時代,坐擁天子名號的周王室竟始終沒能有一點復興的轉機,反而是災禍不斷,這其間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玄機呢?回答則是以各方野史及正史為脈絡,勾勒出的一幅周王室從力量衰微到一蹶不振的大致輪廓以示對先人舊事的不忘之志。山河日下西周王朝經過昭穆時代,周室實力削弱。這一時期,犬戎的勢力逐漸強大,阻礙了周朝與西北各國的往來。極具傳奇色彩的穆武天子西征犬戎,“獲其五王”,並將一批犬戎部落遷到太原一帶,暫時打通了周與西北各國的道路。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到周厲王時期,國內矛盾日趨尖銳,周厲王為應對日益強大的統治危機,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極大的傷害了周朝貴族的利益,引發國人暴動,厲王出逃,周朝的統治根基已經被動搖,亦為之後的西周覆滅埋下種子。至周幽王時,關中地區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周室統治癒加搖搖欲墜,幽王不顧朝中大臣反對,廢除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並以其子伯服為太子,這樣,周朝內部的矛盾、周王室與申國的矛盾就嚴重激化了。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申國其實是被招安而加入了周朝武裝序列的戎狄部族之一,考慮到宣王后期接連不斷的戰爭失利,周室武裝精銳盡失,如此一來,申國的存在便是維持著周天下與各戎狄部族力量平衡的關鍵力量,而申國的叛亂則直接逆轉了天下形勢,敵對軍事聯盟迅速擊敗周室殘存武裝力量,攻破王畿鎬京,天子被弒,宗周被佔領,殘餘的周人被蠻族奴役,天子麾下的各華夏諸邦亦受戎狄交侵,暴虐中華之苦,經歷了數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齊、晉、秦才合力逆推了蠻族諸邦,勉強恢復華夏秩序。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致命一擊周室東遷之後,國勢與西周盛世之時自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春秋初年仍然是一等大國。春秋初年周王室對西周故土並未完全放棄。事實上週王室對也有意經營西土,《左傳》桓公四年載:“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便可見其中之一端。從地理上分析,周王室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虢國在東周王畿之西,但後來晉國則在日益崛起,其建立霸權的第一層威脅就是以虢國為代表的姬姓諸國,這也是它向外擴張的主要障礙。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虢國的存在與否,是周晉在中國北方誰擁有主導權的關鍵,也是東周王權盛衰的一大關鍵。具體轉折點是在公元前655年虢國被晉國滅後,東周王室失去股肱,徹底一蹶不振,更糟糕的是,虢國被滅後周室與原來宗周西岐故土的聯繫被徹底切斷,只能拱手相讓於秦人,王畿大大縮小,而晉國緊緊扼制著函谷關至潼關的桃林之塞,周王室復興的希望被徹底打破,會盟征伐之權全落在所謂霸主的手中。正如呂思勉先生所言:“晉滅虢。是為東周盛衰一大關鍵。”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周王朝核心的統治基礎建立在兩個制度上,分封制和井田制。分封制保障周王室對土地分封擁有最終解釋權,確立領先地位並配合井田制實現了“土地王有制”。而井田制則是在經濟上明確了各級諸侯對上級的經濟關係,並形式上殘存了一些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痕跡,名義上不存在私有土地,這與周天子的土地壟斷權是配套的。東遷以後甚至於說從國人暴動以來,周王室早就沒有多少土地了。

西周和東周之間的歷史是怎樣的?對此如何分析呢?

最後,能分封的土地早分完了,再分封只能給幾畝地了,這就導致經濟上週王室徹底無法與諸侯國較量了,自己把自己地盤分完了,隨著鐵器和牛耕的出現以及經濟的發展,新開墾土地越來越多,新開墾土地也逐漸上市交易,井田制從根本上被破壞,那麼各級向上效忠的基礎沒了,所以,最直接原因的就是周王室東遷沒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