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试探宝玉差点害死他,贾母为什么没有惩罚紫鹃?

读行记


“慧紫鹃情辞忙试玉”的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跟宝玉聊天,半真半假地试探他,说黛玉已经长大,到了该出阁的年纪,来年是必定要送回苏州林家的。宝玉信以为真,一时急痛攻心,得了痰迷之症。整个人晕晕乎乎痴痴傻傻的,不说话,没反应,只是牵线木偶一般无意识地行动。

贾家的宝贝疙瘩得了这种病,自然惊动了大家。幸好最后王太医对症下药治好了。在这个过程中,贾母自然要了解缘由,知道了是紫鹃的“几句顽话”引起的轩然大波,也当场批评了紫鹃。但此后也没有下文了。

贾母为什么不惩罚闯祸的紫鹃呢?

我想,恰恰是因为这一次的事件性质过于明显。紫鹃这一试把宝玉对黛玉的情意试出来了。这个多情公子当众犯傻病,木头一样不吃不喝不说话也便罢了,偏偏一见紫鹃就能回过神来,紧紧拉着不让走;一听见“林”字就大喊大叫说是来接林妹妹的,要把他们打出去;一只玩具船也当成是接林妹妹走的大船,紧紧抱在怀里不让动……这样的情动于外,任谁都能一眼看出来林黛玉在贾宝玉心里的位置有多重吧。

这就相当于两个未婚男女的感情曝了光,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不得了的事,怎么都得盖住呀!不然会惹人议论的呀!

怎么盖?老祖宗贾母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认为,她实际上采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佯装宝玉就是寻常地犯呆病而已,与青春期的少年心事无关。须知宝玉从小就有这种疯疯癫癫的毛病,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这次就当是老毛病又犯了吧,这样才能堵住悠悠众口。毕竟贾府这样的高门大户,出现青年男女为情痴狂的故事,那是极不妥当的。

既然要装作没事,自然就不能惩罚“肇事者”紫鹃。否则不就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吗?到时人们就会八卦议论原来紫鹃的“顽话”真的那么严重,原来宝玉对黛玉真的那么在乎……要不想人们议论,就得装作根本没这回事。

根本没有所谓宝玉对黛玉的痴情,因为几句“顽话”而犯病,纯粹是宝玉自己从小就有的呆性使然。贾府不存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情况,也不存在“红娘”牵线试探的情况,紫鹃的“顽话”就是玩笑而已,不能过多解读。既然是玩笑,当然没什么好惩罚的。

这大概就是贾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法所期望带来的舆论,其逻辑和黛玉喂宝玉吃酒,贾母“掰谎”那一段是相通的。那一次是宝黛二人在众人面前亲昵,老祖宗不得不亲自开口“解释”。解释的方式也是强力洗白,中心思想就是我们家就是没有男女私相授受这回事,你们不管看到什么,反正就不是那么回事!

而这一次,闯祸的是紫鹃,那就可以处理得更加含蓄一点。干脆就当作没这回事,不就是一个丫鬟乱说话嘛,犯不着当真。大概就这意思。

不得不说贾母为了宝黛这两个“冤家”,真是操碎了心。她是希望将来宝黛能够结为连理的,但是在此之前两人务必遵守礼教,不要招人议论,免得增加这件事操作的难度。偏偏宝黛都是性情中人,尤其是宝玉,情动于中形之于外,动不动就上演一些摔玉、发疯的戏码,而且回回都是因为黛玉,的确让老祖宗很头疼的。

毕竟,宝玉小的时候还好解释,两小无猜童言无忌嘛。现在这个年龄正是敏感的时候,贾母是真心希望宝玉这样的戏码少点上演的。

而这一次,要不是紫鹃的试探,本来不会有这一出。所以贾母一开始是很生气的,因为她以为是紫鹃得罪了宝玉:

贾母一见了紫鹃,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

光看这时贾母的态度,十之八九是要惩罚紫鹃的。但是当紫鹃说清楚原委后,贾母的态度马上改变了:

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贾母是何等人啊,对宝黛两人之间的情愫也不是没有察觉的。之前不就已经因为两人闹别扭、宝玉摔玉一事流过眼泪么?“不是冤家不聚头”也说出来了。不久前又发生过吃酒“掰谎”事件,可以说贾母对于宝黛恋情已经差不多是心知肚明了,而且也知道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

所以紫鹃一说,贾母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流泪”的反应,正好说明贾母心中的感慨:不知道这两个小冤家还要让我怎么操心啊?

配合着“流泪”,贾母说出来的却不是什么伤感的话,而是轻描淡写:啊,原来就是说句玩笑话啊,小事一件!

如果真的是小事一件,何必流泪?就算是开玩笑吧,把自己的宝贝孙子吓成这个样子,那也不算是小事了吧?也该好好惩罚:叫你一个小丫头乱开玩笑!

但贾母不是。她一边流着泪一边迅速给这件事定性:就是年轻人乱开玩笑,小事情。一边教育紫鹃:你明知宝玉傻乎乎的,听不懂玩笑,你干嘛要跟他开玩笑呢?

瞧,本来还“眼内出火”,一口一个“小蹄子”,转眼就变成“你这孩子”,还借着“批评教育”之机,不断向周围的人强调:就是紫鹃的一个玩笑而已!

其实就跟“掰谎”一样,贾母意识到这件事曝光的严重性,第一反应就是压下去。所以第一时间就定性:玩笑而已!不许上纲上线乱解读!

只是她的眼泪暴露了她的真实想法,眼泪加上迫不及待的大事化小,就更说明了她内心对宝黛二人的怜惜和爱护。

在贾母看来,紫鹃是闯了祸的。这祸不仅仅是让宝玉“犯了呆病”,更是让宝黛之情暴露于人前。前者好办,那是要惩罚的。后者麻烦,那是要掩盖的。

后者的性质比前者严重,所以,掩盖的必要大于惩罚的必要。于是几乎在一瞬间,贾母对紫鹃的责骂就变成了语重心长的教育。贾母的态度由惩罚紫鹃变成了保护紫鹃,而保护紫鹃,其实就是保护宝玉和黛玉。

老祖宗真是用心良苦。

在场的人当中,应该有不少都领略了贾母的用意了。薛姨妈的表现最有代表性:

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明明是少年男女的痴情,愣是被薛姨妈说成是幼齿儿童两小无猜的友谊。这显然是领会了贾母的深意,替贾母向大家发布“官方说法”的意思。

这样一来,这件事就此定性结案。老祖宗的意思摆在这里,其他人不管看明白还是没看明白,都不能再私下议论了。

至于题主说的宝玉遭魔魇那回,事件性质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也不同。

那次宝玉和凤姐是单纯地被人用巫术陷害,并不存在有什么“伤风败俗”的内情需要掩盖,所以贾母可以理直气壮地发火要追究肇事者。

而且那次宝玉身体受伤害极严重,一度命悬一线,贾政连棺材都准备好了。这种程度当然不是这次小打小闹的“犯呆病”可以相比的,贾母自然也是怒火攻心,只要能找到肇事者那是一定要严惩的,只可能小事化大,怎么可能大事化小?

而赵姨娘偏偏没眼力见,在这种节骨眼上还劝贾母不要太悲伤,说宝玉反正已经活不了了,不如早点准备后事。

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这种话说出来,贾母能不暴跳如雷么?这简直就是咒她最心爱的孙子去死啊!自然就是照着赵姨娘吐一口唾沫,大骂不止了。

这只能说是赵姨娘自找的。不过事实上,贾母最后并没发现赵姨娘就是背后那个作法害宝玉的人,否则的话,她是一定不会放过赵姨娘的。

参见相关问答:

《宝玉为林黛玉饮一杯酒,算是失礼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因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惹得宝玉发病,以至袭人都怒气冲冲地跑到潇湘馆质问紫鹃。贾母、王夫人等人也早被惊动,赶到怡红院探病。但从宝玉发病到病愈,紫鹃都未受贾母惩罚,何故?

一、宝玉之病并不严重。李嬷嬷虽已说过宝玉看着不中用了,吓坏了袭人等人,但在宝玉看到紫鹃后,他就哭出来了,让众人放下了心。

后在王太医给宝玉诊过脉后,道宝玉只是急痛迷心,并不要紧。贾母得到确认,更为安心,又因宝玉不肯放紫鹃走,紫鹃要守着病中的宝玉,所以,无论是为宝玉还是为黛玉,贾母都不能惩罚紫鹃。

若此时贾母惩罚了紫鹃,宝玉没了紫鹃在旁照料,可能病情会恶化也说不定,且宝玉之病一定又会引起黛玉心病,这样的连锁反应,睿智的贾母自然想得到。


二、为宝黛二人名声着想。宝玉和黛玉,一个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一个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加上贾府人多嘴杂,若惩罚紫鹃,难免谣言四起,宝玉和黛玉便会首当其冲遭到攻击。

贾母在贾府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且宝、黛曾一同吃,一处睡,是在她允许的范围之内,她深知二人并无逾矩之事,惩罚紫鹃,便是以虚传实。人言可畏,黛玉又敏感、心细,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她自然不会让黛玉出事。

三、为宝黛二人推波助澜。紫鹃一番试探的话就闹出这么大阵仗,以贾母的精明,当能看出二人感情,她对紫鹃说“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故知贾母对宝玉心事是知道几分的。

事实上,贾母也是支持宝黛爱情的,所以黛玉初来时,让他们一块在碧纱橱;宝、黛二人不去看戏,称他们是小冤家;宝玉陪贾政游园后去黛玉房中玩,贾母知道后一迭声说好好好,并嘱咐下人,让宝玉在黛玉处好好玩……

贾母以一种开明的方式,为宝、黛二人感情的培养推波助澜。此回不惩罚紫鹃,等于在向王夫人和薛姨妈无声地宣告,所以这场风波过后,宝玉和黛玉都没有从大观园搬出去。


四、紫鹃并无大过失。贾母身边的丫鬟都聪慧能干,如鸳鸯、晴雯等,紫鹃也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自然差不到哪去,贾母派她去照顾黛玉的生活起居是对紫鹃的信任。

紫鹃也确实把黛玉照顾得很好,两人相处得如姐妹般,且不说贾府宽柔待下,便是为了黛玉的身体健康,贾母也不会惩罚紫鹃,何况紫鹃只是说了一句众人当作玩笑的话呢?

宝玉之病的引发,紫鹃完全不是有意,相反,贾母也一定看得出紫鹃是出于好意,不像赵姨娘的魔魇法,完全是心肠歹毒所作,且紫鹃把黛玉照顾的非常好,贾母自然不忍因她的无心之失而过多苛责甚至惩罚,这也反映出贾母对黛玉的偏爱。

且贾母素来仁慈,连清虚观的一个小道童都会格外关怀,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她也给予很大帮助,更不可能会因宝玉一时之病,就惩罚自己看重的丫鬟。


少读红楼


其实,贾母也很想知道两个人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吧。

宝黛二人在二十九回张道士说亲之后就闹了史上最重的一场别扭,当时宝玉说出了气话“我白认得你了”,黛玉也说“我也知道白认得我了,我哪像别人那样有什么可配的呢?”接着宝玉是拼命地摔玉,誓要把他的命根子摔成稀巴烂。两个人闹出那样大的动静,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最后贾母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

即便如此,这些举动,在贾母的眼里,或许都是小孩子的置气行为,两个自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偶尔闹点小别扭,都很正常。在贾母这样经历过人世间各种遭遇的人看来,实在也算不得什么。

但是,紫鹃这一试,让贾母和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宝玉是真的离不开黛玉!蒙批说:写宝玉、黛玉呼吸相关,不在字里行间,全从无字句处,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看书的人如此,那身在宝黛身边的贾母一定也如此吧。

宝玉遭魔魇贾母发火说要找赵姨娘算账,紫鹃试宝玉贾母却没有惩罚她,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赵姨娘和紫鹃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宝玉遭魔魇时我们看赵姨娘是怎么说的。赵姨娘在旁边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都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那边宝玉正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贾母争得跟什么似的,这边赵姨娘且不说轮不轮得到她说话,即使轮到她说话,她也不可以说这样的话,在别人听起来好像盼着宝玉赶快死似的,贾母当然要找赵姨娘算账,这就是个乌鸦嘴,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而紫鹃试宝玉,以贾母对紫鹃的了解,她一向都是对黛玉最为忠心的,她这一试,也不包含任何私心在内,只是想把一些蒙在鼓里的念头给宝玉挑明而已。结果就试出了真性情。

这两件事上,初衷不同,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二、结果的轻重程度不同。

宝玉遭魔魇后,对他的身体的摧残是很严重的。书上写他养了三十三日,方回大观园去。紫鹃试宝玉,是前面看似严重,实则情况不然。最初宝玉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表现出来的症状:发热,两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更要命的是,连素有经验的宝玉奶妈李嬷嬷都说不中用了。但是,这么严重的情形,当宝玉一见到紫鹃,喛呀一声,哭出来了。前面是如呆了一般,后面哭出来了,宝玉的情形已经发生了转折。紫鹃这一次的试,相对于魔魇来说,于宝玉而言,只是精神上的一次重击,并没有肉体上的损伤。当紫鹃说清楚情况,并确认林妹妹不会回去,宝玉已经缓过神来了,换句话说,他的脑子转过弯来了。

三、真要惩罚了紫鹃谁来照顾宝玉和黛玉?

黛玉身边能顶上用的就是紫鹃和雪雁,现在为了宝玉快快好起来,贾母决定将紫鹃留在宝玉身边照顾他,另外派了琥珀临时替代紫鹃去照顾黛玉。对于贾母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黛玉和紫鹃一向情同姐妹,只有紫鹃才了解黛玉,知道黛玉的心思,换一个人或许就会委屈了她。可是,也没有办法,为了让宝玉吃颗定心丸,所以不得不将紫鹃临时派给宝玉用。

如果贾母征罚了紫鹃,把她撵出去,谁还来伏侍她那一对宝贝儿?紫鹃这时候绝对是香饽饽,分身乏术啊,哪里还能罚她呢?更何况她的做法也完全是出于好意,或许正合了贾母的心思呢!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谢谢。

贾母溺爱宝玉之心众所周知。责骂赵姨娘,不惩罚紫鹃都缘于此。

第二十五回,宝玉魇魔后气息都微后,忽然睁开眼对贾母说“我要死了,我要走了”,贾母听了多心痛,这时赵姨娘却在旁火上浇油,说:“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这意思就是说宝玉已经没用了,快点换寿衣,装棺做事埋了了事,这时宝玉才十三四岁,算夭折,若真死了,估计真会草草打发掉的。赵姨娘这样说,贾母当然要大骂了。

而到了宝玉因紫鹃试探而发病这回,开始宝玉神志不清,大家着急,当紫鹃来了,宝玉倒哭出了,反而清醒了,估计贾母等人心中一松,“阿弥陀佛”,好了,好了就行,这是第一心理。

等问清楚缘故,真是顽笑话,虽然这顽笑话后有深意,但大家都笑着劝说,宝玉又拉着紫鹃不放,又人人来看望,贾母也就顺势先放过了。

后来宝玉又是作怪,又是要紫鹃服侍,疼爱孙子的贾母,又能如何,再说紫鹃毕竟还是黛玉的贴身大丫头,惩罚紫鹃,也会让黛玉脸上无光,显得黛玉调教无能,没有教养。所以贾母作罢,作王夫人心中会有何感想,不得而知。

大家一致评论贾母有大智慧,活了七八十岁,什么都经历过,什么都明白。若贾母生活在现代,到了七八十岁,活的随心所欲些也无所谓,儿女也只希望父母长寿平安而已。俗话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平时乐的悠闲,遇些事能给小辈一些建议,真是好父母,好公婆,有睿智。

可在封建社会,父母的意思会上升到“孝道”高度,是不允许直接拒绝的,人性会更复杂。这样环境下,我不认为贾母的所做所为,随心所欲是代表智慧。从小儿心理来看,贾母是一位慈祥的疼爱晚辈的长辈,而从成人角度看,一个“孝”让她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

现在只说她对黛玉,她对黛玉肯定是疼的,关心的,可这关心也只是她生活的点缀,顺我者昌而已。她乐呵呵的生活,虽感受到贾府的衰落,只担忧无作为,当然她的思想思维也不知如何作为。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无奈。



木子晚斋


慧紫娟情试莽宝云一节,紫娟是林黛玉的知己,她告诉宝玉林家要把黛不接回去,是看看宝玉对黛玉是不是真心,把宝玉吓的昏倒,贾母王夫人等都到怡红院去探望,看见紫娟等都在劝说,宝云乙经苏醒并无大碍,又经王太医珍断后说是急火攻心,气迷而己,宝玉醒后拉主紫娟不放。贾母并没有责备紫娟,原因有二,第一紫娟本来是贾母的人,黛玉进府后贾母把她派给黛玉,贾母是很信任紫娟的,更何况紫娟是为了她的親外孙女和自己的孙子,贾母对宝玉是很疼爱的。本来有成全二人的心思。其二贾母心知肚明的王夫人不很喜欢黛玉,有碍贾母说不出口。大观园内又人多嘴杂贾母,恐怕对黛玉不利,再把黛玉的病整的严重了,让她自已放心不下。宝玉也不是很严重。所以就对紫娟没有指责。


王永y


还只有一人问答,我也来补充一点。贾母是最高领导者,但不是执行者。贾母是真正抓大放小的领导,什么是大?贾母心中的大是“礼法”,只要不违“礼法”,贾母都可以放过。甄家来了两个嬷嬷,见了宝玉,称赞宝玉守礼,不象传说中的那么不堪。贾母说,大户人家的孩子就是要守礼,不守礼,就不招人痛了。贾母真正处罚的只有赌博那些人,贾母认为这是败家的大事,结果贾府还是烂在滥赌里了。说到紫鹃逗宝玉一事,贾母视为小孩子开玩笑,贾母一贯视姑娘为开心果,况且为了黛玉,效忠主子,贾母还会高看一眼哩。


朵朵佬爷


贾母一直有心宝黛能成眷属,难于无人为她于王夫人面前说出这种心思。虽然都知宝黛好,贾母有心,也要王夫人贾政同意。这种意思无人传达,没有合适人选,虽然都心知肚明。紫娟试宝玉为贾母捅破了窗户纸,表达有意宝黛二人。二人之情众人也明了。紫娟的意思贾母也有意,表达出心里就看王夫人贾政在宝玉上如何取舍了。紫娟试宝玉间接也完成贾母心事。而宝玉也为黛玉而病,贾母知紫娟的一片好心,也正对她心坎,也就无从责怪了。


圃香


老太太岂不知宝玉的心呢。她一直在心里装着这事。所以,临咽气事,跟王夫人和王熙凤交代了宝黛的婚事(见癸酉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